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貿易戰之自行車廠裏講中文的美國小夥

  位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曼寧市的BCA自行車廠是美國最大的自行車企業之一。該廠幾乎所有的自行車零配件都要從中國進口,之後在廠內完成組裝,再銷往美國市場。爲了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合作更加密切,廠裏專門僱用了一個能說中文的美國小夥子。

  美國BCA小孫

  小孫:我們主要有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組裝線,後面是輪子組裝,還有後面是倉庫和噴漆系統。

  記者:每天幾點上班幾點下班?

  小孫:我是七點半到四點。

  記者:這麼早就上班了。

  小孫:這麼早,但是四點下班正好我回去就可以看孩子。

  這個說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小夥子叫喬納森·尼爾森(Jonathan Nelson),到中國的臺灣地區學習中文有7年多的時間。因爲與他的美國姓尼爾森發音相近,臺灣的中文老師給他起了箇中文名字叫小孫。

  小孫是加州人,但由於加州生活成本太高,婚後隨太太搬到了南卡羅來納州生活。小孫從小就很喜歡騎自行車,是爸爸手把手教會他騎車。

  由於工廠所有的零配件都得從中國購買,廠裏少不了與中國的供應商打交道。因爲會中文,小孫在兩年前得到了這份工作。

  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零件

  “有時候需要的是踏板,但開箱一看卻是變速器。這時我就要打開微信,聯繫徐先生。我會說,徐部長你發錯貨了,他回覆說,沒問題,我來處理。”

  “這裏寫着一箱36個,美國工人只認識數字,不知道里面是什麼。這裏是鏈罩。我經常要這樣做翻譯。”

  “我的職業是說中文,影響中美兩國關係的事都會影響到我的工作。假如沒人購買中國商品,就不需要我與中國的人溝通了,這肯定會影響我的家庭,讓我有失業的風險。”

  正是由於小孫的溝通,中國的供應商與工廠建立了互信,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現在小孫已經成了廠裏的骨幹,經常接待從中國來的合作伙伴到廠參觀,也會帶着廠裏的優秀美國員工去中國學習。

  自從今年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戰,這讓小孫和廠裏的工人們都非常擔憂。

  “比如說輪子,如果在美國生產,一個輪子的價格就要100美元,而現在我們的整車在商店才賣100美元,所以很難找到美國的供應商。”

  “我們的工人看到新聞會擔心,如果加稅,他們會不會失去工作。”

  “大家都很擔心物價是否會漲上去,一旦漲價是否還買得起,到哪去買,是否還買得到。”

  “那些需要從中國供貨的產業都將受到影響,中國支持着美國相當多的產業,尤其像我們這樣的行業。如果從中國斷了貨,我們沒有可以進貨的其他地方。”

  “在未來幾年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我們將手足無措。我們原打算購進新廠房,再僱傭一百多名工人,但如果加徵關稅,我們根本承受不起。”

  雖然工廠未來的發展並不明朗,工作也充滿了變數,但小孫依舊對生活保持樂觀。回到家和家人一起,是他每天最快樂的時光。

  “這是我三個兒子中的兩個,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教他們騎自行車。”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因爲它把我最喜歡的中文和自行車融合在了一起。我每天都非常享受這份工作,用中文和中國的供應商交流,還能有機會去中國。我很高興我們的產品可以讓我和孩子們分享快樂。”

  (央視記者:李慶慶 賈犁 攝像:付鵬 呂興林)

責任編輯:張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