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翡翠賭石賭的不僅是運氣,更是經驗技巧。關於翡翠的莽,自古以來翡翠商人最不願意透露的祕訣,今天小編就圖文並茂的爲您分析,翡翠原石的莽是什麼?

一、翡翠的莽”是描述翡翠原料的術語,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具體是指翡翠中某些部位與硬玉其他部位不同的礦物結構條帶,經過分化水解後在風化殼的表現形態。這些礦物結構可嫩是含致色元素的硬玉、晶體緻密性好和晶體顆粒細膩的玉肉等等。上述這些成分經過不同程度的分化水解在皮殼上的表現,行家們稱其爲莽。

玉石商通過莽在玉石的外表判斷其內部有色無色、色濃色淡、種是否老的主要根據之一,莽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表現爲與表皮一樣或深或淺顏色的風化、半風化沙粒,一般其沙發比其他部位要細要好,這些部位呈帶狀、環狀、塊狀等有規律有方向性的排列。

色莽帶一般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脈)或稱綠的形狀,大多爲原生裂隙充填了鉻離子而致色。莽帶一般呈突起的曲折細脈狀分佈在風化殼表面,是判斷有無顏色及顏色分佈狀態、種老的一種依據。

由於翡翠的成巖礦有着不同的世代,形成了結構、成分上的差異,這就導致了硬度的不同,在風化過程中產生差異。因此,翡翠的帶有兩種,一種是對應結構變化的“種”,另一種是對應顏色變化的“色”。

二、“種莽”的本質是什麼?

種莽也叫做肉莽,其形成過程和外部定向動力作用、熱力作用有關。翡翠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地質運動的對翡翠結構產生了擠壓破壞,這個過程裏翡翠的顆粒由粗變細,經過重結晶形成緻密性更好,顆粒更小的顆粒硬玉,由於這個過程中沒有致色因素鉻元素的參與,糜棱巖化只是優化了翡翠局部的種,這也是“種莽”的大概形成機制。

所以好的質地(好的種分)的地方抗風化能力強。同樣的外界條件下,其餘種質稍差的部分其晶體顆粒越粗、緻密性越差,結果被風化得下凹。質地好的部分凸出來,成爲“種莽”。

在翡翠原石的表面,種分越好的區域,其玉肉晶體顆粒緻密性越好、晶體顆粒越小,質地也就越好

凸起部分爲種莽(肉莽)

黑色小點爲種莽

用手觸摸翡翠的皮,“種莽”會明顯呈條帶狀凸起,並有一定的走向、這些莽在皮殼的表現說明皮殼下肉質會比較老

種莽雖然沒有色,但是改善了翡翠的肉質,如果有種莽的地方,其他部分沙發細膩緻密,那麼其下面出冰種的可能性很大。

三、“色莽”的形成

翡翠的綠色條帶多是成巖期(即翡翠生成的第二個時期,色化期)後改造的結果。

在應力作用下硬玉巖塑性變形、破裂,而後含致色的“鉻”離子的熱液侵入,與翡翠硬玉的鋁離子進行離子交代,形成綠色條帶。在糜棱巖化的過程中,翡翠玉肉結果被外力作用而破裂成更小的晶體顆粒,然後重結晶成更緻密的玉肉,這些玉肉帶形成了一條結構緻密的、條帶的翡翠色帶,這些色帶在翡翠皮化期經過幾百萬年的分化水解形成了次生礦物質,反映在風化殼上就是“色莽”

“色莽”一般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或稱綠的形狀,大多爲原生裂隙中充填了富含鉻離子的物質而致色的方向。

通常我們認爲,毛料有色莽就意味着玉肉有色。

同一塊石頭(色莽)

色莽(抗分化能力強)

翡翠原石綠色色帶

前面說的這麼繁瑣,看到這裏的你就有福了,小編負責而簡單粗暴的總結一句,種莽說明玉的肉質好,有機會冰種,皮殼表現有色莽,則代表玉肉極有可能有綠

在翡翠生長的過程中,其環境複雜多變,經過的物理化學過程當然不能以一概全,上述過程分析也不能包羅萬象,僅作爲參考學習。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如果您對翡翠知識有興趣的話,歡迎收藏關注小編喲~下期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