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芙蓉鎮》、《活着》等影片就帶有一定的黑色幽默元素,同時,一些中國大陸的導演也逐漸形成了黑色幽默的風格,如黃建新、張建亞、馮小剛等,他們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喜劇色彩,很多也帶有黑色幽默的性質。帶有黑色幽默特徵的大陸電影中,許多導演都熱衷於使用大陸特色的方言,如《瘋狂的石頭》、《雞犬不寧》、《鬥牛》、《十全九美》等。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本文轉載自新片場學院

“黑色幽默”最開始是20世紀美國文學的重要流派。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20世紀60年代自海勒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發表以後,相繼出現了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馮古內特的《五號屠場》、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等,因其人數衆多的作家和豐富多彩的作品,黑色幽默成爲美國一個新的小說流派。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陸軍野戰醫院》

而黑色幽默在中國開始形成流派,最早也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文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西方几乎所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黑色幽默作品都被介紹到中國來,得以在中國翻譯出版。

建國後“十七年”所帶來的輝煌與文革時期的蕭條,給國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反差,這些成爲了黑色幽默文學在中國滋生的土壤。許多作家試圖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將生活中的“病態”反映出來,他們選擇了黑色幽默小說。以王蒙爲先聲,隨後劉索拉、王小波、王朔、劉震雲等人將黑色幽默發揮到了高峯,他們的幽默幾乎都建立在對悲劇人物或悲劇性事件的麻木和冷笑之上。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活着》

隨着黑色幽默流派在文學上的悄然興起,黑色幽默也逐漸進入中國大陸的電影之中。如《芙蓉鎮》、《活着》等影片就帶有一定的黑色幽默元素,同時,一些中國大陸的導演也逐漸形成了黑色幽默的風格,如黃建新、張建亞、馮小剛等,他們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喜劇色彩,很多也帶有黑色幽默的性質。

進入新世紀以後,甯浩以《瘋狂的石頭》掀起了一股由黑色幽默帶來的另類喜劇的風潮,相繼出現了《瘋狂的賽車》、《倔強蘿蔔》、《鬥牛》等帶有個性化風格的影片,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瘋狂的石頭》

黑色幽默在中國大陸影像表達中的視聽語言


約瑟夫·海勒曾說過“我要人們先開懷大笑,然後回過頭去以恐懼的心理回顧他們所笑過的一切”。

黑色幽默是以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

反覆、悖論、反諷、邏輯遊戲等通常是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試圖以此讓觀衆對其中所包含的“悲劇”內容產生一種“間離感”,這種間離感能夠激發觀衆理性的思考。

這些表現手法運用在銀幕上,就必須藉助電影所特有的視聽語言,如特的聲畫處理、寓言化的鏡像語言、“戲仿”或“拼貼”的片段、“挪用”或“誤置”的臺詞等。

(一)獨特的聲畫處理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在黑色幽默的表現上,影視製作者慣用聲音和畫面的處理來渲染“黑色”或是製造“幽默”。

如《十七歲的單車》開片,一個個人物特寫進行快速切換快速剪輯的手法,加上冷冰冰的居高臨下的問話聲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城裏人對農村人的冷漠與輕視滲透銀幕。影片結尾,城市依舊喧鬧繁華,背景音樂卻格外蒼涼,被城裏混混揍得鼻青眼腫的小貴艱難地揹着單車在人們無視的冷漠中茫然走過,十七歲農村孩子、十七歲城裏孩子和單車的故事讓我們唏噓感慨,事情怎麼變成這樣?究竟錯在哪裏?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聲音及配樂在影片的結構性方面也起到很強的烘托作用。音樂與影片節奏的精彩合璧,是《瘋狂的石頭》做得很讓人稱道的一點。中式和西式、古典和現代,不同類型的雅或俗的音樂表象上看起來像是“大雜燴”,但卻不僅不突兀,反而像是渾然天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如以有源或無源等形式在不同場合出現的《我愛你親愛的姑娘》、《嘻唰唰》等流行歌曲,另類搞怪卻又符合劇情的彩鈴,在關公廟火警後追逐時配合追擊場面的京戲鑼點,以中式樂器和搖滾音樂共同演繹作爲墊樂的《天鵝湖》,三寶被騙後在天安門廣場出現的《我愛北京天安門》的背景歌聲……似是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運,每一個趣味點都因這些點綴其中的音樂或配樂得到擴大,這種充滿天才的創意和手法讓人拍案叫絕。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二)寓言化的鏡像語言

講究技巧和形式設計是黑色幽默的寫作特點,因此黑色幽默小說表面化的題材下往往蘊含着比較深刻的主題思想。

它所採用的亦謔亦虐的手法,荒誕不經的情節,以及充滿反諷性的語言,往往昭示着某個形而上的主題。這就使黑色幽默小說往往呈現出寓言化特徵。“所謂寓言化指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不追求細節上的真實性,而是追求整體上的象徵性、寓意。

