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鑑黃師審覈。隨着語音社交平臺湧現,"聲音鑑黃師"這種職業也隨之興起。近日,紅星新聞採訪幾位聲音鑑黃師,揭開了這個神祕職業的面紗。

聲音鑑黃師的任務,就是在語音社交平臺,或者是其他平臺的語音房間內,審覈和管理其中的黃色內容。在一些大型語音房間內,有時候會聚集起上百人,聲音鑑黃師就需要從上百人的聲音中,找到是否有人"開黃腔"。

接受採訪的聲音鑑黃師王青表示,從事這份職業的多是年輕女性,因爲男性根本做不下去。從培訓開始,她們的任務就是反反覆覆聽各種雜七雜八的聲音,學習網絡暗語。在實際工作後,每天她要聽至少4000條亂七八糟的語音,封號1000餘人,有時候聽到特別噁心的,甚至想吐。

她透露,只要接到投訴,系統就會對被投訴人錄製1分鐘的語音,然後由鑑黃師從雜亂的聲音中,分辨是否有黃色內容。這4000條中,難免有人看誰不順眼亂投訴,但鑑黃師一樣要從頭到尾聽完。她表示:"聽到想吐,工作一天下來,不想再聽任何聲音。"

她們的工作難度也頗大。許多黃色內容是通過"暗語"表達的,如何將其分辨出來,需要聲音鑑黃師有充分的經驗。在王青所在的公司,基礎工資只有3000元,其它全靠績效。如果處理結果出錯,鑑黃師就要被扣錢,錯的最多的,績效全部都被扣光。

聲音鑑黃師還要面對許多難題,包括職業病和外界的刻板觀念。許多從事這份工作的女性,不用多久,就會從臉皮薄、害羞變成"老司機",時不時就會說出職業暗語,還有的人聽負面內容聽得多了,會對男性產生一種抗拒。

在當下,鑑黃師給人的印象依然是一種"不正經的行業",從事這個行當的人幾乎沒人會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名鑑黃師。由於流動性大,聲音鑑黃師的缺口很大,"我們一直都在招,合適的人並不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