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永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遣懷》,這是杜牧對自己十年幕僚生活的總結,飽含着詩人滿腔的憤懣和懺悔,抒發了心中鬱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懷。杜牧調侃自己“贏得青樓薄倖名”,不惜自損名譽,大言不慚,反而加深了人們對這位風流才子的印象,使得他成爲了古代文人縱情聲色、放蕩不羈的典型代表,由此也給他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一)詩人杜牧的“揚州夢”

揚州自古就是富庶繁華之地,歷史悠久,文化昌盛,美女如雲。杜牧在這裏創作了大量優美的詩句,爲揚州城旖旎的風光錦上添花,留下許多充滿詩意的浪漫傳說。杜牧來到揚州,就如同墜入了“溫柔鄉”,好不風流快活,他的“揚州夢”莫非真的是一覺就做了十年時間?實際上,他只在揚州生活了短短三個年頭。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四月,三十一歲的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爲“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幕府的公文往來。杜牧從宣州(今安徽宣城)來到揚州,無非是從江西觀察使幕府,轉入淮南節度使幕府,工作職位並沒有多大提升。

年少氣盛的杜牧認爲自己生不逢時,滿腹經綸,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區區一個“掌書記”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不能體現自己的報國壯志。於是,他意志消沉,自暴自棄,甘心寄情於聲色犬馬之中,煙花繁盛的揚州成爲他放浪形骸、揮霍青春的名利場。公務之餘,杜牧常常飲酒冶遊,留連於花街柳巷。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杜牧本是官宦子弟,《唐才子傳》說他:“美容姿,好歌舞,風情頗張,不能自遏。”這樣一位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兒,遭遇到揚州真的是如魚得水啊。二十四橋明月夜,鶯歌燕舞,醉生夢死。揚州煙花之地,處處留下他尋歡作樂的浪蕩身影。

大和九年(835),杜牧被朝廷徵爲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洛陽。到任之後,杜牧仍然對在揚州認識的一位小美女戀戀不忘,他在《贈別》詩中寫道: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這位迷人的“小蘿莉”實在是太漂亮了,就算是把揚州城裏的佳麗看遍,也趕不上她的風采。至於杜牧贈別的這位小美女到底姓甚名誰?人們就不得而知了。

元代雜劇家喬吉根據杜牧的風流韻事,編寫了一出才子佳人戲劇——《揚州夢》,描寫了才子杜牧與歌妓張好好的愛情故事。真的是好事多磨,幾經波折,在好朋友白文禮的幫助下,杜牧與張好好最後終於共入洞房,“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個故事非常有名,以至於人們一說起杜牧的風流往事,就要聯繫到歌妓張好好。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二)才子杜牧與歌妓張好好

看來,這位讓詩人杜牧神魂顛倒的揚州美女,應該就是歌妓張好好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杜牧與歌妓張好好並非戀人關係,他們之間最多不過“發乎情止於禮”,好在有杜牧的《張好好詩》爲證。

張好好不是揚州人,而是一位江西美女。杜牧在江西觀察使幕府,與歌妓張好好初次相識時,她還是一位樂籍女子,芳齡十三。多年以後,他們又在洛陽東門再次相遇,此時,張好好已經淪落成爲當壚賣酒的商婦。杜牧“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張好好詩》記述了張好好的不幸遭遇,哀婉含蓄,對這位才藝雙絕的歌妓抱以無限的同情,這首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併爲傷時感事、美人遲暮之名作。

從《張好好詩》字句分析,看不出杜牧與張好好有什麼戀情。中間有一句“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爲疏。”,寫的是張好好色藝出衆,深得江西觀察使沈傳師的歡心,以至這位幕主大人到了無法割捨的地步。我想,當時作爲幕府小小辦事員的杜牧根本就不可能去虎口奪食,時時與那美女張好好廝混。對張好好,他只有私底下流口水、暗戀的份。更何況,張好好兩年之後就做了沈傳師弟弟沈述師的小妾。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沈述師曾經擔任朝廷集賢校理、著作佐郎,人稱“沈學士”,他是杜牧的好朋友。

