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私營企業倒閉的內因可能有哪些?今天小質帶您一起來分析一下。

看死法、懂活法 | 大批私營企業倒閉的真正內因

私營企業是指在市場上依靠企業老闆自身運營能力實現生存的企業,也是廣大中小企業。

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出現大批私營企業倒閉潮。經濟趨勢是導致大批私營企業倒閉的一方面原因,或者說是外因,起決定作用的還應該是內因。

史玉柱曾經總結了民營企業的十三中死法,道盡民營企業的辛酸血淚,但仔細閱讀發現依然大多是外因,比如惡意的"消費者"、媒體的圍剿與不實報道等。

那麼私營企業倒閉的內因可能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來細數那麼私營企業倒閉的內因。無論是內因還是外因,總之一句話:看死法、懂活法!

看死法、懂活法 | 大批私營企業倒閉的真正內因

哥們式合夥,仇人式散夥

中國企業最常見的聚散模式——公司創辦之初,合夥者們以感情和義氣去處理相互關係,制度和股權或者沒有確定,或者有而模糊。企業做大後,制度變得重要,利益開始惹眼,於是"排座次、分金銀、論榮辱",企業不是劍拔弩張內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雲四散。

盲目崇拜社會關係

關係推動生產力,因此社會關係的建立和運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關係不等於生產力,把社會關係當成解決企業發展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忘記了"打鐵還須自身硬"的真理,則企業本末倒置,大患遲早降臨。

迷信“空降兵”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亂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這方面中國企業的教訓已經太多,可永遠會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錯:放棄身邊的人才,迷信遠方的大師。

企業支柱親信化

一個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國式組織。起源於農民打江山的傳統,氾濫於信任危機加重的當代商業社會,是中國以情感爲紐帶的企業走向規範治理的主要瓶頸。

面子大於真理

面子是:我已經這樣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這個方向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彎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愛面子的老闆說:他媽的就這麼去,誰不執行誰下課,玩也要玩到底。

商業式迷信

羅盤神籤加卦相,誠惶誠恐,測風水測人才;香火繚繞進廟堂,頂禮膜拜,求機運求財富。商海無情,翻雲覆雨,誰來保佑?

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頭頭是道,看己昏頭昏腦。從來沒有看清自己在行業中領先的關鍵因素,一段成功史,滿腦糊塗賬。也因此,從來沒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堅持什麼,改進什麼;如何創新,如何固守。

習慣性信用缺失

說話不算數、合同不算數、承諾不算數,這幾乎是中國商人部落最常見的景觀。對內,規則計劃變幻無窮,今天立,明天改,後天再改,手下無所適從;對外,合同承諾一張廢紙,視情況塗抹、打折甚至撕毀,合作者有去無回。

匪文化心態

“有人說,最好不要在早上查收電子郵件,”Vander kam說道,”這麼說也對,因爲查收電子郵件會讓你的工作變得被動,不過,我確信99%的人都會在早上查看郵件。”那麼,訣竅就是,你只需看一眼郵件就可以了,其實電子郵件裏沒什麼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太專注在郵件上,就會受困於它。

階級鬥爭企業化

企業內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鬥爭。"文化大革命"告訴我們,"挑起羣衆鬥羣衆"最後所失去的,是企業的效率和凝聚力。

沉湎酒色

有人因爲無力控制慾望沉湎酒色;有人因爲事業再無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爲"過去喫了苦",懷着找補回來的心態沉湎酒色;有人因爲"人生苦短",信奉找錢是爲了享受的哲學沉湎酒色。

投資冒險主義

拿自己“喫稀飯”的錢去搞投資,或者借來甚至騙來別人"喫稀飯"的錢去搞投資,所謂成敗榮辱在此一舉,身家性命繫於一線,戰戰兢兢,急功近利,舉止失措,焉能不敗?

投資經驗主義

在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市場、另一個行業,面對另一羣員工或消費者,以當年的感覺投資、佈局、生產、銷售。指揮還是昨天的指揮,音樂還是相同的音樂,可這一次爲何起舞者寥寥數人?

投資極端主義

三月前興奮地投下錢來,三月後沮喪地要抽身離去,前腳踩油門,後腳踩剎車,企業振盪,落英繽紛......投資者的常見毛病,主要原因是對產業投資縱深化及企業競爭複雜化的估計不足。

人力資源幻覺

一方面永遠高估員工的高度,一方面永遠低估員工的水平。

過度追求系統平衡

從不認爲自己對理想社會的到來負有身體力行的責任。

抬頭批判潛規則,低頭猛搞潛規則

從不認爲自己對理想社會的到來負有身體力行的責任。

完美主義羣衆化

完美主義不是壞事,但若將其擴大化,就會給個人和企業帶來無盡的煩惱與麻煩。完美主義的老闆總想達成最高的目標。他們對下屬"高標準,嚴要求",因爲求之深,所以責之切,總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責備。

附庸風雅

一窩蜂登山,一窩蜂打高爾夫,一窩蜂EMBA,一窩蜂牆上掛藝術品......值得指出的是,這一切並不是因爲愛好或需求,而是因爲模仿及炫耀。

不學無術

老闆每天要處理各種各樣的情況,事情一多,就不願意學習了。很多人不讀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不上網,更不願意專門花時間參加培訓。

在他們看來,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只是裝點門面的過場罷了。由於長期沉溺於小圈子,信息封閉,知識結構老化,最終要麼被市場淘汰,要麼被主流遺忘。

看完本文後您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您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END -----

看死法、懂活法 | 大批私營企業倒閉的真正內因

作爲中國質量界的“黃埔軍校”,我們在學院成立20週年之際,舉辦巡迴CQIS峯會。通過文化立基求發展,品質致勝贏利潤的思想碰撞,輸出行業特色的落地方法論。

在這裏你可以收穫:

  • 全行業品質管理者的應用、實踐交流平臺
  • 品質管理界年度盛事
  • 資深行業大咖與你對話

    感興趣就快來參加吧。

    【溫馨提示】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收藏、轉發、交流。

    這一天有你們真好,願你們過得愉快。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