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韶華無雕飾,追夢顯本色。

在張家界,有這樣一羣追夢人,堅守日常,努力追夢,守護着最初的夢想和信仰。

他們不懈追求、執着追夢,創造着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紅網張家界站組織開展“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活動,特推出子欄目【芳華70載·奔跑追夢人】專題報道,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市各行各業湧現出的70名奔跑追夢人,講述普通人立足平凡崗位努力追夢、奮發進取的動人故事。

我們都是追夢人,越追越有味!

芳華70載·奔跑追夢人④芳華70載·奔跑追夢人④

紅網時刻張家界7月4日訊(記者 易喜盈)在61歲的庹年初心裏,廣闊的農村仍是他追夢的地方,他出身農民,學農愛農,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鄉村田間,爲鄉村振興注入科技之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讓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不是在田間地頭,就是在去田間地頭的路上”這樣形容庹年初對於田間地頭的癡迷不爲過。

作爲一名農技服務員,他先後開展了農作物品種選育、高產技術栽培、柑桔凍後恢復速培高產栽培等科學試驗,獲得了大量的試驗數據及多項試驗成果,並組裝套新技術生產模式推廣運用於生產,推動了張家界市農業生產持續發展。

用科技助推農業發展 農民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科技,支撐農業技術進步,助力農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這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談起夢想時,庹年初堅定執着,從事農業科學研究、技術試驗與示範推廣工作四十年,癡心不改。

沒有努力,夢想便是一紙空頭支票。爲此,他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自2007年加入國家現代農業技術研究體系工作團隊後,不斷提升自我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術,以科學技術促進全市農業發展。

地方良種菊花芯柚優質化栽培試驗、苧麻剝麻機的研製與應用試驗、水稻品種選育試驗……一項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走向產業化。這其中的苦與累,說不清,道不明,但卻是庹年初最大的“財富”。

同時,庹年初還積極開展生產示範與推廣,推廣的技術不勝枚舉。如其參與的無公害椪柑生產技術示範與推廣,於2007年成功登記註冊“張家界椪柑”地理證明商標,示範技術得到大生產推廣應用,實現產值增加、果農增收,增收產值近億元。該項目實施獲得張家界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另外,庹年初還積極普及農業新技術,培育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新型農民,抓農業新技術培訓,他編寫技術培訓資料(文字、PPT)20餘份,15萬餘字,培訓授課150餘課時,受訓基層農技人員和企業、合作社、農民2500餘人次。

除此之外,庹年初還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術,開展科技扶貧。2010年至2014年,庹年初在桑植縣蹇家坡鄉進行茶葉產業開發,開闢茶園2500餘畝,手把手、傳幫帶傳授茶葉生產與加工技術,使該鄉已成爲優質茶生產專業化鄉鎮。於2015年對永定區南莊坪辦事處崇山村樊世來農戶以技術指導農業生產進步,落實扶貧政策兌現,個人出資幫扶,使樊世來一家按期脫貧,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繼續發揮餘熱 助力全市農業持續發展

庹年初工作41年以來,對發展張家界市的旅遊農業、茶葉產業建設、新農村建設融合發展、大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等積極給政府領導當參謀、提建議,獻言獻策。爲解決生產者生產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經常深入基層、生產企業、農戶家裏技術指導生產,爲促進生產發展作出了大的貢獻。先後公開發表論文8篇,參與60餘萬字專業著作編寫,成果登記一項,省、地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勵十三項;2017年,爲經濟社會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獲得湖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祖國和家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旅遊業蓬勃發展,城市建設提速加快,生態環境大爲改善,百姓幸福感、獲得感增多。看到這些我太激動了!我熱愛我的事業,但當前我市農業還不夠充分發達,接下來我仍將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發揮餘熱,爲全市農業持續發展作出應有工作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