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岛夷志略》里面记录元代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记述了我国的各类货物出口,如丝织品、陶瓷、金属、食品等。时间再往前倒推,在汪大渊第一次随元代货船下西洋之前38年,也就是公元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在中国呆了17年之后,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名叫阔阔真的蒙古公主从古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马可·波罗最终回到祖国意大利威尼斯。

写在前面:

公元1162年,古泉州(当时称刺桐)港当年市舶税利高达100万缗,占全国税收总数的10%。

元中期,泉州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

你知道吗?中国最富庶的朝代是南宋,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泉州天后宫,世界上规格最高的妈祖庙

中国航海第一人记录了宋元海运的辉煌

1405年7月11日,郑和开始第一次从福建泉州下西洋远航。600年后的这一天,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

早在1330年,即在郑和下西洋之前75 年,一个叫汪大渊的19岁南昌小青年,从当年的东方第一港——刺桐(古泉州)港扬帆远航。

汪大渊的两次远航探险总共历时8年,航程数万里,到过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正九年(1349年),他出版了《岛夷志略》。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妈祖,汉文化的海神,全球华人圈就有5000座

《岛夷志略》里面记录元代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记述了我国的各类货物出口,如丝织品、陶瓷、金属、食品等。尤其是中国瓷器出口,100个篇章中有40多篇记述瓷器贸易,其中有20多篇记载了青花瓷贸易。

青花瓷是中国元代畅销的国际品牌,据报道,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藏有完好的景德镇青花瓷达120余件,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出土过数百片元代中国青花瓷器,在东非沿岸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港口城市和岛屿都发现有中国瓷器。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宋代清净寺,国内最早的清真寺之一

坦桑尼亚基尔瓦岛出土的元中期景德镇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也印证了《岛夷志略》的记载。

进口货物有香料、棉织品、动物毛、矿物、珠宝、食品、药物等。从《岛夷志略》记载和国外出土中国文物来看,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该是“丝瓷之路”更为准确。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在泉州开元寺船舶博物馆,展示近期出土的宋代远洋货船

古泉州鼎盛,宋元外贸的盛世

时间再往前倒推,在汪大渊第一次随元代货船下西洋之前38年,也就是公元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在中国呆了17年之后,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名叫阔阔真的蒙古公主从古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马可·波罗最终回到祖国意大利威尼斯。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聚集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商人

《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盛赞泉州,当年的“刺桐港”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第一大港”。“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可以想见,当年的泉州港已是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南巨镇,世界旅行家笔下富庶无比的国际大都会。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泉州开元寺船舶博物馆,一艘中型的宋代货船的锚

作为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朝代——宋代奉行实用经济理性,不但不禁止海外贸易,有时还特别提倡和鼓励中外之间的商业交流。

而元代更加大一统的开放性,较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元代从1282年开始尝试将多年的漕运改为海运。历经了十余年的冒险和试错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经济、安全、快捷的航线,从浙西运粮到京师,只要十多天时间。

以至于有当代历史学家感慨,如果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强国,也将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泉州的洛阳桥,中国4大名桥之一,也是最早的跨海大桥

朱元璋海禁,断了自己99%财路

可以这样说,在朱元璋之前,中国从未有过海禁政策。远的不说,在老朱建国之前的宋、元两代,均以开放而著称。

但明太祖朱元璋登上皇位伊始就奉行的海禁政策,则加速了明代经济的倒退。

相关数据显示,明初的商税年收入,仅为北宋时的1%。可以想见当年宋代外贸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老朱建国后的倒退程度。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明太祖朱元璋造像

探究当年朱元璋严格的海禁政策,如果说是仅仅因为江浙福建沿海日本倭寇捣乱,未免有些牵强。 更大的原因恐怕是:

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出身赤贫的皇帝,从红巾军一步步爬到现在的位置,着实不易。江山在握之后,抱残守缺的思想非常严重,担心太过激进的做法恐怕会让大明朝江山不稳。

所以,重农轻商的余孽造成整个大明朝相比较大宋、甚至元代都落后太多。正是因为这样的治国方略,使得人多地少的福建,尤其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支柱;昔日繁荣似锦的刺桐城瞬间跌入万劫不复的境遇,再也没有缓过气来。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在泉州伊斯兰圣墓,有标识为郑和烧香的地方

乾隆不听他爷爷的,才有了鸦片战争

康熙早年,可以说是接了一个烂摊子:南明、三藩、郑成功都在添堵,也确实没有啥心思考虑开关通商的事情。尤其还有郑成功拿下琉球(台湾)之后,利用台湾可以四面出击的地缘优势,大发海上运输货运之财。康熙大帝只能是干看着,无法有任何作为。

一旦战胜郑氏海商集团之后,康熙立马在上谕中说:“先因海寇,故未开放海禁。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

“更何所待”四个字,把康熙迫切要求海外贸易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当代世界明主的康熙绝对将国际贸易、世界视野作为强身健体的根本。清初之所以照抄朱元璋的海禁政策,绝对是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宋代建造的开元寺东塔,至今仍是中国最高的石塔

然而,自己挑选的接任者,自负满满的孙子——乾隆却让康熙爷爷在地下都后悔莫及。乾隆十七年(1752),湖北发生了马朝柱反清案。马朝柱在深山里安营扎寨,名为“天堂寨”,同时宣称“西洋不日起事,兴复明朝”,这令继承了康熙、雍正两朝厚重根基的乾隆心里着实不爽。于是乎,当年康熙爷爷定下来的货通四海、商达九洋的国策,被志得意满的乾隆爷瞬间给废除了。

于是乎,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18世纪50年代,当英国开始爆发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次腾飞。几乎与此同时,乾隆二十二年(1757),大清朝下令关闭了沿海3个口岸,仅留广州一口通商。

对于一个以丝绸、茶叶、瓷器供应整个全球市场的中国来说,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通商自然很容易滋生腐败,再加上与贪官污吏暗中勾结的十三行在一边狐假虎威。这让一直想与经济力强悍的大清帝国一起拓展全球市场的欧洲几大印度公司被强行阻挠和盘剥。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古刺桐(泉州)的朝天门

中间还出了个英国人洪仁辉告御状案惨败,诚心诚意希望与大清帝国共同富裕的欧洲商人们,最终却被清朝官员耍得苦不堪言。

或许,始终以皇帝老子脚下为世界中心的天子意识,才是不能跟这些“红毛蛮夷”认认真真做生意的原因。

结果却是,不到100年之后的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或许,当年颐指气使的乾隆爷未必就没有预料还有这一出吧?

泉州曾是世界第一大港,朱元璋闭关彻底前功尽弃

宋代泉州南门德济门遗址,城门外就是当时熙熙攘攘的码头

综上:

朱元璋重农轻商、乾隆的妄自尊大,或许是造成整个明清两朝相比较大宋、甚至元代都落后太多的原因。

闭关自守的治国方略,也使得人多地少的福建,尤其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支柱。

昔日因对外贸易而繁荣似锦的古泉州(刺桐城),也因此瞬间跌入万劫不复的境遇,再也没有缓过气来。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泉州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好摄的老贺 更新:2019.07.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