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在咖啡館小聚,聊着聊着,耳邊突然傳來蕭亞軒的那首《最熟悉的陌生人》,朋友霎時陰雲滿面,嘆息道,如今,我和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倒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她女兒今年上初一,以前母女倆就經常吵架,現在,女兒乾脆奉行“不理睬、不交談”的策略,每天回到家就把房門一鎖,她根本不知道女兒獨自躲在屋裏都做些什麼。如今,兩人吵架的次數倒是少了,可她看着女兒卻覺得越來越陌生。

  朋友又委屈又困惑,完全不明白當年那個整天跟在她屁股後面嘰嘰喳喳的小姑娘,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朋友的傾訴,讓我想起曾聽一位小學老師說起過,他們之前在學校的幾百名學生中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竟然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從不主動跟父母說話。這位老師發現,那些與父母“無話不說”的孩子,成績都還不錯,而除了要零花錢幾乎和父母無話可說的孩子,越容易成績不佳,存在行爲偏差的比例也更高。顯然,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親子關係的質量非常重要。

  近年來,低齡孩子自殺的悲劇還在不斷地上演。可這些痛徹心扉的父母們,直到孩子輕易放棄生命的那一刻,都還是懵的。他們不知道一直以來孩子到底都在想些什麼,更不明白孩子爲什麼要這麼做。

  表面上看,大部分悲劇的誘因,要麼是手機被父母沒收,要麼是成績不佳被父母責罵,等等。但這些原因真的只是表面現象,親子之間長久以來的“零溝通”纔是問題所在。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信任且依戀父母的。那些從不主動跟父母說話的孩子,並不是從出生就不願意跟父母說話的,爲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就開始拒絕與父母交流了呢?

  控制慾,是親子關係的一劑毒藥。不少父母總會不自覺地想要控制孩子,當控制的意願佔據了主導,父母關注的焦點就不再是孩子怎麼想,需要什麼,而是他應該怎麼樣。

  曾經有一個上初中的孩子給我們寫信,說自己的父母總是爲他決定一切,根本不管他怎麼想,只把他們自己認爲是對的東西強加給他。他說他也知道父母是爲了他好,可是他就是覺得很痛苦,他也曾經嘗試過與父母溝通,但父母根本就不聽他的,以至於他現在完全不想跟父母說話。因爲他知道,說了也是對牛彈琴,不如不說,少生些悶氣。

  長期忽視,也是讓孩子對父母緊閉心門的原因之一。父母從來不認爲孩子能有什麼“大事”,所以,往往也不會把孩子的問題真正當回事。當孩子迫不及待地希望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甚至期待父母能給予自己指導和幫助時,父母因爲忙,或是認爲這些都是“小事一樁”而採取敷衍的態度,也會打擊到孩子主動溝通的積極性,甚至喪失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孩子難過時,你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孩子高興時,你又說,這點小事就驕傲成這樣;孩子遇到困難了,你還是說,小事一樁,自己想辦法解決……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是否還有繼續跟對方交流的心情?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你是否還相信對方能給你幫助而不是再補一刀呢?

  其實,誰都願意與能夠認真傾聽自己,並總能給出有效意見和幫助的父母一起討論自己所遇到的難題。通常,當一個孩子開始對最親近的父母緊閉心門時,作爲成年人的父母就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無意中,丟掉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如何做一個值得孩子信任也始終值得信任的父母?這不是簡單地把“有事情要告訴爸媽”掛在嘴邊就可以的。信任很珍貴,也很脆弱。

  首先,父母需要懂得邊界。這也是中國家庭普遍缺乏的。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裏就沒有很明晰的界限意識,缺乏邊界感,因此,對孩子容易產生控制慾。隨着孩子漸漸長大,他的自我意識會不斷發展,如果父母缺乏邊界感,很容易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激烈的衝突。青春期的叛逆,也大多源於這樣控制與反控制的對抗。

  其次,要做孩子信得過的人。26歲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因13歲時被補習老師誘姦而長期抑鬱,最終自殺。特別讓人唏噓心疼的一個細節是,她曾隱晦地向母親發出過求救信號,可她媽媽不僅沒聽出她話裏的試探,還一臉不屑地說,這女生怎麼小小年紀就這麼“騷”。簡單的一句話,就把她對媽媽的信任堵了回去,也讓她失去了被救贖的機會。如果媽媽能對她多些關心,她在媽媽那裏能得到幫助,而不是在她的傷口上不停地撒鹽,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關心和尊重是得到孩子信任的基礎。這裏說的關心,不僅僅是喫喝拉撒睡的物質關心,更是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關心。只有真正的關心,纔有可能洞悉孩子正處在麻煩和困難中,及早引導孩子,並給予他支持和幫助。這樣的關心也能進一步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心,相信任何時候,父母都是自己堅實的後盾。

  也只有足夠的尊重,才能夠做到平等地與孩子對話,不輕易去評判他,隨便給他貼標籤。

  即便孩子的行爲出現了偏差需要引導,也不隨意打罵侮辱,而是先想辦法瞭解孩子的內心。

  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現偏差行爲,實際上已經代表了對父母無聲的“抗議”,不去找到癥結所在而只是粗暴、草率地應對,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

  趁現在還來得及,不要讓你的忽視和控制,把孩子變成那個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目前100000+的父母已關注加入我們

  

  

  親子百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