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審判中國唯一代表梅汝璈: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關於谷壽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殺事件》

東京大審判,是他代表四萬萬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懲罰元兇

梅汝璈

“今天參加這個會的,還有剛從香港回來的梅汝璈先生,他爲人民辦了件大好事,爲國家爭了光,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他。”1949年,周恩來在中國外交學會的成立大會上的介紹,引來全場雷動的掌聲。

這是梅汝璈輾轉從香港回到北京後,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周恩來的這一介紹,代表了國人對梅汝璈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評價。

爭的不是個人得失

1946年3月,梅汝璈踏上了日本東京的土地。

二戰後紛亂的國際形勢,在東京審判上體現得尤爲明顯。中國雖然是同盟國中受侵略最深的戰勝國之一,但美國在這次審判中擔任主導。

開庭前預演時,審判長宣佈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國之後。

梅汝璈強烈抗議:“如論個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們代表各自國家,我認爲法庭座次應該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審判日本戰犯,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戰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按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座,實屬順理成章。”

他憤然脫下法袍,表示要退出預演。由於梅汝璈的據理力爭,韋伯當即召集全體法官表決,最後決定,入場順序和法官座次都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國簽字順序安排。梅汝璈坐在了庭長左邊的高背椅上,席位排在了第二位,爲中國爭得了應有的地位。

東京大審判,是他代表四萬萬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懲罰元兇

座次風波平息後,又一個問題出現了。在法庭上,美國國旗插在第一位,中國國旗插在第二位。梅汝璈據理力爭,舌戰英美,最終把國旗擺在了第一。這是百年來,中國在國際重大事務中,第一次把國旗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國八年浴血抗戰的結果。我個人實無功績可言。只要我們國家努力和平建設,國際地位必可保持不墮。倘使國家不爭氣,我們的地位在任何國際未場合中恐怕都會一落千丈。”

東京大審判,是他代表四萬萬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懲罰元兇

一個法官的天平

在量刑的問題上, 他堅持贊成死刑。他曾說,寬大固是美德,姑息卻是怯懦。美英雖贊成死刑,但他們只贊成對那些對他們國家造成巨大危害的戰犯判死刑;還有一些法官完全不贊成死刑,各持己見。梅汝璈不斷交涉,最終促使法庭以表決的形式,通過了死刑規定,最終將東條英機等28 名甲級戰犯中的7名送上了絞刑架。

而在判決書的書寫上,也是由梅汝璈爭取,法庭決定讓中國法官負責起草判決書中有關中國的部分。從而,在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判決書上,梅汝璈和助手代表爲四億多受害中國人,寫下了十多萬字的控訴材料,並把日本戰犯矢口否認的南京大屠殺在判決中單設一章,即第五章“日本對華侵略”。

東京大審判,是他代表四萬萬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懲罰元兇

侵華戰爭元兇之一

梅汝璈(1904-1973),字亞軒,江西南昌人。1916年考入清華學校,先後留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曾任教於多所大學。1946年,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代表法官,參與東京審判。1950年起,先後擔任外交部顧問、外交學會常務理事、法學會理事、全國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現代法學》、《法律哲學概論》、《中國人民走向憲治》、遺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等著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