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芸是一位2016屆的財會專業的大學生,她自己平時都在努力上課、認真筆記、好好複習,所以平均成績都在九十分以上。但是她發現時間在她這裏越來越少,大學中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她竟然都沒有嘗試過,一年的大學時光在她這裏竟是白紙一張。而她的很多同學平時都不好好學習、只搞考前突擊。這些人雖然在成績上少了分數,但勝在活得多姿多彩,也結識了許多志趣相投的夥伴。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那些看起來不努力學習的同學,反而過得更好?

對這道問題有各種各樣的回答,那些答案有的鞭策,有的雞湯,有的循循善誘,有的冷嘲熱諷。但是如果讓我答,我只想引用雷軍的一句話:“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在這裏,天天自習、挑燈夜戰看似很努力地學習,可以先暫定爲“戰術上的勤奮”;努力認真學習的結果卻依舊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機,那就是戰略上的懶惰。

小芸終於意識到,雖然自己一直努力學習,但是卻沒有爲自己未來規劃過。別人雖然看似沒有努力學習,卻早已想好自己的未來應該怎麼過。他們合理安排好了學習和課餘時間,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大學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等着我們去發現。

其實我們很多初入大學的童鞋都會遇到以上這種類似的問題,會計菌見到很多優秀的學生,學習最好的從來都不是一天到晚苦泡自習室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的人—所以把自己職業方向規劃出來,制定目標才能穩步前進,這裏又出現第二個問題,目標我們該如何制定?作爲財會專業的學生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

如果問她:“努力學習是爲了什麼?”

她會回答是爲了考試有個好成績。

——那麼好成績有什麼用呢?

——是爲了能順利保研。

——保研後又怎樣呢?

——保研後讀研究生,就可以有個高一點的學歷,然後再有個好成績,今後好找一份好工作。

可是,如果好好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那麼爲什麼不一開始就向着“找好工作”而努力呢?如果在大一的時候,就定下階段目標爲“找到好工作”,那麼顯然她努力的路徑就不應該單單是學習那麼簡單,還應該配合參與學生活動、參與社會實踐、尋找實習的機會、學習如何製作修飾簡歷、補充課堂上學不到的工作技能……那麼對於她找工作也會非常輕鬆。

可能有同學會說:我進入了一個很差的學校,學習氛圍都不是我想要的,無法讓我全身心的去學習,問題在於,“沒有人阻止你去找到好導師、好教授、好課程、好同學啊!”關鍵是你究竟想不想成爲你身邊的人中最優秀的那一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