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擁有最美的景色,山川、大地、河流、荒漠相互映襯,營造出了人間的殿堂,每一寸空間否富含着自由自在的滋味,讓人心馳神往。

最美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兇險,去過的人無一例外成爲衆人羨慕的對象。他們有過危險的經歷,挖掘隱祕而小衆的地方,去看我們從未涉及的世界,將祕境帶到人前。

以致於我們現在提起他們,不由得眼神中流露出讚賞,羨慕。佩服他們對生活的無畏勇氣,羨慕他們寬廣的眼界。

玩戶外的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曬戶外,事前一句“我去戶外了”,路上不斷的自拍,事後再來一句“戶外好累啊。”強行將自己加入到“戶外人”的行列中。

因爲“戶外人”這3個字,就意味着有無數有爲此買單。網紅直播,驢友行騙乞討事件都證明了“戶外人”的分量,大多數人對他們敬仰,他們身上有着我們的寄託,實現我們想完成卻無力完成的夢。

但是這羣人,卻很少在朋友圈得到別人的讚賞。和他們走一次你就有深刻的體會,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隊友替你負重前行,路上只剩自拍和P圖兩件事,一般的行程由他們表達出來如上了青天般艱難。

我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去熱門景點遊玩時怎樣才能拍出好看的人像照片?

下面有一個人就如此評論,背景決定了照片70%的質量,後面30%全靠後期P圖。如果想拍出大片的視覺感,就選擇視野比較廣闊的地方。

我曾經徒步亞丁就遇到過這樣的女生,幾乎每個景色不錯的地方,她都在拼命拍照。爲什麼用拼命這個詞呢?因爲幾乎每半個小時都要停一下拍照,剛開始還會讓我們拍,後來拍的次數多了,我們有些煩了。乾脆直接拿出自拍杆,一個人不斷的找角度。

下山之後,看到她朋友圈發出來的照片,主角只有自己,唯美清新,彷彿自然都是她的陪襯。我只能說照片P得不錯,如果不是我見過她,我都要信了。

自然是最好的底色,可以調光,卻無需P圖。

這兩年,最火的當屬的戶外直播。輪胎哥滾着輪胎徒步西藏、溫嶺小夥徒步延安......都通過戶外直播小有名氣,並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2018年9月,35歲的黃冠松從廣東出發,用了186天走到了珠峯腳下的絨布寺。他直言,“想通過直播賺一筆錢。”

戶外成爲越來越多人的名利場。他們在這秀自拍,重點全在自己臉上,後面的景色不再重要;他們在這開直播,艱苦的環境中堅硬的態度打動了困在囚牢中的都市人。

見過世面,在人羣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而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他們不會貪圖一星半點的好處,也不會高調地彰顯自己。

戶外人是一羣愛曬朋友的人,卻不是愛表現自我的人。他們的朋友圈,有着濃厚的質樸,有時候也會讓人鬨然大笑。

1、曬景色。不同於網紅的曬自己,他們的照片中會有自己,但主題凸顯的一定是戶外的景色,遼闊的沙漠,壯美的雪山,多情的邊塞......

他們的圖片一定是原汁原味的,不會關注自己有多美,最多加一層濾鏡,比較真實。欣賞他們照片,感受不到擺拍的刻意感。畫面流露出的全是自然的美感,一舉一動都頗有活性。

他們還經常曬的是純景色圖,一堆碎石,一片荒漠,瀰漫的煙霧,都會成爲他們的傑作。不爲彰顯自己,只是呈現最自然的風光。

2、曬狼狽。戶外還有一羣這樣的人,他們在朋友圈的存在感特別低。每次出發都不會發動態,直到他回來說路上的窘境,你才知道他已經玩好回來了。

他們每次出發從來不言語。不吹噓路上的艱辛,也不顯示自己的厲害,簡簡單單一句,”平安歸來。”有時候還會訴說一下自己的狼狽。

3、抒發自己感慨,時不時爆出金句。“見天地,見衆人,見自我。”“路雖遠,行者至。”每一句話都表達了他們的態度,堅定而執著。

他們從來不會以秀“我去戶外了”拉高自己,獲得人羣中的矚目。踏踏實實的專注腳下,將最自然的狀態帶到人前,纔是他們會做的事情。

我來到這裏

不爲征服

本文來源行裝說,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