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盂县归乡赤子——张贵禄

市场信息报讯(本报记者:李心旺)2019年7月4日上午,盛夏烈日炎炎,炙热的太阳火辣辣的普照大地。盂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忠红,盂县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月拴一行拜访归乡赤子——张贵禄。

盂县二楼坡一处别致的小院,一位仙风道骨神采奕奕的七旬长者迎客落座,他就是归乡赤子张贵禄,在外几十年,从未忘家乡。故乡是人生的根脉,魂魄的根据地。

张贵禄热爱社会公益文化事业,曾任中国佛教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外联部部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北京翰墨香书画院教授、北京湖社画会理事、北京观唐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砚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孙子兵法书画院副院长,并与几位书画家好友,还组成一个“丹青石友会”,被誉为“易经书家”、“爱心慈善大使”。可见他,嘉言懿行,风范韶华。如此说来,通达人生之路的密码非常简单,就是牢记张氏家族世传家训“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的要求而做人做事。“悟然”了这个道理,就会守护最初那份热忱,去做自己最愿追求的事情。

张贵禄天赋聪慧,自幼喜欢信手涂鸦,翻看书册。少年时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送他到城隍庙拜老和尚为师,每日背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启蒙读物。蘸水写砖,悬腕练臂,又跟师傅围碑识字,用手指顺着碑文字迹,反复练习横平竖直,一撇一捺。这为他后来走上文化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代考入阳泉二中高中班深造。1961年台海风云激荡,他弃学从戎,精忠报国,远赴福建前线,挖战壕,钻山洞,备战二年后,随部队移防北京。文才彰显韶华,年青有为逐渐晋升为北京卫戎区政治部宣传部秘书处处长、北京燕山区武装部政委。军旅生涯25年,成为军旅书法骨干,多次参加军内外书画大展,屡获殊荣。1987年调任国家卫生部任宣传部长后,积极筹划组织成立“中国卫生书画家协会”,并担任副主席,随即在全国各省卫生系统创建“书画家协会”。参与组织全国卫生系统书画家作品,连续三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展,他的作品荣获特别奖、金奖。多次组织全国卫生系统书画家,分别在北京、泰安、太原、五台山、西安、临潼、华山、天津、新疆等地区召开丰富多彩的笔会、研讨会、年会,对全国卫生系统提升书画艺术水平,做出有益贡献。

张贵禄,号悟然,字石痴,1943年生于盂县,是一代谋臣张良和唐朝开国大将张士贵的后裔。家居宅院位于县城中心,后靠佛院西寺,门对孔圣文庙、秀水书院,院落左方仅隔几米小街,便是壮观秀丽的城隍庙,右面是入城的要道,可谓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

回了故乡,总要题字写联。他对大汖情有独钟,随就即兴握笔展纸,抒发豪情:“千年大汖有四奇,石屋石崖佛古槐”。并注:家乡千年古村落大汖,百户人家住在一块整体巨石之上,依势建房而居,被誉为山西“布达拉宫”。 畅浴大汖温泉,感叹颇深:“山水乐道仁智各兴;古汖灵秀二者兼得”。寻幽访胜,到盂县永清寺兴笔泼墨:“好一座古刹白云封谁是僧人谁是仙;只三间禅房明月照时传经文时传磬。”他与亲戚欢聚一堂,叙旧交流,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即书联留念:“他乡千里珍馐美皆烟云一时过眼;家宴一席粗茶淡饭总关系骨肉深情”。常回家省亲,回荡着思念的滚烫,凡遇晚辈举办婚庆,书写春联已成习惯。他对故土爱的深沉,贺联格式统一书写:“藏山秀水喜联高挂鼓乐喧天新郎某某下马拜堂;古城四关张灯结彩宾朋满座新娘某某落轿成亲。”岁月里久违的故乡,给了他一份心灵的湿润。一撇一捺的人,让他漂泊的一生,回到青春的少年,闻那院中洁白梨花的香味,就能让人生陶醉的灵魂,安放在最美的地方。

谈笑间挥毫泼墨奋笔疾书“盂县人文”赠与盂县正在筹办庆祝盂县政协成立35周年文史主任:李忠红。一墨字成、一水蒹葭,一帘悸动,一份别致在心间,用笔沉着稳健,老辣苍劲、严谨独处、注重内涵。轻笔处,虽细而力撼千钧;重笔处,虽粗而蕴含雅韵,大字虽大而致密无间,小字虽小而空灵疏朗,作品散发一种风味;那种浪漫不拘,潇洒自在的气质,以意为法,以情驶墨,充满了激情,爆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阙清绝,一抹心痕,一缕青丝,一份气势留腕间。磅礴的气势是作品的第一精奥处,那么第二是笔力的沉雄苍茫,与大气魄相伴相生的大笔力,笔触的厚度,纯度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承载量,书体线条厚实变化。入笔出锋极为讲究,锋机深含,大朴不雕、极尽拙态、蓄势而发、转折处笔锋内走,或圆或方,苍老多姿,斑驳灿烂、气脉流畅坚实。落印完毕,掌声阵阵。

正可谓:仙风道骨老当益壮,笔墨传情鹤发童颜。以情驶墨文史封面,忠义之乡撰字留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