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自從離了婚,前夫變靠譜多了”

文/晏凌羊

1

去年末,支氣管炎比較嚴重那天,我去醫院看病。在醫院裏候診時,突然想起六年半前生孩子的事兒來。

就是在那家醫院,我順轉剖,受了兩茬罪。七月底的酷暑天氣裏,我經歷了出生以來最大的一次疼痛,身體像被撕裂了一般,疼得我找不着北……

剖腹完以後,我渾身動彈不得,身體完全被汗水浸溼,像一頭被活活拉來醃製的母獸,躺在空調壞了的醫院過道(沒牀位

前夫前一天晚上來看了我一眼,我以爲他會留下來陪我,心裏還有些竊喜,心想他還是在乎我的,所以,當晚我還讓準備陪護我的我爸回家休息了。

豈料,他只是跟我吵了一架,然後揚長而去,孩子出生後次日纔回來。我只好打電話又把已經睡下的我爸叫了起來,陪我度過已經開始陣痛的那一晚。

生完孩子後,因牀位緊張,我只能住院三天,在傷口還在疼痛、人還不能下蹲的情況下就得出院。出院前,前夫每天來醫院看孩子一會兒,拍幾張照片,跟我聊聊長得像誰。

我沒有力氣生氣,所有的精力只想放在把身體養好、把孩子養好上,心想有天大的事等出了月子再說,所以對他很和善。

可是,出院當天,我還是忍不住了。

前夫依然在出差,沒回來。

他打電話過來說,我工作忙,接不了你們出院,抱歉。

我說,你以爲我現在還會在乎你來不來接麼?

前夫沒再搭話。

我家那時就在醫院對面,過個天橋就到,但以我當時的身體狀況,根本無法走天橋。

我媽抱着孩子,我爸拿着住院用的物品,閨蜜攙扶着我一步一挪地走到大街上。我們打了一輛出租車,繞了個大圈,回到了家裏(好在我買的房子是電梯樓

今天不知道爲什麼,去醫院看病時忽然想起來這些個細節,然後有點感慨:幸虧這一切都發生在六年多前。

那會兒我爸還沒中風,也沒有痛風症狀,不會像現在一樣走路一瘸一拐,一到晚上一隻胳膊就疼得抬不起來。我媽身體也還算康健,不像現在一般老態疲顯。

閨蜜(我在之前寫過她故事,就是生孩子前兩天她媽媽自殺那個那會兒還沒出嫁,可以住在我家幫着照顧我和孩子(當時真的很感謝她,生孩子期間前夫不在場,醫療手續上很多事情是她教我爸媽搞的

孩子落地以後,前夫做了一段時間的好丈夫、好父親。

有一回,我媽去醫院,回來跟我說她在醫院門口看見兩個互相攙扶着去看病的老人,她說她當時就在想我和前夫能不能走到那一天。

我直截了當地回答:“我們走不到那一天的,時間早晚的問題。他生病時我在他牀前,而我生孩子時他都不在。”

果不其然,孩子出生幾個月後,一切就又恢復了原樣,我和前夫終究要和對方的本性相處。終於,日子還是過不下去了……

離婚前那段等着另一隻靴子落地的時間,如今回想起來,過得可真艱難啊。得虧是離了,回想起以前的事兒來纔會覺得像場夢,纔會攤手聳肩無奈一笑。若不離,那些往事現在可能是“眼中釘、肉中刺”,你甚至可能會連帶着討厭和鄙夷起自己來。

辦離婚證那天,廣州下暴雨。

我當時還在原單位上班,不過才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就把這事兒辦妥了。

我也記得七八年前我們準備要結婚時,我問他,我可以反悔嗎?

他回答,你別耍我啊,那我怎麼辦?

我說,好了啦,我說到做到。

離婚是深思熟慮,而結婚是一念之差。

我老覺得,我們選擇和另外一些人產生鏈接和割裂關係,其實也不過就是在維護內心的秩序。而這樣的內心秩序,便是我們之所以成爲我們(而不是別人的最關鍵所在,它能讓我們消除不安、感到踏實,至少,在做決定的那一刻是這樣的。

離婚前,我曾經跟前夫的一個朋友聊天,聊及前夫對我的種種,他說:“他是挺過分的,但問題不算大。”

後來,他妹妹未婚先孕,男方還挺負責的,提出來要結婚,但他還是氣得想打爆男方的頭。

我那時就在想,完全不“雙標”的人有麼?應該是沒有的。

也正是這樣,我放下了之前種種冷遇和不堪。

我不知道前夫會如何回憶這些,也許由他和他的親友來講述這個故事,將是另一個版本。

我得承認,在前段婚姻裏,很多時候我也不是一隻好鳥,但整體“大節不虧”。我也相信,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每個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

