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伯伯對父親說:“作爲一所民辦高校,在‘強寇北國問周鼎’的國難時期,與國立清華、國立北大在昆明組辦‘西南聯大’的南開大學,已由南開校父嚴修、南開之父張伯苓等時代聖哲,賦予了南開精忠報國的校魂和德才並重、與時俱進的育人特色。1986年9月9日,陶慕寧先生就韓啓明請求南開大學校黨委免其入學學費一信的覆信。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裏經歷成長,或在這裏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爲南開的歷史。

從1986到2019,

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韓啓明

喜迎母校南開大學百年華誕,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唱上一曲流淌在心靈上的歌,敬獻一芥學子的感恩深情。

少年時代,常隨父親到伯伯家玩。伯伯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伯伯對父親說:“作爲一所民辦高校,在‘強寇北國問周鼎’的國難時期,與國立清華、國立北大在昆明組辦‘西南聯大’的南開大學,已由南開校父嚴修、南開之父張伯苓等時代聖哲,賦予了南開精忠報國的校魂和德才並重、與時俱進的育人特色。在推動中國歷史進步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中,高舉民辦教育愛國救國的帥旗,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風風雨雨中一路走來,成爲世人稱頌的‘啓迪睿智的殿堂,培育英才的搖籃’。有多少像周總理那樣的南開人,爲中國革命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卓越貢獻而載入史冊,光輝照耀着千秋萬代!”

伯伯拉住我的手,意味深長地教導:“孩子,記住:人無志不立!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到南開讀大學,爭當一名優等生!”

我望着伯伯慈祥的臉,聆聽着他的教誨,領悟着他那期盼的目光,會意地點了點頭。就這樣,一顆宏願的火種植根於我幼小的心田。伯伯的叮囑成了我追求的夢想。

一個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巨大的奮進動力來源於追求崇高的目標。上小學,我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小升初,在千餘名考生中,我的成績並列第二;在初中,我任學校少先隊副大隊長,當選上班內學習委員。追夢伊始,我躊躇滿志,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不料,由於歷史誤會,之後數十年,我命運多舛,歷盡坎坷。父親是持有劉伯承元帥署名簽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復員軍人證明書》的復員軍官,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政治運動中被錯判,打入“另冊”。反右派鬥爭後,被強制勞動教養。後又被遣送到陸渾水庫大壩工地接受監督勞動改造。當時,我正讀初三,在李宗然老師指導下,和張海(後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等8位同學編寫偃師第一中學《五八年級級刊》。畢業考試我各科成績都是最優的“5”分(當時採用五級分制)。但是逢上“大躍進”年代,教育上開始貫徹階級路線,受父株連,追夢之船擱淺。校黨委書記李定宇老師對我說:“啓明,你志比天高,命如紙薄,中招中你受滯於‘政審’中的‘先天不足’。”

回村之後,姓石的大隊主任(村長)因讓我編寫大躍進中好人好事廣播稿而犯了“階級路線”錯誤,受批判,被撤職。我的境遇,每況愈下。親朋好友,見而遠之;上工下地,無人作伴;連十年前帶着小女上門求婚,和我訂了娃娃親的女方馬姓家長也悔婚毀約。路人見我,指指戳戳,竊笑側目。心靈上所受的酷虐笞撲,令我無地自容,痛不欲生。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我舅參軍,作戰犧牲。我忍辱含淚,把戶口遷到鄰村外祖父這個烈屬之家,完婚後當上了民辦教師。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父親平反昭雪,恢復革命復員軍人身份,而我已年過四十!志未酬,鬢先秋,淚空流。追夢之旅渺渺茫茫,敢問路在何方?

於無聲處聽驚雷!此生誰料,山窮水盡處竟然還會有柳暗花明!我參加了1986年全國成人高招統考,以高於錄取分數線79分考績,被南開大學中文文祕(函授)大專班錄取,入河南省函授總站洛陽分站攻讀。學號爲8610149。

參加函授學習,我舉步維艱:年齡大,已過46歲;起點低,沒上過高中;工作忙,任學校總務主任兼教四門課程;農活重。受全家敬養的外祖父近90高齡,妻子身小力薄,4個未成年子女都是在校生,全家承包的十畝半山嶺坡地“望天收”責任田靠我收種;更令人羞於啓齒的是家庭經濟窮苦。我月薪23元,入不敷出。我家是我們這個貧困山村裏的貧苦戶,國家已免徵了我家三年農業稅。

接到入學通知書,正逢七月大旱,百日無雨,田禾枯焦,收成無望。入學交200元學費實在困難。我告借無門又不忍捨棄魂牽夢縈的宿志。在進退維谷以淚洗面中,苦苦求索“破繭化蝶”之策。“能自助者天亦助之”,父親早年的一句教導,使我頓開茅塞,斗膽向南開大學黨委寫了一封長信,泣陳苦衷,請求免我入學學費。敬愛的南開沒捨得把我這個不才的老弟子拒之門外。當我用因激動而顫抖的雙手,捧讀着陶慕寧先生“嘉君志誠,特准入解”的覆信時,熱淚簌簌而下。又拜讀恩師在覆信中訓示:“來日進學,且宜焚膏繼晷,勿使人以輕薄子目之……”心中感激,不能名狀,只好在回信中寫了如下詞語,向先生表明心跡:

平生志,夕夙念,

欲攀南開天從願。

喜淚頓作傾盆雨,

伊洛溢,澗瀍漫。

鬢微霜,不嗟嘆,

學子壯志沖霄漢。

“人傑”“鬼雄”化尺素,

慰吾師,託鴻雁。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1986年9月9日,陶慕寧先生就韓啓明請求南開大學校黨委免其入學學費一信的覆信

參加面授,沒錢乘車,我步行五十多里赴洛;沒錢住旅社,乾脆打地鋪睡到聽課教室裏;爲了省飯錢,啃幾口捎的幹饃,喝杯開水亦心滿意足矣。心想,也許命運之神正在昭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而“艱難困苦,玉汝玉成”呢!

聽課,我都坐在教室第一排正中間。因離老師近,看得清,聽得準,又不爲背後發生的事情分散注意力。聽講中,我拼命記課堂筆記,以備課後複習“反芻”。

坐在桌前,打開課本,享受着從未有過的滿足和歡樂。是的,歲月已經在額頭上刻下了近半個世紀的“年輪”,而心底裏卻感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嶄新難得的追夢征程中,貪婪酣暢地吮吸着新知的甘霖!

參加面授歸來,時間緊得要命。只有在學校晚上熄燈鍾後起牀鍾前,才能沉浸在所學內容之中。我迫令自己在準確前提下力爭提高速度,使神經機能適度興奮。通過積極思維,快速反饋,提高學習效率。

在母校領導親切關懷和導師們諄諄教導下,我取得了較好成績。三年函授所學的十四門課程,總評91分。第二學年年評93分,第三學年年評94.4分,獲得兩屆校級獎學金。在畢業典禮上,獲得了“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母國光校長給我頒發了《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證書》。我受省函授總站委託,代表應屆畢業的數百名學員,向在座的各級領導作了題爲《幸運艱辛的里程》的學習彙報發言。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1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左:韓啓明《南開大學畢業證書》上的成績總表

右:韓啓明的《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證書》

2

我本是山村布衣,至微至陋。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沐浴黨恩,能成爲譽滿海內的南開大學的學生,無限幸福、無比榮光!敬愛的母國光校長應我請求將“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校訓寫到我的畢業證書上後,又特意寫上了“共勉”二字。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1989年8月30日,原南開大學校長母國光先生題寫在韓啓明《南開大學畢業證書》上的南開大學校訓

1989年8月,《南開週報》發表了我寫的《一個時代落伍者的心聲》一文。文中寫到:我是一個時代落伍者,不少同齡人,爲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後成爲社會中堅,而我卻碌碌無爲,羞愧難當。作爲堂堂炎黃胄裔,有血性的中國人,我不甘沉淪,不敢渾渾噩噩,虛度此生。儘管身小志微,然位卑未敢忘憂國,誓願爲振興中華大業奉獻螻蟻之力。我原來只讀完初中,如此腹內空空而空懷報國之心是荒唐可笑的。只有生前竭盡全力報效生我養我的神州大地,死後纔有臉面拜見列祖列宗!常有不少人問我年紀這樣大爲啥還拼命學,我謹在此剖心明志!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1987年孟冬,韓啓明向陶慕寧、陳洪、馬慶株三位恩師行拜師禮後敬贈給各位老師的八字頌詞(頌詞嵌入了各自老師的姓名)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南開大學陶慕寧、馬慶株、洪波、趙季、丁軍、王宗華等多位老師惜別時簽名留言。這是南開大學劉福友老師給韓啓明的惜別贈言。

令我欣慰的是,在我成爲南開大學學子31年後,我的外孫喬金宇於2017年考入了南開大學。薪火相繼,也投入南開懷抱追夢。他在2018年天津市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還獲得2017——2018天津市人民政府獎學金,又獲得2019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H獎(二等獎)。我祝願更多的後人入讀南開園,賡續我的學子情緣,成爲光榮的南開人!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2017年10月5日,韓啓明與恩師陶慕寧闊別30年後相會時,韓啓明將工筆楷書的《離騷》全文條幅,敬贈給陶老師時的留影。

流淌在我心靈上的感恩之歌,我這輩子是唱不完的。只有在這百年校慶曆史性大喜日子裏,我捧着這顆跳動了八十年的滾燙紅心,虔誠祈福心愛的南開大學,不忘允公允能之初心,牢記日新月異之使命,在華夏騰飛、造福人類的豐功偉業中,永鑄輝煌,奔向令世人更加仰慕的美好未來!

2019年4月22日

作者簡介

韓啓明,男,1940年元月生,漢族,洛陽市偃師人,退休教師。退休前後,從教五十年,多次獲得教學成果獎和教育論文獎。曾在8種報刊上發表過詩詞、散文、歌曲多篇(首)。1986.09—1989.07,入南開大學中文文祕(函授)大專班攻讀,學號:8610149。是南開大學兩屆校級獎學金獲得者,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證書編號:南成優畢證字(89)第03號。

我與南開的故事 | 從1986到2019,我們爺倆都是南開人!

來源: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編輯:黃鈺潔

審校:聶際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