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我們要知道的是,中國藥品零售終端市場的規模目前是將近4000億,而超過3倍的量還集中在醫院市場~隨着相應政策的落地,從醫院市場1萬多億的藥品銷售規模的池子裏,有了加速外流至藥店終端市場的更多可能和機會。無論是製藥企業還是醫藥零售企業,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和機會,加速佈局,也刺激了藥店數的增長。

爲什麼藥店越來越多?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商業邏輯?

李政權:藥店越來越多的背後,有什麼樣 的商業邏輯

爲什麼街上的藥店越來越多?

爲了避免印象流,先說說最近這麼些年的藥店增長情況吧。

在最近的十年當中,除了2012年、2016年這兩年藥店數是負增長之外,除了2014年是0.5%左右的微增長之外,其它年份的增長都基本在2%以上,其中,2018年一年增加了3.5萬家,更是創造了最近十年當中的最高增速~7.71%。

這也讓中國的藥店總數從2009年的38.84萬家遞增到了2018年的48.9萬家。中國的藥店,也從過去每3000人左右一家藥店發展到了現今的每2800人左右一家藥店了。

那麼,主要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藥店數越來也高呢?這背後又潛藏着什麼樣的商業邏輯呢?還可能對醫藥商業及藥店零售終端產品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加入“未來商圈”,深聊(新形勢下的傳統渠道商轉型,討論中)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李政權看來,主要有這麼5點。

1.藥店毛利高,能產生較高的坪效利潤,對店租和人工等形成有效支撐。

這是第一個原因,簡單而粗暴。儘管對藥店來講,這要看商品結構與前後臺毛利,有的品種不賺錢甚至還有虧損可能,但是毛利在40%-60%的高毛利品種還是大量存在的,加上相對高毛利的保健品、中藥飲片等,使得藥店相對便利店、超市等更能夠支撐店租和人工。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些街道上的便利店、超市不好找了,但是藥店卻變得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

爲什麼藥店越來越多?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商業邏輯?

除了有毛利,還有剛需+有未來


2.除了有毛利,還有剛需+有未來。

只有錢賺,沒有朝陽一般的未來,沒有普遍需要的剛需特徵,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藥店。得益於藥店所經營商品的朝陽、剛需特徵,以及消費者們自我診療意識、保健意識等的提升,進一步對將近50萬家的藥店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支撐效應。

爲什麼藥店越來越多?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商業邏輯?

處方藥外流,刺激了藥店數的增長


3.處方藥外流,刺激了藥店數的增長。

醫和藥分家、推動藥品通用名、4+7帶量採購的落實等政策,加速處方藥的外流。而我們要知道的是,中國藥品零售終端市場的規模目前是將近4000億,而超過3倍的量還集中在醫院市場~隨着相應政策的落地,從醫院市場1萬多億的藥品銷售規模的池子裏,有了加速外流至藥店終端市場的更多可能和機會。

無論是製藥企業還是醫藥零售企業,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和機會,加速佈局,也刺激了藥店數的增長。

爲什麼藥店越來越多?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商業邏輯?

李政權:資本及新零售助長藥店


4.近年來,主流連鎖藥房的成功上市,有了更多的能力和動力加速開店擴張~除了在一二三線市場保持合理的佈局密度之外,還積極的向三線以下的地、縣、鄉鎮市場下沉擴張,並企圖因此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大規模優勢。

類似一心堂、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等主流連鎖藥房成功走向了資本市場,這從而讓它們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動力加速開店擴張。

這四大連鎖再加上國大藥房,在2018年的淨增門店數就超過了4700家,要知道整個中國市場大大小小的連鎖藥房總共超過了5500家企業,而除了連鎖之外還有單體藥店。

5.資本助長。

自2017年新零售浪潮興起之後,醫藥保健大健康產品零售,就成爲了一個潛在的爆點品類(具體緣由及新零售潛在爆點品類遴選標準,見李政權頭條號主頁專欄《新零售8大進化趨勢》),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都在積極的佈局。


比如,阿里就投資了山東漱玉平民大藥房、安徽華人健康醫藥、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等多家醫藥連鎖企業。

新零售的興起、大資本的積極佈局與爭奪,讓一些人看到了把藥店養大、養肥再賣個好價錢的潛在機會。而怎樣才能更好做到這一點,前期最直接做法就是開店、擴張,把點位和規模做起來。

以上種種,即讓我們看到了藥店越來越多,同時也加大了藥店零售市場的競爭與風險。未來,藥店零售市場的洗牌並不會太遠。

欲知更多有關新零售、新商業,以及大公司佈局動作背後的祕密和機會,關注李政權頭條主頁相關專欄,或者是加入圈子#未來商圈# 價值深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