我已經不住那個小區好幾年,那天去看病時,再帶着孩子走在那個天橋上,想着當初那個抱在懷裏的小小人兒現在已經長那麼大,抱着一瓶礦泉水屁顛顛跟在我後面,我竟有種“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感覺。

現在啊,若不是翻看了一些孕期和產後的日記和照片,其實我都不記得自己曾過得那麼抑鬱過。那種不被善待、不被理解、不被看見以及“兩個人在一起還不如一個人待著安全”的感受,刻骨銘心。

記得那些感受的好處在於:以後的日子裏,能讓我迅速識別什麼是風險,並規避掉那些風險。就像被火燙傷過的人,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規避火情。你開始明白,哪些是暖,而哪些只是單純的燙。

還有,養育孩子的快樂也是實實在在的。女兒滿月時,有一次超過六天沒排便,第七天終於做了一坨金黃色的“蛋糕”,我趕緊拍照慶祝,也不嫌惡心。

廣州的夏天,女兒臉上溼疹不斷,我憂心忡忡,隔三岔五跑去看醫生,被醫生懟一頓,說我太緊張。

第一次給她剃胎毛,我全程錄像,只覺新奇。

半歲以前,她長得醜得要死(現在看來,但我每天都想曬她照片。

第一次帶她去打預防針,她一哭我就心疼。

第一次幫她剪指甲,手發抖,就是擔心剪到她肉。

看她第一次翻身、坐立、爬行、走路、說話……

每一次她的改變,對我而言都像是遇見了一個里程碑。第一次當媽的緊張、快樂,都是真實的。

有人問我,離婚後到底要孩子好還是不要孩子好?我覺得這種問題太難回答,因爲答案只在當事人自己的心裏。

就拿我自己來說,在這個問題上就沒有第二個選項。

事後我也會想,倘若我沒要孩子,我應該沒那麼快能走出來吧。

愛、寬容、悲憫,是幫你走出一段不良關係的良方,而孩子能成爲讓你產生這些力量以及能軟化矛盾、堅冰的催化劑。

心,只有先變軟了,才能變大。心變大了,格局纔會大。

這些事兒,已經過去六七年了,現在再看,只覺得像在看別人的事兒。好的事,都記得;不好的事,沒證據提醒的話都快記不清了。

更多的時候,我會感慨時間過得太快。是啊,昨天還躺我臂彎裏喫奶的孩子,怎麼已經上小學了?我懶得花時間再分析當年那些破事兒,是因爲發現時間過得太快了,時間不夠用了,時間不多了。

以後啊,我只想奮力生長,不負每一個晨昏。

每一段經歷,都是我們自己的。年輕時,我們纔有故事可講;中年以後的人生吶,一個個變得比較平淡,完全可以一筆帶過。

我曾經以爲我們年輕時遇到怎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並不重要,殊不知,它其實已經決定了我們一生的基調、底色。它像是一個溝渠,引領者時間的流水順着它流向遠方。

也因此,我真心希望年輕人可以好好選擇,好好愛,別作大死,少點折騰。

但是,縱然如此,我對那種“她之所以離婚還不是因爲當初自己眼皮子淺,連坨屎都能看上”的言論無法苟同。

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眼光好呢?你眼光好,咋不在二十年前借錢買入二十套房子,在股市低迷時買入大量股票,在90年代隨便開家廠子都能發財的時代開廠?

就拿我自己來說,前夫也是對我很好很好很好過的。

人之所以有侷限,就是因爲人不是神,無法預測未來,不知道當時當下做出的選擇到底對不對。馬後炮誰不會?

優質男人的標準是什麼?怎麼挑?那麼多結婚後又帶着孩子離婚的單親媽媽,在決定和前夫結婚生子時,哪個不認爲自己挑中的是個潛力股?買菜都會買到表面完好內心有蛀蟲的爛番茄呢,何況挑選男人?

