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歷史、文化、宗教爲主線的人文旅遊資源給予了額敏旅遊業的深刻內涵,葉密裏古城遺址、古巖畫、喇嘛廟、王爺古墓、樊梨花點將臺、古通商口岸和草原石人等,散發着迷人的風采,另人神往。他們與當地的明嘎特、巴爾魯克、哈斯古特等額魯特人組成了今天額敏縣十蘇木額魯特中察哈爾蘇木蒙古族的祖先。


窩闊臺大汗稱帝之都城葉密立--額敏


額敏因額敏河而得名,“葉密裏”、“也迷裏”、“也木勒”爲同音譯寫,蒙古語意爲馬鞍。漢代屬烏孫,唐代設甸延都督府。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亞後,將疆域分封諸子,第三子窩闊臺得到葉密立(額敏縣)與霍博(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地區。始建窩闊臺汗國,疆域擴大到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在葉密立河濱建都葉密立城。【原創】窩闊臺大汗稱帝之都城葉密立--額敏。

“葉密立”又稱“杜爾布勒津”,蒙古語爲“方城”之意。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設塔爾巴哈臺政區。1918年設縣時將葉密立改稱額敏縣。先後隸屬塔城道、塔城行政區、塔城專區,1968年隸屬塔城地區。

額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以漢、哈薩克、維吾爾、蒙古、回等5個民族爲主的22個常居民族。現轄額敏鎮以及上戶鄉、玉什喀拉蘇鄉、二道橋鄉、霍吉爾特蒙古族鄉、郊區鄉、傑勒阿尕什鄉、瑪熱勒蘇鄉、喀拉也木勒鄉、額瑪勒郭楞蒙古族鄉、喇嘛昭鄉等10個鄉。蒙古族主要集中在額瑪勒郭楞、霍吉爾特兩個蒙古族鄉及上戶鄉、城鎮、鄉場。額敏縣總人口17餘萬人,少數民族近萬人,蒙古族人口約佔5%。

蒙古族最早來到額敏縣是成吉思汗西征之後,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散居於額敏、塔城、阿爾泰等地。塔爾巴哈台山地區原爲輝特明嘎特部的領地。16世紀初,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落都曾在額敏河流域遊牧。

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祖孫三代發動了剿滅準噶爾的大規模戰爭,因連年戰爭迫使準噶爾部落大部人分被殺害或逃散,人口銳減。駐牧於邊境地區的準噶爾部落人所剩無幾,造遇了有邊無防的嚴重困境。爲加強對北疆地區的管控,滿清政府於1763年從張家口外調遣八旗察哈爾官兵1800戶,分左右兩翼安置於伊犁地區。左翼安置在今溫泉縣,右翼安置在今博樂市。他們便是今天博樂、溫泉一帶蒙古人的祖先。清乾隆年間,清政府從東北、伊犁等地抽調167名察哈爾蒙古士兵及布魯特官兵千餘人到今塔爾巴哈臺,駐牧於加依爾、吾爾喀夏爾山及額敏河兩岸。他們與當地的明嘎特、巴爾魯克、哈斯古特等額魯特人組成了今天額敏縣十蘇木額魯特中察哈爾蘇木蒙古族的祖先。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被調至今托里拜興圖一帶駐牧,他們是今天托里縣拜興圖一帶蒙古族的祖先。

1765年從烏魯木齊調遷準噶爾大臺吉噶爾藏多爾濟部衆一千戶額魯特到塔爾巴哈臺編爲4個蘇木,又將陸續歸附的柯爾克孜人編稱爲哈斯克特蘇木,加之察哈爾蘇木稱爲額魯特8蘇木。後來重新劃分爲10蘇木,史稱10蘇木額魯特。其中1,2,3,4,7蘇木被稱爲明嘎特蒙古,他們是輝特明噶特人的後裔。5,6,8蘇木被稱爲巴爾魯克蒙古,他們是準噶爾人的後裔。(還有一種說法,1865年,由於戰亂,厄魯特人大部分一度遷居阿勒泰,其中有三蘇木留居牧地,在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躲藏起來,故稱巴爾魯克蒙古)。這部分蒙古人成爲今額敏、塔城、托里一帶蒙古族的祖先。

豐富的旅遊資源,形成了額敏獨特的景觀。人文旅遊資源包括以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有:葉密裏古城遺址、古巖畫、喇嘛廟、王爺古墓、樊梨花點將臺、古通商口岸等;自然旅遊資源有:喀拉也木勒風景區、海航民俗風景區、阿克蘇水上樂園、庫爾圖生態園、瑪拉蘇野豬溝景區、塔原度假村、莫合臺狩獵場等。爲了加快我縣旅遊業建設步伐,縣委、政府制定了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熱情地歡迎疆內外各界朋友和有志之士來我縣觀光、旅遊、開發、建設這塊神奇的土地。

 額敏良好的自然環境,久負盛名,平原、湖泊、河流、草原、山嶺嫵媚多嬌,廣袤的土地,物產富饒,歷史上素有“糧倉、油缸、肉庫”之稱,居住於此的先人創造獨特的額敏文化,集多個民族文明於一身,向我們展示了額敏悠久歷史的長卷。以歷史、文化、宗教爲主線的人文旅遊資源給予了額敏旅遊業的深刻內涵,葉密裏古城遺址、古巖畫、喇嘛廟、王爺古墓、樊梨花點將臺、古通商口岸和草原石人等,散發着迷人的風采,另人神往。喀拉也木勒風景區、海航民俗風景區、阿克蘇水上樂園、庫爾圖生態園、瑪拉蘇野豬溝景色迷人,使人流連忘返。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相和諧統一,奠定了額敏發展旅遊業的基石。

額敏縣境內的蒙古族飲食以牛羊肉、奶製品和麪食爲主,手抓內、燻肉、奶酪、奶酒、烤餅、油炸餅、抓飯、麪條等都是常喫的飯食,好飲奶茶。他們信奉黃教,尊崇喇嘛,蘇木均建有廟宇。主要節日是春節、燭蠟節、麥德爾節和塔克力根節。

祈福長眠於塔爾巴哈台山的我的乞顏先祖神靈及長生天保佑葉密立年年風調雨順,子民永遠幸福安康!!

作者乞顏大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