杜牧有《贈沈學士張歌人》詩,寫道:“拖袖事當年,郎叫唱客前。斷時輕裂玉,收處遠繰煙。孤直緪雲定,光明滴水圓。泥情遲急管,流恨咽長弦。吳苑春風起,河橋酒斾懸。憑君更一醉,家在杜陵邊。”

這“張歌人”應該就是張好好了。

詩中描繪了沈學士和張好好夫婦對杜牧的盛情款待。宴會上,張好好輕歌一曲,聲透雲霄,餘音繞樑。杜牧與好友沈述師把酒言歡,共話各自的家鄉。沈述師擺談“吳苑”勝景,杜牧誇耀“河橋”繁華。不知不覺間,杜牧陶然大醉,身心就如同回到家鄉杜陵一般美妙。可見,杜牧與沈述師之間的深厚情誼,他怎麼可能會對朋友妻產生非分之想呢?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可惜的是,紅顏薄命。

張好好才做了兩年小妾,沈述師就病逝了。她只得離開沈家,流落洛陽街頭,靠當壚賣酒爲生。在洛陽東門酒店裏偶遇杜牧後,張好好對自身的困境避而不談,卻十分關心杜牧的生活,責怪他不要太辛苦,焦慮過多,年紀輕輕的,連頭髮、鬍子都花白了。

《張好好詩》結尾寫道:“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得知過去親密無間的朋友去世了,杜牧忍不住慟哭一場,以表悼念。對張好好,他也只有搽乾眼淚,寫詩一首,贈與她作爲紀念了。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三)《張好好詩》書卷

杜牧滿含深情,奮筆疾書,於是,一幅書法驚世絕作就此誕生了。既然詩歌前言強調是“題詩贈之”,這幅《張好好詩》書卷應該就是杜牧贈予張好好的原作了。所幸的是,這幅書法作品歷經千百年的世事滄桑,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通常我們只知道杜牧與李商隱齊名,是晚唐時期著名的文壇“小李杜”。卻沒留意到杜牧還是一位書藝絕妙的書法家,這幅《張好好詩》書卷就是最好的證明。《宣和書譜》評價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裏”。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評論道:“(杜)牧之書《張好好詩》,深得六朝人風韻。餘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牧之名家也。”

這幅書卷由宋徽宗趙佶題名,並鈐有宋徽宗諸璽印。書用麻紙,保存着當時內府裝潢的式樣,製作精美。歷代流傳有序,清朝乾隆年間得以入藏宮廷內府。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將此書卷攜出宮外,流散於東北民間。

1950年,著名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以重金購得《張好好詩》書卷,他內心狂喜,愛不釋手,連睡覺都要置於枕邊。張伯駒先生的夫人潘素天生麗質,絕代風華,是當代著名女畫家。早年她不幸流落風塵,與風華正茂的張公子一見鍾情。張伯駒費盡周折,將潘素解救出來,演繹出一段現代版的才子佳人愛情傳奇。難怪他們對《張好好詩》書卷如此珍愛了。

1956年,張伯駒先生夫婦將《張好好詩》書卷捐贈給政府,與此同時,他們還將多件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一併捐獻給了國家,自己卻過着十分簡樸、窮苦的生活,其高尚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如今,杜牧親筆手書的《張好好詩》書卷珍藏於故宮博物院,被國家認定爲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贏得青樓薄倖名”,是杜牧調侃自己,還是真有其事?

【作者簡介】劉永,四川綿陽人,現爲公務員,愛好文史寫作,時有詩文發表於報刊,有《文同評傳》等書籍出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李商隱這句詩“只得徐妃半面妝”說了一個見不得人的歷史典故?

若沒有這個自稱是蘇軾的兒子的太監,我們可能看不到他的詩文了?

在古代,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神:不信?看看賣油郎和杜十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