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達新疆的第一站是鄯善,時值晚上8點多,但天色依然大亮,與我們平時的下午六點相仿。

鄯善酒店

對西域歷史稍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歷史上的鄯善就是很著名的樓蘭——那個消失的西域古國。

樓蘭於公元前176年建國,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到公元4世紀前後盛極一時,爲西域七強國之一,而後神祕消失,前後約有600多年的歷史。

(古樓蘭遺址)

該國的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爲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我之所以要提這一點,是因爲我想告訴大家,我國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季羨林,生前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他老人家“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所以被稱爲國寶。

(季羨林)

樓蘭現只存遺蹟,位置在今天的若羌縣,東臨羅布泊。所以我們現在到達的鄯善,和漢代的鄯善根本就是兩個地方。亦即此鄯善非彼鄯善,此鄯善不過是一個復活的古地名。

這源於清代光緒年間,清廷大概是太喜歡新疆歷史上的幾個古地名了,便用幾個古地名重新命名了一些地區,而這些地區和古地名原本風馬牛不相及,這其中就包括現在的鄯善,其實它原來的名字叫闢展。怎麼樣,夠暈乎的吧?

沒辦法,清廷幹了這麼件讓人犯暈乎的事,我們也只能順坡往下說,雖然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新鄯善,但我最想說的,還是古鄯善——樓蘭。

(樓蘭遺址)

樓蘭的發現,被人們以故事《一把遺失的鐵鏟和一座被沙漠掩埋的古城》來流傳。

故事的主角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28日,他來到了羅布泊一片遺留着殘牆斷壁的荒原上。他想在這裏碰碰運氣,找點水。於是他用鐵鍁在地上胡亂挖了幾下,便把它插在沙更土上作爲標誌物,操弄着機器作了一番測量,然後匆匆地收拾東西離開了。他們走到傍晚時,見到了幾叢紅柳州,憑經驗判斷這裏應該是地下水位比較高的地方,他決定在這裏掘一口井試試,這才發現,他的鐵鍁遺忘在了那個有殘牆斷壁的地方。

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的嚮導——一個名叫奧爾德克的羅布人騎上馬去找那把鐵鍁。在他走了兩小時以後,沙漠裏颳起了可怕的黑風暴。探險隊的人只好把頭扎進駱駝的脖子底下,在恐怖的風暴中瑟瑟發抖。而奧爾德克卻牽着馬在風暴中繼續着他的使命。

這位在與世隔絕的羅布泊長大的不識字的羅布人就像大漠裏的精靈,在一片昏暗的黑風暴裏,居然準確地走到了他的目的地,找到了那把鐵鍁。當黑風暴最強烈的風頭過去以後,他發現,風暴吹走了地面上的沙子,露出了一座古城。那裏有雕刻精美的木頭半埋在沙中,還有古代的銅錢。

古樓蘭遺址

第二天黃昏,奧爾德回到了驚魂未定的探險隊裏,向斯文.赫定講述了他的發現,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

一年後,斯文.赫定準備了充足的給養和裝備,在他所測量的地圖指引下,又來到他曾經遺失鐵鍁的地方,他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直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震驚世界的樓蘭古城就這樣被發現了,從此世人多了一個談資:一把遺失的鐵鏟和一座被沙漠掩埋的古城。而隨着樓蘭的被發現,大量樓蘭文物也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實際上,在新疆,關於一場大風埋掉一座城市,或者一場大風之後沙漠裏露出一座城市的傳說到處都有。北庭都護府,現在成爲一片土堆,安西都護府、于闐都護府連城址都找不到了。這些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似乎都溶化進沙土的海洋之中了。

(第四部分待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