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是直通車

擾動人心。

23日,一條“房子按套內面積交易”的新聞被迅速傳播。

相信買過房的人都理解這條新聞的分量。它幾乎關乎到房子總價值的三成。

一套建築面積100平米的房子,套內面積只有70平米,均價1萬,按照原來的交易方式,以建築面積計算爲100萬。

而如果以套內面積70平米計算,房子總價會變化嗎?除了交易價格,按照建築面積收取的物業費、取暖費會變化嗎?

終極問題是,交易方式改變後,能不能給老百姓省錢?

能不能省錢?

先來解釋一個概念,公攤面積。

100平米的房子,減去70平米的套內面積,剩下的30平米即所謂的“公攤面積”。

這部分公攤包括,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爲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等。

簡單來說,就是小區除了自家室內以外的空間。

當按照建築面積交易時,公攤是已經被買單了的。

當按照套內面積交易時,公攤部分的成本並不會憑空消失。

“假設房子總成本不變,按照套內面積交易,只不過將原來的一筆賬,分拆成了兩筆賬,公攤同樣需要被付費。”帝海集團董事長李小明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認爲,房屋總價估計變化不大。

如果總價不變,一筆賬變兩筆賬表面看似乎沒有任何好處,實則不然。

李小明表示,公攤面積,是一個灰色地帶。以套內面積交易,最大的好處是,將公攤面積放在了聚光燈下。

比如,有的開發商將本應是公攤面積的部分,作爲地下室、停車位等出售給購房者。而當購房者需要單獨爲公攤付費時,這部分就被“擺在檯面上了 ”。

除此之外 ,一筆賬變兩筆賬的另一個好處是,物業費、取暖費等也會更加清晰。

新華每日電訊此前報道稱,公攤面積缺少標準、管理混亂,讓消費者在購房、支付物業費和取暖費時,付出更多成本。除此之外,隨着精裝房政策乃至房地產稅出臺,購房者遭遇的不公平將進一步加劇。

簡而言之,“按套內面積交易”政策的出發點是,規範開發商中 “偷面積”的行爲,保護購房者利益。

具體來看,該政策對購房者的影響可以總結爲一句話:購房成本變化不大,但權益一定程度得到了保護。

落地有望?

在國際上,成熟的地產市場,大多是按照套內面積進行計價的。在國內,只有重慶先行先試。

目前,大家討論的“按套內面積計價”還只是《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中的一句表述。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提醒,目前這還只是一個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距離正式落地還有待時日。

此外,這一政策真正落地還需要相應細則和配套政策。

李小明指出,開發商和物業並不是一回事,按套內面積交易,相應的物業收費規則也需要改變,這將是一個系統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天誠不動產研究所所長吳翔華則表示,目前該政策還處於徵求意見階段,且住宅規範只是一項技術性的指導。如果想統一按照套內建築面積計價,需要規章修訂,這個過程不會短。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進一步指出,即使“按套內面積交易”成爲正式文件,也不確定是建議標準還是規定強制標準。

值得期待的是,在交易方式上,中國正在和國際接軌。

除了按套內面積交易,《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還有幾個亮點值得關注。

比如,四層樓以上安裝電梯。

徵求意見稿指出,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建築,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m的新建住宅建築應設電梯,且應在設有戶門和公共走廊的每層設站。

再比如,新建住宅要全裝修交付。

徵求意見稿要求,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給水排水、供暖、通風和空調、燃氣、照明供電等系統基本安裝到位,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備全部安裝完畢,達到基本使用標準。

同時,住宅交付時應當具備接通水、電、燃氣、暖氣等條件,配套設施具備交付使用條件,安全防護設施驗收合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