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将领在长沙大兴刻书印书

长沙素为读书风气浓厚的城市。早在1919年,美国驻长沙领事馆领事詹森就奇怪地发现:长沙人的文化水平很高,一般拉车的劳工也能读书看报。为何一座内陆之城有着如此浓郁的书香?溯源而上,很值得说说晚清民国以来那些开民风、启民智、见证历史风云的长沙书店和书事。

湘军将领开办书局刻书

太平天国时期,随着湘军崛起,湖南从江浙读书之地运回大量书籍;受曾国藩在南京创设金陵书局影响,湘军将领解甲归田后,纷纷在长沙城内大兴刻书印书事业,清末湖南官书局、传忠书局、思贤书局三家书局与湘军一同崛起,盛极一时,从湘军兴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仅这三家书局就刊刻印行雕版书150种,湖湘名人曾国藩、李星沅、郭嵩焘、李元度、王先谦、叶德辉、皮锡瑞等大批湘人的著述在这三家书局刊刻印行。

同时,长沙城内如雨后春笋开办了大批书肆。仅同治光绪年间,长沙旧城内即增加既刻书又卖书的大书店14家。

青年毛泽东跑到玉泉街找旧书

现在长沙的书市在定王台,之前在黄泥街,曾名列改革开放后“中国四大书市”之首。而晚清至民国,长沙书市主要集中在黄泥街旁的府后街、玉泉街、南阳街,其中玉泉街以卖旧书为主。

1915年前后,就读第一师范的青年毛泽东,被国文教员袁仲谦嘲笑作文学习梁启超的新闻记者手笔,“半通不通”,指点青年毛泽东师法韩愈,门径就正了。当时很穷的毛泽东跑到玉泉街买了一部宝庆版(盗版)《韩昌黎诗文全集》,到“一师”图书室借了善本《韩集》逐页逐字校勘,居然使一部宝庆版《韩集》也成了善本。后来同斯诺谈起此事,他说,“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了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其实,他也应感谢玉泉街。

1920年8月,毛泽东、易礼容、陶斯咏等人集资,在湘雅医学院宿舍创办文化书社,极受欢迎,直到1927年才关门。

解放前期进步书店遭打压

抗战胜利后,不少书店开始集中到今天的蔡锷路上,尤以长沙兄弟书店最著名。

长沙兄弟书店前身为抗战时期重庆的“三联书店”,于1946年2月开始营业,因经销书刊倾向进步,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1946年5月底,“中国文化服务社湖南分社”店主、中统特务陈士棻等捣毁长沙求知书店和中国书店,求知书店徐姓两兄妹均遇难,兄弟书店被陈士棻盯上只得撤离长沙,书店员工邓钧洪、李茵夫妇不久之后转移到解放区。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