人生本來就應該容人容事容錯誤,自我承擔不後悔。

人到中年,舉目四望,自己能把控的事越來越少,對命運的敬畏心越來越重。愛情在你生命中所佔的比重在變小,離婚啊,前任啊,都不算是個事兒。

也是,除了生死,人生哪有什麼大事?哪件事不是一場大夢呢?眼睛一睜一閉,夢做完了,也該走了。

你看起來得到很多,但你也知道,早晚有一天命運會把你所擁有的一件一件地拿走,最後連你都被它拿走。你像個拿着冰棍站在烈日底下的孩子,貪婪地舔着冰棍上的那點甜頭,擔心它們很快會被高溫融化在手裏。

往後餘生,我只想像那個喫冰混的孩子一樣,抬頭看看烈日,低頭舔舔冰棍,讓它物盡其用,不留悔憾。

2

離婚後,我一直沒想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和我前夫的關係。

朋友?不可能的。我不缺這樣的朋友,他也不缺。

半個親人?似乎也不對,他是我女兒的親人,不是我的。

養娃合夥人?也不大對,合夥的股份不好分配。

後來,想到一個非常妥帖的詞:託孤之交。

什麼是“託孤之交”?就是如果哪天我掛了,他是全世界最合適接手撫養女兒的人。

so,只要我是真愛孩子,就不可能盼他不好。

孩子生病的時候,前夫爲孩子忙前忙後。

一個朋友見了,問我:“是不是離婚之後,感覺前夫變靠譜多了?”

我說,是。

朋友隨後說:說不定你前夫的朋友也會跟他說,是不是離婚之後,感覺前妻變得有魅力多了?

我聽了,哈哈大笑。

我估摸着,現實生活中很多離了婚的男女,看彼此都是這樣,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會復婚,或者,都期待着回到從前。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這話運用在離異男女身上也是一樣的。你不再跟那個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不再關心TA的悲歡喜樂,你們之間不再有利益關係的捆綁,自然也能用“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視角去觀察TA

當你不再給對方設定過多的義務時,對方可不就變得順眼多了麼?

一個單親媽媽朋友跟我說:離婚之前,經常因爲前夫讓我過着“喪偶式育兒”的生活而生氣,因爲我對他還有期待,有期待就會失望。離婚後,他爲孩子做的一切,雖然都是應該的,但對我而言,每一樁每一件都是驚喜,都像是白撿來的。這樣,我的心情可不就變愉悅了麼?

對一個離異男來說,也是如此。前妻再也不會嘮叨,再也不會愁眉苦臉,再也不會跟他吵架,當初那個牢騷滿腹的怨婦,如今歲月靜好,可不就又變得有魅力了麼?

對於大多數普通離異女性來說,她離婚後再也不氣惱,並不是因爲她“變寬容變大方懂得體諒前夫的不容易”了,而只是:他對她而言,已經不重要了。她不再需要他的陪伴,也不再擔心他的身體、他的安危。她不再擔心他會跟別人做什麼出格的事兒,所以他去做什麼都可以。

過去,他曾經是她心裏的一部分,是她下雨天的傘、冬雪天的暖氣、大熱天的空調;而後來,他只是窗外的柳絮,不管你是飛起來還是落下去,都不會對她造成多大的影響,至多隻是讓她覺得出門的時候有點麻煩,因爲要戴個口罩而已。心情好的時候,她還能對着那些飄飛的柳絮拍個照,發個朋友圈。

我聽過一個最搞笑的案例是這樣:一男的都離婚兩年了,死活要跟前妻復婚。因爲前妻離婚後自強不息,將自己和兒子的生活打理得很好,還老出門旅遊。而這男的跟三兒關係越來越差,這男的後來說了一句讓人啼笑皆非的話——如果我不跟她(前妻離婚,她能過上這好日子嗎?她的好日子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上面。

說真的,聽到這話,我肚臍眼都快笑出雙眼皮!

離婚後的男女再看前夫、前妻,覺得人家變靠譜了,大概也是因爲“離婚”這件事還是能給當事人帶來一定的觸動。

那些離了婚依然死不悔改的人也有,這種情況咱先不談(想擡槓的朋友,請把這話熟讀三遍)離婚對普通人來講,好歹也算是一個坎兒,很多人會因爲這個坎兒而反省自己,然後一點點修正。

特別是有了孩子的那一撥,看着孩子天真活潑的樣子,總會於心不忍,想想從前的自己怎麼那麼混蛋,內疚感就更強了,就更有動力做個好爸爸、好媽媽了。

曾經,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前夫離婚後發達了,你會不會有一絲後悔?

呃,我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種問題,心想對方怎麼就不問:離婚後我變更好了,前夫會不會有一絲後悔?

