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互相競爭,爭吵打鬧。這樣的情況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中,也是一個經常出現的情況。那麼,應該怎麼處理呢?

01 正確的對待大寶和小寶,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視同仁。

這兩天,一位家長也跟我說起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她有二個孩子,大寶是5歲的姐姐,小寶是3歲的弟弟。總是互相的爭吵,特別是弟弟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他不能接受姐姐在他前面,如果一個玩具姐姐先玩了,他就一定會吵着要自己先玩。會搶姐姐的東西,甚至動手打姐姐。這讓媽媽不厭其煩。我問她,你是否總是要求姐姐要讓着弟弟?這位媽媽說是的。我說,你是不是說,姐姐你是大寶,你要懂事,弟弟還小不懂事,所以你要讓着弟弟。媽媽說,沒錯,經常會這麼說。

我說,這就對了,弟弟現在如此的對待姐姐,就是因爲你總要求姐姐讓着大的。理由呢,因爲姐姐大了所以要讓,因爲姐姐懂事弟弟不懂事。現在好了,你已經成功的培養出了姐弟倆的相處模式了,弟弟覺得姐姐什麼事都要讓着他,他一定是排在第一的。

那麼,正確的處理方式呢,不應該對兩個孩子採取雙重標準,而應該一視同仁。

誰對,就支持誰。而不以年齡、大小來做判斷的依據。

02 培養孩子間的合作與友愛精神,父母的作用至關重要。

教育孩子們,父母一種常見的情況是要求大的讓着小的,另一種就是偏心。喜歡哥哥所以不喜歡弟弟,喜歡妹妹就總批評姐姐。特別要注意,如果父母用這樣的話來批評孩子,來打頭和收尾,一定就在給孩子們的和平共處埋坑。

父母這樣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看弟弟,纔不會像你這樣......”

“你什麼時候才能懂事啊,多向姐姐學學......”

”你看妹妹......,哪像你!“

好嘛,總是被拿來跟另一個孩子做對比,被對比下來的孩子,心裏不會有想法?他(她)不會想:哼,都怪你,害我被媽媽罵!

於是,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爭吵,產生矛盾。而原因,家長們就要注意了。

那麼,該怎麼做呢?

可以比較,可以批評,可以講道理,但切記,不要把另一個孩子做爲標準,來要求這個孩子。你是說:“爲什麼你就不能像哥哥一樣優秀?”還是說“媽媽相信你,會做得越來越好的。加油!”

我想,你做爲聰明的家長,一定看出了什麼。

話,即能傷人,也能幫人。哪怕是面對自己的孩子,就更加需要慎言以對。

03 兩個孩子的待遇差別大,也會埋下不和的種子

這樣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夫妻倆在外地工作打拼,兩個孩子無法都照顧到。於是夫妻倆商量決定,大的帶在身邊,可以在工作的地方上學讀書。小的放在老家,給老人帶着,因爲小,沒精力照顧。這樣,兩個孩子的生活環境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這裏,庭爸無意批評這樣的局面,因爲做爲孩子的親生父母,誰不希望能盡力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呢?只是,條件有限啊。

若干年後,小寶也能帶到身邊了,於是,孩子間的衝突也開始了。寄放在老家的孩子,對能呆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即羨慕,又妒忌。他會認爲因爲有了大寶,自己無法跟着爸爸媽媽生活。於是會抓住機會打罵。

那麼,該怎麼做呢?

自然,最好還是孩子跟着父母,長時間的分離,分離越久,問題積累得越多。父母辛苦些,但能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就是最大的善意和陪伴了。

04 父母關係不和,以孩子來泄憤,帶來的一定是傷害和痛苦。

曾經幫助過一個家庭,媽媽對爸爸有很深的情緒和怨念。覺得自己現在生活的種種不如意,歸根結底,都是因爲爸爸的不作爲、無能和愚孝。連帶着的,對於10歲的男孩子,也是控制不住的打罵,其中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是,誰讓他長得像爸爸的,爲什麼不能像我?像爸爸醜死了!

對小寶,各種的疼惜,理由還是:小寶像我,長得漂亮,又懂事聽話。

關於家庭關係的方面,我們不展開來深聊,只是,這樣的狀態之下,小寶有樣學樣,欺負起哥哥來,也跟媽媽學得像模像樣。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兩個孩子間只會是衝突與爭吵了。

那麼,要怎麼做呢?

讓無辜的孩子,來承擔婚姻關係的後果,想想都汗毛倒豎。

這樣環境之下的孩子,不是崩潰,就是自我放棄。

夫妻關係和婚姻關係,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結,在每一個細處,都是細細密密的心結,難解。只能是父母認清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讓孩子捲入進來,成爲這樣關係的犧牲品。

最後,總結一下,孩子間的互相競爭與不和,往往與父母有直接的關係,一味的苛求大的讓着小的。用一個“好孩子”來對比另一個“壞孩子”,生活壓力下的兩難選擇,加上婚姻中的衝突,都會讓孩子們的相處,變得矛盾和痛苦起來。

我們看到問題的所在,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相信有智慧的家長們,一定能處理好孩子間的關係,用自己的以身做則和言傳身教,幫助孩子們互助有愛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