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经历了“铅酸-镍氢-钴酸锂和锰酸锂-磷酸铁锂”的转变过程。1997年,磷酸铁锂正极化合物被首次发现,曾一度被视为电动汽车应用的理想候选产品。而目前三元材料——层状的Ni-Mn-Co氧化物(NMC)和Ni-Co-Al氧化物(NCA),成为动力电池的首选。

在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大规模商业化之前,高镍化的锂离子电池预计是至少3~5年内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水平大约为140~160wh/kg,价格接近1.2元/WH,300km的续航大约需要40kwh电池,对应成本约5万元。材料成本占到电池总成本的75%以上,制造工艺对成本降低的边际作用越来越低,通过正负极材料的升级提高能量密度,才是电池降成本的关键。

预计,未来3~5年内,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将主要依赖NCM811/NCA正极的大规模推广。高镍化升级离不开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电池材料的系统化开发配合,以及下游车企的BMS研发和配套体系,目前业内主流电池企业的规划是2019年NCM811电池开始量产。

汽车电动化的技术大趋势不可逆转,但目前技术路线尚不明朗、全球范围内尚未出现可大规模普及的标志性车型。同时政策约束下的电动车产销具备高增长性和确定性,决定了锂电池板块的高贝塔特征短期恐难以改变。

从产业链基本面看,环比向好的趋势明确;从市场层面看,锂电池指数与市场风险偏好相关度高,有望受益风险偏好修复带来的反弹机会。中信证券看好动力锂电池板块未来1~2个季度的相对收益表现,认为在做好产业链基本面跟踪的情况下,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可适当加大板块配置。建议选择具备“相对”确定性的标的:①钴资源环节享受短期业绩的高确定性;②电芯制造环节龙头公司享受长期格局的高确定性。重点推荐$华友钴业(603799)、$宁德时代(300750)、$格林美(002340)。

海外电池厂扩产,公司有望进入全球锂电设备供应商体系

根据统计显示,三星、LG、SK、松下未来三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启动合计超过112Gwh的扩产计划,主要集中在2019~2020年。预计先导智能(300450)将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进入海外锂电设备供应商体系,并提振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温馨提醒,文章只做逻辑梳理和解析,不做推荐,亦不做为投资依据,请谨慎,例本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多盈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