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陵兵馬俑存在於地表,以我們的現在的技術還挖掘了近40年,試想一下身在地下不知多少米的地宮,它是兵馬俑面積的五倍之多,我們需要挖多少年。試想一下,挖掘這麼大的坑洞還要保證地面不出現塌方,環境不會造成大幅度的改變,顯然以現在的技術是達不到的,即使能夠做到成本必然也會非常高昂。

相信很多人對秦始皇陵都充滿好奇,正因爲它的開採時間難以定論,才引得無數人遐想,無論是考古學家還是我們普通百姓,對秦始皇陵都充滿了期待。從1974年始皇陵被發現至今,儼然已經過去了40多個年頭,爲什麼還遲遲不敢挖掘呢?

公元前210年夏,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天子——秦王贏政去世。他被埋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開端構築,先後共花了39年光陰,修陵巔峯時用工到達70多萬人,佔到了其時天下總人口的1/10!可想而知它的規模有多大,一旦重見天日,必定能夠震鑠古今,引起考古界轟動。

雖然說秦始皇陵墓的地理位置已經被確定了,但是現在卻還是不能夠進行發掘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四個問題需要先解決。

一是如何在不破壞外景的情況下深入挖掘?據一些考古學家統計,秦始皇陵佔地約56.2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這麼大。試想一下,挖掘這麼大的坑洞還要保證地面不出現塌方,環境不會造成大幅度的改變,顯然以現在的技術是達不到的,即使能夠做到成本必然也會非常高昂。

​二是多長時間能挖完?秦始皇陵兵馬俑存在於地表,以我們的現在的技術還挖掘了近40年,試想一下身在地下不知多少米的地宮,它是兵馬俑面積的五倍之多,我們需要挖多少年?雖然秦始皇陵面世後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其中的代價是否值得呢?

三是裏面的文物能否得到有效的保存。當年開採兵馬俑就是由於技術不夠導致掉色了,正因爲有了前車之鑑,今後的考古工作才更應小心謹慎,爭取做到萬無一失。可以想象,始皇陵長期在底下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當中,一旦被開啓,其這麼多年以來的固有環境就在短時間內遭到破壞,那麼,裏面的文物、字畫、絲織品等將會被嚴重毀壞,甚至於灰飛煙滅。在技術還沒有達到這個水準之前,大家都不敢冒險。

正是因爲有這麼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專家們也不敢貿然開挖。而且,秦始皇陵一旦開挖,必定是一個大工程,我們目前也沒有一定要挖掘的理由。倒不如讓它就保留現在的模樣,等以後有條件了再挖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