但是,這種問題是沒啥意義的。

人爲什麼要後悔讓自己感到痛苦的人和事?找虐?他發達了關我什麼事兒,我就該後悔?再說了,錢我自己不會去賺啊?就我而言,賺錢的快樂可遠遠大過花錢,特別是花別人錢。

我不大能理解這種腦回路,但我估計有些人都是因爲有這種心理期待(擔心離婚後老公變發達了,自己就享受不了勝利果實了,所以再痛苦也不離婚的。可是,很多人選擇離婚,是因爲感受不到幸福,跟對象有錢沒錢還不一定有正相關的關係。

原本呆在一段婚姻關係中勢不兩立、水火不容的男女,離婚後反而可以相安無事了,但是,如果你要讓他們再過到一起去?那是很難的。

寧靜因爲電影《紅河谷》而和前夫保羅相識並相戀,婚後寧靜還生下一個兒子,可是後來兩人卻因爲距離問題、文化差異而走上了離婚的結局。

前段時間,一個節目主持人問寧靜,和前夫相處得怎樣。

寧靜毫不猶豫地說,很好。

寧靜還說,她的前夫還經常問她要不要再嫁給他一次。

寧靜回答:“算了吧算了吧,你快點跟別人結婚吧!”

離了婚,變成“託孤之交”的兩個人,大多活得都像一對“好哥們兒”了,又怎會萌生“回到過去”的想法呢,何況根本回不去。

你最大的念想,只是希望對方以“孩子爸爸”的身份好好活着,多賺點錢然後多給孩子點經濟和心理支持。如果一定要再娶,那你希望他能娶個靠譜點的、會友善對待你們共同的孩子的女人。若再娶的不是這樣的女人,也沒關係,那畢竟是人家的人生,孩子如何跟他們互動也是孩子和他們之間的事兒。到了一定年紀後,我們只需要管好自己該管的事兒就好。

到這個年紀,我也常常覺得人生像是過到秋天,越來越寒涼。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快。去年過春節的情形好像還在昨天,今年春節又結束了。往後,等父母與我們陰陽兩隔,估計會更覺人生悲涼。

愛恨情仇的,早就不計較了。傷害過自己的人,更是懶得恨,沒時間恨,沒精力恨,也沒體力恨,那些傷痛的往事都快記不清楚了,再想起來也不會覺得心傷,發自內心地覺得那不過就是一段經歷而已,和甜蜜的往事在本質上並無不同。

人家對你很好很好過,自然不假;人家對你很不好很不好過,那也是真的。曾經的好和壞,對後來的你而言也不過就是一件“事兒”,感懷一陣,也就過了。

青春已散場,餘生似乎只剩秋涼。

三十歲一過,人生中有趣的故事似乎都已講完,以後只有事故了。

人生越往後走,就越是不敢奢望太多。我們能好好活着就已經很好了,真的很好了。那些情情愛愛的,早就不當回事兒了。

倒是如果有天那個被你稱爲前妻或前夫的人,若是先你而去了,也許你也會有點點傷悲吧。

這種傷悲,無關愛情或其他,只是一個人類對另一個人類的悲悼罷了。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這篇是以前寫好的,那天我剛從醫院回來,就寫了這些,當時只是單純想寫。動不動站上帝視角說我“咀嚼痛苦”或想復婚的,我可去你祖宗三代的吧。最近,因爲公司新辦公場地還沒佈置好,我一直在家裏工作,昨天突然聽到我爸媽在客廳裏大吵起來,我爸暴怒說要回老家,我媽哭着說日子過不下去了。習慣了這種陣仗,我把門關上了,把耳機往耳朵裏一塞聽音樂。

別怪我冷漠。從小到大,我能咋地?我只能等他們吵完了、打完了,然後,該送醫院的,送醫院。 我不負擔他們的情緒,也真心負擔不起啦。我從小期望他們能離婚或者永遠分開住,可到了今天,這個願望依然沒有實現(又不是沒條件,我在老家幫他們把養老房都買好了)。我奮鬥半生,似乎只是爲了逃離這樣的原生家庭;成年後,滿懷憧憬想建立一個不一樣的新家庭,可後來,當發現我的婚姻也開始出現我父母的婚姻中出現過的“燃點”,我立馬警醒,及時把引線澆滅,把可燃物拆散,浸泡到了水中。想到自己避免了一場爆炸風險,我竟替女兒感到慶幸。我早就不再追求幸福,只追求平靜。平靜即是福,這種福氣我應該值得擁有吧?ps:文章閱讀率以及廣告點擊率、轉化率是公衆號的生存指標,哪怕這個號生存不下去了,羊羊可能也就不寫了。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陪伴。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