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市共同簽署了《遼寧沿海經濟帶六城市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協議文件,在目標體系共設、產業協作共融、政策措施共通、園區發展共建、生態環境共治等方面達成共識,進一步明確了沿海六市協同發展的合作方向、重點領域。去年全省60%的引進外資項目落地沿海經濟帶,沿海六市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佔全省比重65%。

遼寧沿海經濟帶是遼寧省“五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極。近年來,沿海六市深入貫徹落實三年攻堅計劃,協同發展邁入實質性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可喜成果。據省發展改革委介紹,2018年,沿海六市外貿進出口總額佔全省總量76%,同比增長12.6%,高於全省平均0.8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沿海六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增速高於全省0.7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50.7%。沿海經濟帶已成爲遼寧省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領頭雁”。

實施沿海經濟帶三年攻堅計劃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沿海六市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各市共同簽署了《遼寧沿海經濟帶六城市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協議文件,在目標體系共設、產業協作共融、政策措施共通、園區發展共建、生態環境共治等方面達成共識,進一步明確了沿海六市協同發展的合作方向、重點領域。

在全省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列是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目標。沿海六市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探索創建省級“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重點謀劃了300多個項目。創建“17+1”經貿合作示範區得到國家認可,“雙招雙引”吸引資金近6000億元。積極推進“遼滿歐”“遼蒙歐”“遼海歐”三條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營口港成爲“遼海歐”大通道遼寧省第二個始發港,“通滿歐”過境班列常態化運營。去年全省60%的引進外資項目落地沿海經濟帶,沿海六市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佔全省比重65%;實際到位內資2106億元,佔全省比重55%。今年前4個月,沿海六市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3%,實際到位內資增長19.3%。

近年來,沿海經濟帶圍繞着港口建設做足了功夫。遼寧港資源整合進展順利,大連太平灣港區東北亞“新蛇口”項目建設即將啓動,瀋陽港項目核心區規劃基本完成。大連東北亞航運中心建設有序進行,5個港口設施項目均按計劃開工建設。臨港產業穩步發展,大力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大連恆力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華錦阿美項目合資公司掛牌成立,成功納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成果清單。

在產業發展上,沿海經濟帶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六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確定了首批36個重點項目。圍繞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深海海洋工程需求,突破製造核心技術,着力建設大連、盤錦兩大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積極培育和引進創新性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開展高企認定培訓,加強沿海各市高企培育基礎。2018年底,沿海六市高新技術企業達1795家。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沿海經濟帶大膽嘗試、勇於探索。按照對區位相鄰、功能相近的園區進行合併的原則,沿海六市清理、整合、撤銷“多、小、散、弱”各類產業園區。經過整合後,沿海六市各類園區總數由131個調減至63個。建立“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由管委會承擔園區規劃制度、規劃實施、項目審批和監管等經濟管理職能,由公司承擔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土地整理、企業服務等職能。目前,38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已有35家推行“管委會+公司”運行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