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我國首個工業期貨期權品種——銅期權正式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掛牌交易。業內專家表示,銅期權的成功上市,可爲相關產業企業提供更多可選擇的風險管理工具,同時能夠提升我國有色行業定價影響力,意義重大。

工業品期權首發

此前,我國場內商品期權僅有豆粕和白糖兩個品種,銅期權是國內第三個場內商品期權,也是國內首個工業期貨期權品種。同時,銅期權還是上期所首個掛牌交易的期權。

“當前支撐銅期權掛牌交易的有利條件很多。”中銀國際期貨高級研究員劉超對《上海金融報》記者指出,“例如,國內銅產業鏈的相關企業較多,銅現貨市場也比較發達。同時,在培育做市商等方面,上期所已做很多準備工作。”

“目前,銅期權作爲首個工業期貨期權品種的上市支撐條件比較充分。”某期貨研究所金屬研究員也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近兩年國內的場外期權發展比較迅猛,銅產業鏈各方對期權已有一定接觸。“而且,國外相關期權發展已非常成熟,對銅期權有交易需求的企業勢必已有一定的瞭解。”

“衍生品的成功上市,離不開成熟的標的物市場,銅期權也不例外。在較多選擇中,我所首推銅期權,正是因爲其標的物銅期貨是我所最成熟的品種,長期以來被市場所公認。”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穩健運行和穩步發展,銅期貨不僅具有市場規模大、合約連續性和流動性好、投資者結構成熟等特點,而且在國際上知名度較高,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近年來,在多次市場調研中,許多有色企業和會員單位都認爲,銅期貨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呼籲我所加快推出銅期權,以進一步滿足有色企業精細化風險管理的需要。我所認爲,推出銅期權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

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上期所銅期貨單邊成交量爲2494.33萬手,成交金額爲6.51萬億元;日均單邊持倉量爲38.67萬手,法人客戶持倉量佔比爲64.42%。

圖片來自網絡

歐式期權設計

據悉,目前海外市場開展銅期貨期權交易的交易所有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以及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LME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期貨市場,其在1987年就推出了銅期貨期權,COMEX則在1988年推出了銅期貨期權,LME、COMEX銅期貨期權均爲美式期權(在到期日及到期日之前任意時間都能進行行權的期權)。

與上述兩個期權產品不同,上期所銅期貨期權爲歐式期權(只有在到期日才能進行行權的期權)。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國內已上市的其他兩個商品期貨期權,豆粕期貨期權和白糖期貨期權均爲美式期權。

“上期所銅期權合約設計成歐式期權,主要是從服務實體經濟角度出發。”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絕大多數大型銅企業表示採用歐式期權,管理風險的不確定性較小,符合需求。其次,從資金成本看,銅期貨合約面值較大,相應的期權合約權利金也較高。相對來說,歐式期權權利金較美式期權便宜,能有效降低買賣雙方資金成本,有利於提高期權市場流動性。再次,從賣方風險管理角度看,賣方在賣出期權之初都會採取組合的形式來對沖風險,以保證資產的保值升值。歐式期權由於期限固定,賣方在構建投資策略時可以直接持有到期,無需考慮期權隨時被行權的風險,保證了投資組合的連續性。

“豆粕期貨和白糖期貨同屬於農產品期貨,主力合約均在1、5、9三個月份合約之間輪換,而銅期貨基本每個月份的合約都會進行主力合約的輪換。同時,歐式期權與美式期權相比,更方便投資者進行風險管控。這些可能是交易所選擇歐式期權的原因之一。”中信期貨在研報中指出。

圖片來自網絡

投資熱度可期

“銅期權的後市投資熱度,應好於豆粕期權和白糖期權。”上述金屬研究員指出,“當前國內上市的豆粕、白糖期權成交活躍度並不高,產業參與者有一定缺失。但對銅這個品種,產業鏈對期權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交易需求也會更大,市場活躍度及流動性應更好。同時,從產值看,銅的產值體量大於豆粕、白糖,且資本對關乎國民經濟的有色行業關注度較高。”

“銅期權作爲以銅期貨爲標的的金融衍生工具,與銅期貨以及現貨之間有緊密的聯繫但也有所差異,尋找合適的時機在期權與期貨、期權與現貨以及不同期權之間進行套利,投資者能獲得一定收益。同時,期權是一種較爲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與其他具有高槓杆的場內金融產品相比較,具有收益的不對稱性、槓桿的不確定性以及策略的多樣性等獨特優勢,適合各類投資者投資。”中信期貨在研報中指出,傳統的期權套利策略有很多,不同的套利組合收益結構互不相同,分別應對不同的市場環境。期權投資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行情與判斷,選擇構建不同的期權套利組合來獲取收益。

不過,爲了避免投資者盲目入市,上期所設計了銅期權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要求參與期權交易的投資者熟悉產品知識與業務規則、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並從源頭上深化投資者風險教育。“我所在制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過程中,一方面借鑑了境外相關交易所的經驗,另一方面參考了目前國內期權市場關於投資者適當性的標準,儘量保持全市場規則的一致性,方便投資者理解。”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田忠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