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河南、湖北、浙江杭州、廣西桂林等多個省市公佈2022年婚姻登記大數據。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省市的初婚平均年齡在27至32歲之間,比2021年推遲,且多地結婚人數較2021年減少,我國近年來的結婚人數在持續減少。

對此,婚姻家事法律專家認爲,這是正常現象,初婚年齡推遲意味着結婚不再是所有人人生的“必備項”,但也可能直接導致生育率降低。

多省市結婚登記人數減少,近年我國結婚登記人數持續減少

江蘇省民政廳婚姻登記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省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412286對,較2021年結婚登記總數下降11.7%,且近五年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湖北2022年共辦理結婚登記284279對,較2021年下降10%。河南省結婚人數489168對,比2021年下降17.9%。廣西桂林、南寧都出現了結婚人數較2021年下降的情況。其中,據媒體報道,南寧市2016年結婚登記數據爲56950對,3年後的2019年跌破“5”字頭,當年的結婚登記數據爲46600對,到了2022年更是跌破“4”字頭,結婚登記數爲38354對。

也有城市的婚姻登記人數上升。比如浙江杭州2022年共辦理結婚登記65315對,比上年增加5488對,同比上升9.2%,創四年來新高。浙江寧波2022年辦理結婚登記39767對,比上年增加32.62%。

記者梳理民政部統計公報發現,近年來,我國的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結婚率也在不斷降低。比如2021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764.3萬對,比上年下降6.1%。結婚率爲5.4‰,比上年下降0.4個千分點。2020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814.3萬對,比上年下降12.2%,結婚率爲5.8‰,比上年下降0.8個千分點。2019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927.3萬對,比上年下降8.5%,結婚率爲6.6‰,比上年降低0.7個千分點。

多省市初婚年齡推遲,十年來我國平均初婚年齡推遲近4歲

根據江蘇省民政廳公佈的婚姻登記大數據,2022年江蘇省初婚平均年齡爲27.49歲,其中男性爲28.19歲,女性爲26.74歲,而2021年江蘇省初婚平均年齡爲27.29歲,其中男性爲28歲,女性爲26.52歲,2022年初婚年齡有所推遲。

浙江杭州、浙江寧波2022年的初婚平均年齡都比2021年晚,杭州由2021年的27.8推遲爲28.15,寧波由27.1推遲爲27.95。湖北的初婚年齡超過30歲,男士初婚平均年齡32.99歲,女士初婚平均年齡31.23歲。

據報道,河南省2022年初婚登記平均年齡爲男性29.9歲,女性28.8歲,比2021年的男性30.5歲,女性29.4歲有所提前。具體到不同省市,初婚登記年齡有升有降。比如,鄭州市的初婚登記平均年齡,男性,2021年爲29.5歲,2022年爲29.7歲;女性,2021年爲28.5歲,2022年爲28.8歲,稍有“推後”。

實際上,初婚年齡推遲並非是今年的新現象。2022年6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顯示:202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爲28.67歲,其中男性爲29.38歲,女性爲27.95歲。相比201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推遲了3.78歲,其中男性推遲3.63歲、女性推遲3.95歲。

對話婚家法律專家張荊:婚姻不再是人生“必備項”

針對我國結婚人數下降、初婚年齡推遲的現象,新京報記者對話了常年致力於婦女權益保護領域研究的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律師、婚姻家事法律專家張荊。她認爲,結婚人數減少是社會發展下的正常現象,初婚年齡推遲意味着婚姻不再是所有人人生清單的“必備項”,但也可能直接影響社會的生育率。

新京報:近年來,我國結婚人數不斷減少、結婚率不斷下降,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張荊: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婚姻制度並非從來都有,它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也會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比如從原始的對偶婚制到一夫多妻制再到當下的一夫一妻制。社會在不斷變化,比如會有異性同居、同性閨蜜養老、一家兄弟姐妹之間的抱團養老等,這些可能會逐漸取代婚姻這一種核心的社會樣態。婚姻制度消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婚姻關係只是一種約束,變得不合時宜了,或者數量很少了,不再是一種安全穩定的方式。

並且現在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社會觀念越來越開放,同居和結婚在生活形態上是沒有實質性區別的,身份法比如婚姻法對財產的規定可能雙方都有不滿的地方,所以他們不會去選擇婚姻的形式,而選擇同居來保持親密關係。

婚姻也不是繁衍後代的必要前提,但在當下的社會發展階段中,出於社會管理和道德方面的需要,是必要的。實際上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生育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新京報:爲什麼初婚年齡會推遲?

張荊: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覺得是觀念的改變,人們對於結婚這件事越來越理性,它不再是所有人人生清單上的“必備項”,其次是結婚的經濟成本高。很多年輕人會認爲結婚得買套房、舉行像樣的婚禮等。包括農村都得有彩禮,我瞭解到有的農村家庭年收入不到5萬,結婚都會買輛車。各種經濟壓力會導致年輕人在不具備條件的時候不敢談婚論嫁。還有些人,可能早期沒有結婚的打算,年齡大了又改變了主意,也會拉高初婚年齡。

新京報:初婚年齡推遲意味着什麼?會產生什麼影響?

張荊: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它意味着結婚不再是人生清單“必備項”,“成家立業”這些詞逐漸落伍,人們結婚是看緣分、看感情、看需要,不再是必須結婚、盲目結婚。從這個角度看,這是觀念的進步、社會的進步。

另一方面,結婚年齡推遲導致生育年齡推遲,可能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甚至結婚時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會直接影響到生育率。

新京報:最近有專家建議把法定結婚年齡降到18歲,怎麼看待這種觀點?

張荊:這沒有意義,人們不結婚不是因爲法定婚齡設得高,而是因爲不想結或者客觀條件不允許。如果把法定婚齡降到18歲,那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社會導向。比如有些重男輕女的家庭,當下要求20歲女性才能結婚,那起碼讓女性上完高中、考個大學,繼續接受教育。如果改成18歲,那可能上完高中就讓結婚了,不利於消除性別歧視。

並且18歲是一個人剛剛具備完全民事行爲能力的階段,這時候缺乏賺錢的能力,無法奠定自己在社會上獨立生存的基礎,就急切地進入婚姻的“圍城”,會產生許多問題,不利於婚姻的穩定,生育孩子之後也不利於孩子的教育。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