體現在影像表達中,則是憑藉豐富的電影語言,以表面的違逆生活真實達到最大限度逼近生活本質,從而實現更高意義上的真實。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黑炮事件》

導演黃建新自言當初就是想將《黑炮事件》拍成一部非寫實的電影,“但它又是發生在生活中的事,怎麼拍得非寫實呢?我決定進行一些影像的改變,從構圖上向寓言體象徵意味靠近。在電影裏我特別強調間離感的營造,因爲間離才能產生理性”。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黑炮事件》

爲此,導演在鏡像語言上使用了很多誇張的形態,在色彩的鋪陳和渲染上別具匠心。大寫意式的“紅”的色彩主基調錶達的卻是焦慮之情的視覺宣泄,而“紅色”之外,又有意識地運用了誇張的“白色”。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黑炮事件》

在暖色調和冷色調的對比衝突之外,影片還穿插了動感十足的歌舞表演和朝氣蓬勃的足球賽,增加了影片的不真實感,同時也透露出壓抑不住的激情。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另外,寓言化的鏡像語言還體現在鏡頭的運動上

如《我叫劉躍進》開端處,一個搖鏡頭先仰視現代化的林立高樓,繼而降搖,俯視低矮的衚衕。這個運動的鏡頭隱喻着敘述者的視角,或是略帶嫉妒的仰視,或是略帶嘲弄地俯瞰,隱含着處於上層的精英和處於下層的平民,都被描述成有某種行爲或者道德缺陷的羣體。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尋槍》中大量晃動的主觀鏡頭與令人目眩的運動鏡頭,輔以節奏感十足的背景音樂,既有力地揭示出當事人因丟槍而惶恐不安的內心世界,同時也不留喘息空間地將觀衆強制帶入焦灼煩悶和危機四伏的緊張氛圍中。

(三)“戲仿”、“拼貼”的片段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戲仿,在影視作品中,是採用經典文本風格的獨特之處,製作出一些嘲弄原作的模仿,受衆通過模仿的片段聯想源文,在仿作與原作之間的差異中得到刺激和快感。

同時,“在影視戲仿者的背後存在着這樣一種感覺,即有一種特別的語言規範,與被嘲弄的原作風格大不相同”。也就是說,戲仿還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在讓人開懷的同時,也蘊含着創作者看待時事和人生的另一種眼光。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三毛從軍記》

張建亞的《三毛從軍記》中,就有很多的細節和段落採用了戲仿的手法。如演員們在水上舞臺慰勞軍隊的場面是借鑑了《現代啓示錄》,但導演卻增加了臺下大兵望遠鏡飛起來的這種戲謔的情節。炸彈飛到池塘裏將魚炸死,是模仿《希望與光榮》,但第二顆炸彈將魚烤熟,卻是源於導演非凡的想象力。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王先生之慾火焚身》

張建亞另一部影片《王先生之慾火焚身》中也有大量的片段對《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戰艦波將金號》等影片的戲仿,通俗地講述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的表層下,蘊含着導演針對文藝創作的調侃。

拼貼,像戲仿一樣,是對一種特殊或獨特風格的模仿。”黑色幽默作品在藝術範式上,力圖拆除悲劇與喜劇二者之間的森嚴壁壘,創造出“悲喜混雜劇”的藝術形式,其本身就帶有了拼貼的內在屬性。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大腕》

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MTV、動畫、高速節奏、分割畫面等各種元素都能在影片中得到巧妙的拼貼,廣告、搖滾樂、新聞播報、動畫漫畫等流行的大衆文化皆能輪番出場。

乍看之下,這類大雜燴似的影片,似乎有些荒誕不經,然而正是這星星點點散落在影片中的細節構築起黑色幽默的風格:在電影中調侃電影,調侃藝術,最主要的還是調侃一下人們自己。這樣的調侃和自嘲輕鬆隨意卻又不失幽默的睿智,荒誕滑稽之餘又能令人在細細回味時感到一絲淡淡的辛酸。

(四)“挪用”、“誤置”的臺詞

臺詞是影視聲音中最積極、活躍,同時也是信息量最大的因素。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黑色幽默往往將荒誕無價值的事物表現得莊嚴合理,而將合乎情理的事物表現得荒誕,爲達到這種陌生化的審美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違背正常邏輯的語言“挪用”和“誤置”。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瘋狂的賽車》

