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後,開播的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也是一個大型文化益智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爲基本宗旨,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同時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從2016年2月12日開始,到2019年2月14日止,《中國詩詞大會》每年春節期間播出一季(期),每季10集,共播出了四季,好評如潮。

《中國詩詞大會》的策劃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但若追根溯源,《中國詩詞大會》的模板應當是大唐女皇武則天搞的龍門詩會。由此,武則天也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詞大會的策劃兼導演。

武則天的龍門詩會,史稱“龍門奪袍”。據《舊唐書·宋之問傳》:“則天幸洛陽龍門,令從官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則天以錦袍賜之。及之問詩成,則天稱其詞愈高,奪虯錦袍以賞之。”雖然《舊唐書》的記載比較簡略,但參考其他資料,還是能夠大致還原當時的情形的。

公元7世紀90年代的一個春日,武則天游龍門,幸香山寺望春宮。時景明日麗,武則天心情大好,遂令羣臣記勝賽詩,優勝者,賜以錦袍。聖旨一下,百官響應如旗隨風動。須臾之間,左史東方虯詩成:“春雪滿空來,獨處如花開。不知園裏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聽了,連稱好詩,即令“國務院祕書長兼文化部長”上官婉兒賜予錦袍。東方虯雙手捧袍,受寵若驚。接着,武三思的十二句五言詩,沈佺期的七律詩先後獻上。武則天逐一點頭稱善。最後,宋之問呈上他的長詩“龍門應制”。上官婉兒手託長幅輕啓丹脣朗誦,朝臣個個洗耳恭聽:“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

上官婉兒剛一念畢,百官齊聲稱妙,武則天神采飛揚,連連讚道:“此詩更高!此詩更高!”興奮地徑直走下龍位,奪過東方虯手中錦袍,轉賜到宋之問手中,羣臣一片沸騰,紛紛祝賀宋之問“奪冠”,詩會達到高潮。之後,宋之問龍門奪錦袍漸成佳話,廣爲流傳。

如果說武則天就搞過這一次詩會,也就罷了,因爲那隻不過是偶然的一時興起,或曰衝動,沒有多大意義。可事實是,武則天執政期間多次搞賽詩會。最著名的是嵩山石淙詩會。久視元年(700年),武則天率領太子李顯,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大臣狄仁傑、姚崇等來石淙河避暑,並於五月十九日在車廂潭中的樂臺上大宴羣臣。當時,武則天先作詩一首,然後命16位從臣亦各奉和一首,共得17首詩。武則天又爲這17首詩作《序》,命大書法家薛曜將其全部書丹,讓工匠刻於崖壁上。史稱這次詩會爲“石淙會飲”。應該說,這個“會飲”的名稱有點俗,如果以“石淙會詩”名之,檔次就大不一樣。

《唐書》沒有記載武則天一共搞了多少次詩會,但從不少朝臣和文人有大量應制詩的情況可以知道,不會只有這兩次。就是她的這種雅好,她的“領導重視”,她的“一把手親自抓”,推動了唐詩的迅猛發展。唐詩之所以爲唐詩,從本質上說是因爲有了格律詩。而格律詩就是在她這個時代,由她最喜愛的詩人宋之問、沈佺期在神都洛陽規範定型的。其後形成的“全民皆詩”的社會風氣,成爲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出現的必需的大氣候。可以這樣說,中華詩詞能夠有今天的繁榮,武則天厥功至偉!

客觀說,詩詞大會一定要賽詩,才能名副其實。一千多年前,武則天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我想,我們下一季的《中國詩詞大會》如果能在朗讀、記憶背誦的基礎上,也有一定分量的創作,是不是就更加完美了?

此文乃作者原創,如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審稿:王愷

編輯:零零

(ID:suitangshixuehu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