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在演員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她發現,正如張藝謀導演說的,一個優秀的演員並不是越理性越好,只有接受本來的自己,將感性的一面釋放出來,才能真正的體味到極致的情緒,也才能向更深入的自己去探索和挖掘。倪妮說自己有雙重性格,時而活潑時而安靜,關於理性或是感性的偏向,在她看見自己的過程中也一直髮生着變化。

每年,“行走的力量”都會邀請專注於自己所在領域並有所心得的人,和大家分享自己與內心的對話。

今年,我們依舊邀請了一些對“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有所感觸的朋友加入,一同踏上這趟自我探索的旅程。

他們在行者招募報名表裏敞開心扉,並在「二十個“我”」中將自己的覺察分享,邀請更多人一起透過情緒、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

不爲成爲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爲我自己。

倪妮有心同行,加入2019“行走的力量”,和我們分享了她眼中,自己本來的樣子。

“之前演了那麼久,只是守着自己身邊那幾塊‘地’一直在‘砍樹’,卻始終沒有能力去‘植樹’。

所以我需要跳出去我這幾里之外,去看一看外面。”

大半年的準備,近兩個月的排練,十一天總共十五場的演出,倪妮走下銀幕,嘗試在舞臺劇的領域裏發現另一個自己。

圖源微博@倪妮工作室

入行八年來,最爲人稱道的經典角色依然是出道作品《金陵十三釵》中的玉墨,她從內心覺得,其實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

於是在“三十歲”這個重要的人生節點——

對於自己熱愛的表演事業,她嘗試了從未接觸過的舞臺劇形式;

而在表演之外,喜歡紀錄片的她親自參與策劃跟籌備了記錄自己與舞臺劇《幺幺洞捌》共同成長的紀錄片《幺幺洞捌·妮行》。

倪妮說,這是她送給自己三十歲的兩份禮物。

截圖自微博@倪妮V

“形式感與儀式感是重要的,變化也是重要的,我要這種變化,我要好好地看到自己成長。”

圖源微博@倪妮V

《幺幺洞捌》,在這場兩個半小時的話劇裏,倪妮需要在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中切換:一個優雅婀娜,一個純真率性。

除了塑造人物的感覺,不同於影視表演的發聲方式、夾雜大量日語的臺詞、在舞臺上一刻不能鬆懈的形體與走臺狀態,陌生領域充滿了需要她攻克的難關。

唯有學習、消化,練習、再消化。

一遍遍的排練與感受,倪妮對人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在舞臺上也愈加放開自己,與角色更加融合。

剛着手時的焦慮,在每天充實的八小時排練中,漸漸被踏實與快樂取代。

“腳踏實地盡力去做,不辜負自己花的時間,也不辜負幫助自己的人,就不會覺得慌。

找到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有挑戰、有壓力,但可以一關一關去攻克,每攻克一關給自己帶來的成長,都會讓自己無比的欣慰和喜悅。”

她享受着這樣的投入與汲取,這在她看來是做演員最幸福的一件事。

“好像任何一種損耗都不是失去,你反而會覺得,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當中我汲取的東西,那都是我自己的。這種感覺很棒。”

倪妮覺得,不必想太多,就把當下做好,做到最好。

圖源微博@倪妮工作室

對待生活,她同樣認真投入。

喜歡旅行,每次因爲工作原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忙裏偷閒在工作結束之後,放慢節奏感受這所城市的氣息。

愛攝影、愛摩托,她夢想着有一天能騎着自己的摩托,帶着相機去記錄所有眼中的美好。

喜歡觀察不同的人,無論是買菜逛超市時和別人打交道,還是靜靜地坐在一個地方觀察身邊的人,售貨員、快遞員、司機、路人,用什麼樣的語調說話、眼神是盯着還是遊離、肢體語言又是怎樣。男男女女、老人孩子的不同生活姿態,本身就讓她覺得有意思,也讓她在扮演不同角色時更遊刃有餘。

面對工作中的壓力,她會做做SPA、邊泡澡邊看電影、或者玩玩遊戲來緩解。而對於各種情緒,倪妮認爲,開心也好、悲傷也罷,都是珍貴的素材,可以存進自己的表演素材庫。

雖然是別人眼中耀眼的明星,她卻從沒把自己當作一個女藝人。偶爾獨自一人或和閨蜜一起出門尋覓美食、去電影院看場電影,時常“犯二”,她希望像大街上的每一個人,享受生活本身。

正如她在最新一期紀錄短片中說的: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我覺得在生活當中做到平凡,纔能有更多的能量,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自己喜歡的工作上。

圖源微博@倪妮工作室

倪妮說自己有雙重性格,時而活潑時而安靜,關於理性或是感性的偏向,在她看見自己的過程中也一直髮生着變化。

這個問題在她與伯樂張藝謀初次見面時就曾聊到。

“第一次面試時,張藝謀導演問我‘是感性的人還是理性的人’,我說‘理性吧’,他說,‘演員還是感性一點好’。”

本以爲理性更利於自我管控尤其是表演上的修爲,可慢慢地,倪妮發現自己身上的感性其實一直存在着,還時不時和內心的理性打架。

就像脾氣爆發前“理性”常常會說別爲這點小事生氣,“感性”卻跳出來說憤怒就該發泄出來——

“是我自己主動將‘感性’覆蓋了。”

當在演員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她發現,正如張藝謀導演說的,一個優秀的演員並不是越理性越好,只有接受本來的自己,將感性的一面釋放出來,才能真正的體味到極致的情緒,也才能向更深入的自己去探索和挖掘。

“我漸漸懂得,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用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用感性對待表演,讓理性在適當的情況下再出現。

這纔是我本來的樣子。”

圖源微博@倪妮V

感謝倪妮與“行走的力量”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