《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兩部影片中,黑道人物的臺詞“誤置”比比皆是。比如道哥,在黑皮犯傻時他最常用的一句話是“注意你的素質,素質!”當女朋友找他出去玩時,他說“你們這些個女人吶,就是不明白,這個階段正是我事業的上升期,我怎麼能走得開呢?”面對女朋友出軌的事實,悲痛欲絕的他發出感慨“世道變了,就沒有好人了”。而他的屬下黑皮,一本正經地對出軌的道哥女朋友說:“我跟你說,這純屬道德問題,我都不稀說你。”國際大盜也一再聲明“我的招牌是講誠信”!《瘋狂的賽車》中來自臺灣的黑幫老大在幾次遭到陰差陽錯的戲弄後,發出怒吼“本地幫會太不講規矩了”,而兩個業餘的殺手也會認真地說“幹一行,愛一行”,並經常把“專業”掛在嘴邊。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瘋狂的賽車》

按照一般人的共識,作爲反面人物的盜賊和劫匪,他們的價值觀念和遊戲規則都是與普通人的準則相違背的,但是通過臺詞的“挪用”和“誤置”,他們的身份和語言產生了“錯位”,另一個文化系統的標準被挪用在他們身上。這種突如其來的語言“錯位”,同樣拆解了約定俗成的能指和所指的搭配,顛覆了長久以來形成的正與反、褒與貶、醜與惡、高級與低級的語言邏輯和等級秩序,起到了“陌生化”的反諷效果

黑色幽默在大陸影片中的本土化

(一)黑色幽默本土化特徵

任何一種文藝形態,都不可能擺脫傳統文化爲其構成的歷史背景。正如這個民族對待任何外來事物一樣,黑色幽默一經傳到中國,便要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國化。在影像表達上,其本土化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取材平實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黑色幽默可以區分出兩種主要的不同形態:“‘荒謬的黑色幽默’着重於其中幽默、不和諧的一面,‘怪誕的黑色幽默’則側重表現其黑暗的一面。”這兩種不同的形態,分別體現出審美主體對荒誕事物不同的評價和態度。比較而言,西方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黑色幽默多屬於後者,而中國電影中的黑色幽默多屬於前者。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黑店狂想曲》

如讓皮埃爾·熱內的作品《黑店狂想曲》,講述的是一個在喫人肉爲生的末世恐慌背景下發生的故事。整部影片蔓延着詭異恐怖的氣氛,但是一個個神經質的人物顛覆了這家黑店所帶來的恐怖,屢次自殺失敗的女人,吹安全套發牢騷的房客,被自己的槍炸死的郵差,熱衷於惡作劇的小鬼,總把事情搞砸的穴居人,還有那張彈簧牀所帶來的橋段,這些黑色幽默顛覆了這家黑店本身的恐怖。影片看似荒誕不經,但它所表現出來的人的異化,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刻意營造的“怪誕”風格,遠離現實的場景和故事,將藝術的“假定性”發揮到了極致。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鬼子來了》

當代大陸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黑色幽默道德感和責任感較強,它大體保持着生活的外在形貌,帶有很強的寫實特點。從《三毛從軍記》、《舉起手來》、《鬼子來了》等戰爭題材的影片,到馮小剛的系列賀歲片,以及新生代的《瘋狂的石頭》、《倔強的蘿蔔》等導演個人風格鮮明的影片,雖然都帶有一定的荒誕性質,但立足平民,大多都是站在世俗的層面,着重於表現生活中的幽默和不和諧的一面,總體的基調還是寫實的。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倔強的蘿蔔》

2.地域特徵鮮明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雞犬不寧》

帶有黑色幽默特徵的大陸電影中,許多導演都熱衷於使用大陸特色的方言,如《瘋狂的石頭》、《雞犬不寧》、《鬥牛》、《十全九美》等。方言的使用一方面可以用來製造笑料,同時也能更加真實地反映人物的生存狀態。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十全九美》

其中《瘋狂的石頭》裏,郭濤主演的包世宏講的是重慶話,賊頭“道哥”的女朋友講的是成都話,但“道哥”講的是河北保定話,而老二則說着一口標準的首都普通話,賊老三“黑皮”說的是地道的青島話。

乾貨 | 黑色幽默電影在中國

《鬥牛》

在場景佈置和情節設置上,導演也費盡心機將帶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如《瘋狂的石頭》裏帶有鮮明重慶特色的棒棒軍,《雞犬不寧》裏的京劇,《三毛從軍記》、《舉起手來》、《鬥牛》等戰爭題材的影片中帶有中國特色的抗日情節等,由此衍生出來的笑點是中國特有的,也很能引起中國觀衆的共鳴。

黑色幽默在中國大陸電影中的出現,代表了一種精神的超越與自由,顯示出國人審美心態的開放和成熟,有了嘲笑荒誕事物的心胸和氣度;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當代中國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在中國大陸的影像表達中有獨特的視聽語言,對當前國產電影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