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關於如何做個“體面的窮人”討論熱度不減,還帶火了一組圖。當然,窮還要體面,說明你不夠窮,不是真窮。

那麼,“體面的窮人”都有哪些刻骨難忘的經歷?看看網友怎麼說:

南山南:最窮的時候,是剛出來工作那會,老乾媽拌飯喫了一個月,偶爾加個青菜。

一葉之秋:試過去公交站臺問別人要錢,騙了不少好心人說自己忘了帶錢了,最後要到了三百多塊,然後去超市買了一些老乾媽和豆腐乳,每天去食堂打一塊一份的飯喫了半個月。

很酸的檸萌:最窮的時候借錢買了一大袋無糖燕麥,天天喝免費的熱水,一天兩頓,喝了整整兩週,現在看見燕麥就想吐。

你的笑與刃:最窮的時候,靠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的押金救濟了我三週。

清歌平蕪:最窮的時候就是躺在牀上幻想着自己很有錢,然後翻箱倒櫃搜索家裏的每個角落,看有沒有錢。

看完後,“節後魚生”的筆者,嚇得趕緊打開了閒魚,然而想了想並沒有什麼可賣的。人在“窮兇餓極”的時候總能夠激發出無聊的智慧,以及窮兇的餓意,窮是一種病,需要大量的錢來治,但很難治癒,窮病難以治癒的還有90後“月欠族”。

80後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月光族”這個詞剛開始火起來。沒想到,到了90後身上,已經升級成了“月欠族”、“窮忙族”,在慾望,刺激,和淺薄的工資條面前,月欠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常態。

據《2018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超兩成受訪白領2018年處於經濟負債狀態,成爲典型的“月欠族”。報告認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月光消費”,甚至“超前消費”,也是影響經濟負債的重要因素。你我金融錢小二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每時每刻都充斥着消費刺激,如見縫插針一般誰也躲不過。

最後,再次回到“體面的窮人”的話題上,這好像看起來“很現實”,有時候很沒有“人情味”。難道“窮”是一種錯?當然不是,俗諺雲:“人窮志不窮”。你我金融錢小二認爲,年輕的時候,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不是股票,也不是基金,而是要懂得如何投資你自己。

我們所有的不安全感,所有的焦慮,都來自於我們把最珍貴的一切,投資給了別人,投資給了外物,而捨不得,投資一點點,給我們自己。其實,對自己好點的意思是投資你自己,而非早早地陷入消費主義的享樂。

請記得,先花錢投資你自己,無論你是否還年輕。而擁有一個更有價值的人生,不僅在於你能賺多少錢,在於你能夠從生活中獲得多少樂趣,你自己變得越有趣,就越能交到更多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