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詐騙犯罪團伙打着黨中央、國務院旗號,僞造公文、證件、印章,以民族資產解凍、政府扶貧、慈善活動等名義,以高額返利爲誘餌,引誘大量不明真相的羣衆加入所謂的各類“基金會”“項目”和App。(2月16日人民網)

據報道,有個詐騙團伙打着“精準扶貧”旗號,建立大量微信羣,4個月就有18萬人被騙。在上當受騙的人員中,貧困羣衆應有不少。

本身就貧困的羣衆,在遇上詐騙團伙就真的是在貧困的生活上雪上加霜,不但讓扶貧攻堅的路更難行,也是讓羣衆擺脫貧困的決心被削弱,更應該意識到,在扶貧攻堅的路上,不能忽視對詐騙的預防。

詐騙也容易讓羣衆一朝回到貧困時,這也是一種返貧的原因,面對這樣的問題,自然要治療。要知道詐騙也是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大難題,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夠讓精準扶貧的路更順暢。

在互聯網帶來各種便利的今天,我們也不能忽視他存在的潛在威脅,網絡上的監督更艱難,看不見人的騙局,更容易讓人深陷其中,尤其是利用貧困羣衆對網絡知識存在的盲區,更容易讓騙局得以實現。

精準扶貧就是要針對貧困羣衆面臨的問題精準出擊,而預防詐騙也是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大難題,既要強化貧困羣衆的風險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在脫貧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才能夠識別騙局,不讓自己深陷其中。

所以,廣大黨員幹部在精準扶貧時也不能忘記對羣衆進行科普,讓他們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見識,對騙局有更多的瞭解才能夠在面對騙局的時候,及時地認清楚,擺脫掉,避免返貧。(文/江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