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个才子辈出的时代,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犹如天空中的繁星。然而在他们光鲜的背后,却有着沉重、凄凉的阴暗之处,才子们追求着风流爱情,而原配妻子却孤独终老。这些默默无闻的女人,她们善良、贤淑,尽心尽责,却依然得不到丈夫欢心,被无情抛弃。

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女人是包办婚姻最大的牺牲者,因为她们被三从四德所禁锢,婚后的她们除了倚仗夫君,几乎别无活路,如果被休妻,更是奇耻大辱,娘家都会抬不起头。

鲁迅原配朱安

鲁迅曾说:“她(朱安)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朱安不这样想,她始终笃定地认为,自己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

这位典型的旧式女性,三寸金莲,目不识丁,只会针线和下厨,倡导新思想的鲁迅自然不喜欢这样的女人,一生都没有碰过她。

但鲁迅知道,在那个时代,女人一旦被休,几乎算断了她的活路,也顾虑到母亲的感受,因此一直未提出离婚,把她养在老家,侍奉老母。

朱安曾经对别人说过:我想好好服侍鲁迅,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直到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结婚,房东的妹妹俞芳问她以后怎么办,她凄凉地说:“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朱安去世前一日,对前来探访的记者说:“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朱安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人。在遗嘱中,朱安说:“灵柩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这个愿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她被葬在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村,仍然陪伴她侍候了一生的周老太太。

郭沫若原配张琼华

郭沫若说,他娶张琼华,就像是隔着口袋买猫,说好要白猫,打开口袋却是黑猫。拜完堂,掀开盖头才发现她只是个抽水烟的小脚村姑,“她像只猩猩”,这位大才子竟用这样刻薄的言辞来形容自己的妻子。张琼华做了郭沫若一辈子有名无实的妻子,却只见过他三次:1912年成亲那次,26年后他回家奔丧为第二次,嫁给他的第50个年头去北京见了他最后一次。

1963年,张琼华曾去过北京,受到郭沫若的盛情接待,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惊异兴奋之中感激着郭沫若。郭沫若曾说过: "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 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这应该是肺腑之言。

与朱安、张琼华相比,另两位弃妇遭遇,更让人愤慨,她们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无奈遇上的却是风流才子,纵使妻子再好,也抵挡不住花花世界的诱惑。可敬的是,虽然被抛弃,她们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化茧成蝶。

郁达夫孙荃

孙荃是乡间少有的才女,能吟诗作文,颇有名气,郁达夫婚后和她常以书信诗文沟通,两人新婚燕尔,颇为快乐。知道郁达夫喜欢新事物,她特地托人在上海买了一枚钻戒,这在当时是非常新潮的,成亲后,她把这枚钻戒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郁达夫。

然而,郁达夫生性风流,新婚不久,郁达夫回到日本继续求学,流连各个女人之间,把妻子送给自己的钻戒给了情妇。回国后的郁达夫,又在孙荃怀孕生子那年,出轨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并与之成亲。

孙荃承受莫大的痛苦,但依然履行妻子的职责,照顾婆婆,教育子女。后来遭遇战乱,郁达夫也了无音讯。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也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决心带着孩子前往北平,她倾注了全部心血,让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

1978年孙荃与世长辞,终年81岁。弥留之际,她不无自豪地说:“回忆我的一生,我是会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一遇才子误终身,或许在郁达夫众多的女人中,孙荃是最爱他的那一个。

徐志摩与张幼仪

张幼仪的故事大概最为人所熟知了,出生名门望族,出嫁的时候,嫁妆用火车装都装不下。她虽然没有林徽因的才情,没有陆小曼的风情,但在当时也是有名的大家闺秀,可徐志摩却骂她土包子。

少女时期的张幼仪,在当时而言,她已经算是够“洋气”了,可徐志摩一句“土包子”,就给秒成了渣渣。徐志摩对她说,他俩不合适,就像小脚和西裤不合适一样,可张幼仪并非小脚啊,她也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可在丈夫眼里,怎么就这么不堪了?

张幼仪给徐家生下儿子后,徐志摩便出国留学去了,公公婆婆担心徐志摩在外面乱来,就把张幼仪送到欧洲,这一次远行,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在德国,张幼仪怀孕了,那时的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因,他认为这个孩子是多余的,要她打掉,张幼仪嗫嚅地说,听说有人打胎死了。徐志摩冷血地反驳说,还有人坐火车死了呢。

她深知丈夫的心已经无可挽回,便同意离婚,她对徐志摩说,她要做个拥有自我的女人。离婚后的她,独自带着刚出生的小儿子,一边留学,一边照顾婴儿,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回国后,她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28岁担任女子银行的副行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同时兼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她用行动向徐志摩证明,离开他以后,她活得更好。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对张幼仪评价得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