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形容時間短,都會用到“一剎那”、“一瞬間”之類的詞。我們用得太過於習慣,以至於一直以爲它們就是虛指的時間。

  如果我告訴你,一剎那其實有具體的時間長度的,你會不會感到很意外?

  首先我們要知道,剎那這個詞,來自於印度佛經。古代印度梵典《僧祗律》記載:“一剎那者爲一念,二十念爲一瞬,二十瞬爲一彈指,二十彈指爲一羅預 ,二十羅預爲一須臾,一日一晝爲三十臾。”

  我們知道,地球上每天是86164秒(不是24小時整哦),爲了方便計算,我們按照86400秒算。

  那麼,一天有30須臾,也就是說,一須臾是2880秒,也就是48分鐘(相信很多人都以爲須臾是幾分鐘吧,不過不必較真)。

  那麼,一羅預就是144秒,也就是不到兩分半。

  一彈指就是7.2秒,也就是傳說中的彈指一揮間~

  一瞬間就是0.36秒,果然還是非常短的。

  所謂的一念之間,和一剎那是同樣的長度,那就是0.018秒——的確是非常短。

  那麼,一天爲什麼是24小時呢?

  據專家表示,24小時的分法,大概是根據古埃及人的計時法流傳下來的。而且,這個24小時的分法和中國人的12時辰有異曲同工之妙。

  爲什麼分得這麼零碎呢?據推測,這是由於24是50以內約數最多的數字之一,可以均分爲2份、3份、4份、6份,很方便使用。

  當然,隨着人類科技的進步,計時也越來越精確。根據計算,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並不是正好24個小時,而是23分56分4秒。

  另外,我們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時間單位,那就是刻。

  比如我們看古裝戲,最常聽到的就是:“午時三刻,將某人斬首。”

  那麼,一刻是多久呢?

  現在來說,午時就是中午11點到13點。而一刻鐘,就是15分鐘。

  所以,午時三刻就是中午11:45嗎?

  不是的。

  一刻鐘等於15分鐘,是現代的計算方法。而在中國古代,一刻鐘是按照全天時間劃分的,每天一共有100刻。

  按照每天23小時56分4秒來計算,古代的一刻鐘就是861.64秒,三刻鐘就是2585秒,也就是43分5秒。

  所以,古代所說的午時三刻,就是上午11:43:5秒左右。當然,我們這只是理論上計算一下,畢竟古代人沒有鐘錶,也不可能計算得那麼精確。

  至於爲什麼在午時三刻斬首,那是因爲殺人是一件陰氣極重的事。爲了壓住陰氣,不讓陰間的鬼魂來作怪,所以選擇陽氣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中午。

  那麼,我們知道了一剎那、一刻、一天的時長來源,爲什麼一年被分爲12個月呢?爲什麼2月只有28天呢?我們下一期再爲大家介紹,敬請期待哦~

  (人山人海,相遇不易。如果覺得小編這篇文章還可以,關注,我們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學世界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