摘要:相比之下,伊德利卜包圍圈內的極端叛軍雖然能夠以"內鬥"形式輕鬆兼併其它反對派武裝,但在重返正規化作戰的敘利亞政府軍面前被完全牽着鼻子走,壓箱底的技術裝備在投入到戰場之後往往由於缺乏配合和掩護被迅速擊毀,取得的暫時優勢很快灰飛煙滅。但在內戰結束這一可能迅速到來的結果面前,美國卻也慌了神:美國駐敘利亞特使就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公開表示,美國明確反對敘利亞政府軍在伊德利卜的行動,因爲這會導致內戰以"損害美國影響力"的方式結束。

利刃/TONE

在受困伊德利卜包圍圈內的敘利亞極端叛軍多次連續撕毀阿斯塔納停火協議,對包圍圈外的敘利亞乃至俄羅斯目標發動打擊之後,敘利亞內戰結局的大方向其實就已經塵埃落定:在多路調集的敘利亞政府軍採取的"車輪戰"攻勢之下,包圍圈內的叛軍根本無法招架。

但在內戰結束這一可能迅速到來的結果面前,美國卻也慌了神:美國駐敘利亞特使就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公開表示,美國明確反對敘利亞政府軍在伊德利卜的行動,因爲這會導致內戰以"損害美國影響力"的方式結束。

美國旗幟鮮明:不支持敘利亞和平進程,內戰得接着打

圖爲作爲"底牌"現身的極端叛軍T-90坦克,但旋即被敘利亞政府軍摧毀。

從伊德利卜戰場的層面來說,敘利亞政府軍看上去並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秉承着"寧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的方針,旨在於最大程度消滅"伊德利卜包圍圈"裏的極端叛軍和他們手中的技術裝備。

相比之下,伊德利卜包圍圈內的極端叛軍雖然能夠以"內鬥"形式輕鬆兼併其它反對派武裝,但在重返正規化作戰的敘利亞政府軍面前被完全牽着鼻子走,壓箱底的技術裝備在投入到戰場之後往往由於缺乏配合和掩護被迅速擊毀,取得的暫時優勢很快灰飛煙滅。

美國旗幟鮮明:不支持敘利亞和平進程,內戰得接着打

圖爲被敘利亞政府軍誘騙俘獲的叛軍無人機,類似攻勢經過迭代進化,但已經逃不出敘政府軍的手掌心。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駐敘利亞特使的露骨言論其實並不奇怪:如果此時再不發聲,難不成要等到各反對派武裝被實質性消滅,敘利亞內戰結束之後再發聲?

至於這個"損害美國影響力"的解釋,用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語境來理解也算是行得通:美國始終堅持敘利亞內戰要用"政治進程",而不是用武力手段來解決,那麼敘利亞政府取得武力勝利,也確實算是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

美國旗幟鮮明:不支持敘利亞和平進程,內戰得接着打

圖爲駐紮在北敘利亞,向當地反對派武裝提供物資支援的美國空軍部隊。

但反過來說,美國支持的反對派武裝,乃至於"間接支持"的極端武裝也一樣在頻繁地使用武力手段,甚至於美國人自己的飛機和艦船都在往敘利亞土地上丟炸彈,總不能說敘利亞政府軍動用武力就是"損害美國影響力",而美國自己就不算吧?

當然,美國自己設立的"政治進程"目標也是蠻橫無比:不管什麼三七二十一,先把敘利亞政府搞下去再說,至於什麼重建啦、敘利亞民生啦……誰關心這些?

美國旗幟鮮明:不支持敘利亞和平進程,內戰得接着打

圖爲"排隊加油"的敘利亞民衆,能源戰是美國在無法對敘全面開戰之後應用的"新舉措"。

與其用各種冠冕堂皇的說法來妝點美國的態度,其實用一句大白話最能概括美國此時的狀態:敘利亞政府軍的勝利已經"打臉"美國,動搖了中東各國對美國的態度,因此美國愈加要把敘利亞政府摁倒,如此來證明自己永遠正確,永遠強大。

但礙於眼下美國"四面楚歌"的形勢,對敘利亞全面開戰又是百分之一百萬的不可能。

美國旗幟鮮明:不支持敘利亞和平進程,內戰得接着打

圖爲駛出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俄羅斯海軍登陸艦,該艦係爲敘利亞運輸補給而出航。

所以說到頭來,駐敘利亞特使乃至於整個美國,都只能打打嘴炮完事,最大的舉措恐怕也就只能用外交力量做到"禁止俄羅斯艦艇經停塞浦路斯"而已,無法對伊德利卜戰事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國在幾年前沒有把事情做得這麼絕,保留了對敘利亞政府交流的後路,今天美國的損失也不至於如此痛心——而如果繼續把對敘強硬堅持下去,美國恐怕還要爲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