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時,老話講,“年怕中秋月怕半”,一年中一旦過了中秋,這一年也就快過完了,中秋是我國一年中最後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中秋佳節之際,賞月是最重要的習俗。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爲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爲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今天小編就整理網上流傳的各種對子詩歌供大家欣賞。

賞月佳對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 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爲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注: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三)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注: 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注: 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象力。

佳對欣賞: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郁畹華梅蘭芳

中秋詩選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鷓鴣天·雲外青山是我家》--(宋)無名氏

雲外青山是我家,

兩年城裏作生涯。

杜陵賞月延秋桂,

彭澤無錢對菊花。

初度日,感年華。

三杯濁酒一甌茶。

尊前兒女休相笑,

更有人窮似汝爺。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明) 唐寅

花開爛漫月光華,

月思花情共一家;

月爲照花來院落,

花因隨月上窗紗。

十分皓色花輸月,

一徑幽香月讓花;

花月世間成二美,

傍花賞月酒須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