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們,這些軍隊醫療福利要了解

今年4月召開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於調整軍人及其家屬醫療保障有關事項的通知》,強調要把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做實,讓官兵有更多獲得感。

讓官兵多一份獲得感,就會爲改革強軍多注入一份正能量。

軍隊醫療保障直接關係軍人和軍屬的身心健康,事關部隊練兵備戰和保障打贏。這是涉及廣大戰友切身利益的實事,更是穩軍心、促改革的好事。近年來,軍委後勤保障部和聯勤保障部隊積極貫徹軍人醫療政策制度,創新推出了一系列衛勤服務新舉措。可以說,改革釋放的“紅利”實實在在。

解放軍報日前刊發的一則消息披露:繼全軍幹部在軍隊醫院門診就醫實現“一卡通”後,從2019年1月1日起,全軍士官、義務兵、學員及持有軍人保障卡的軍人家屬,實現軍隊醫院門診就醫“一卡通”;自4月13日起,調整後的軍人及其家屬醫療保障有關政策正式實施,將所有未滿18歲的軍人子女納入軍隊醫療保障對象。

那麼,除了就醫“一卡通”、軍人子女醫療保障政策,戰友們還享有哪些軍隊醫療政策福利?廣大戰友看病就醫過程中,還應留心哪些注意事項?請看有關部門的權威解讀。

戰友們關注的醫療福利有哪些?

——解讀軍隊醫療服務保障新政策

■全面推行軍人門診就醫“一站通”服務新模式,取消人工劃價環節,官兵在掛號就醫後,可直接進行治療、檢查、取藥

■全面建立大病優質專科診療機制,打破“體系轉、逐級送”等傳統轉診模式,開闢大病專科診療綠色通道,採取“一站式”定向轉診

戰友們,這些軍隊醫療福利要了解

★三名官兵展示手機上的爲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頁面。

記者調查

爲準確掌握衛勤系統爲兵服務情況,聯勤保障部隊在所屬醫療機構開展爲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戰友們如何看待這項工作?這項工作成效如何?請看記者的一線調查——

“電子監督員”上崗之後

記者賴瑜鴻通訊員覃麗萍 劉天元

“這是醫院爲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宣傳卡,請戰友在康復出院後,根據住院期間醫院的服務保障情況自行參加測評……”6月15日上午,中部戰區總醫院住院大樓裏,值班護士爲新一批住院的官兵配送洗漱用品時,還向他們發放了一張印有二維碼的卡片。

“爲客觀評價爲兵服務品質,我們根據上級機關要求,在門診掛號、審覈收費、病區住院等軍人就診窗口、點位,通過醫護人員結合健康宣教、出院隨訪等時機發放卡片,積極引導就醫官兵參加測評。”醫院軍人診區主任吳高賢,手裏拿着一張宣傳卡片介紹道。

因左腳腳踝骨折入院治療20天的陸軍某舟橋旅上等兵吳石,準備辦理出院手續。在出院結算中心,他在導醫人員的引導下,使用自助結算機刷卡操作,不到1分鐘,出院手續就辦理完畢。吳石說,他對醫院的爲兵服務比較滿意,實打實感受到了軍隊醫院服務理念的轉變。

說話間,吳石取出手機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進行滿意度網絡測評。盯着手機上的測評頁面,他思考許久,最終結合這次住院體驗完成評價,並寫下“在住院樓層增設洗衣機等生活設施、在偏遠部隊設置前置藥房”的建議。

吳石所在的某舟橋旅衛生隊隊長馬俊坦言,相比以往粗放的調查問卷形式,網絡測評覆蓋面更廣,體現在就診的每一個環節……基層官兵向醫療機構提出建議的渠道暢通了,不少問題迎刃而解。

在門診部的軍人診區,戰士楊超壬正藉助一臺軍隊人員自助就醫系統進行掛號。楊超壬是東部戰區某旅上士,前段時間,他來到駐武漢某軍校參加短期培訓,這是他第一次前往跨體系醫院看病。

“如今看病方便多了!我到非體系醫院看病,掛號、檢查、診斷以及開藥,一路都很順暢。”楊超壬笑着說,“要是在以前,我只能自費到地方醫院看病……軍人看病不再難,這也是軍人職業榮譽感的體現。”

“網絡測評模式啓用以來,醫院根據反饋意見,陸續出臺不少惠兵舉措。”吳高賢說。

去年底,幾名來武漢某軍校培訓的部隊官兵,在網絡測評時反映“身份證明手續煩瑣、不熟悉科室佈局”等情況。爲此,醫院主動與駐地各軍隊院校聯繫,將每次的培訓人員名單提前錄入系統,確保官兵來醫院後不用再出示身份證明和轉診手續,直接就能掛號就醫。

“只有暢通建議渠道,才能‘對症下藥’,出臺的舉措才能做到接地氣、冒熱氣……讓官兵從心理上有認同感纔是真正的惠兵。”吳高賢說,“有了網絡測評這個‘電子監督員’,我們的保障工作事實上無時不在接受廣大戰友的監督。這也促使我們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不斷改進優化服務。”

不久前,某部戰士黃俊腰傷復發到醫院掛了專家號。那天出診專家少,加之排隊待診時間長,他延誤了歸隊時間。

幾天後,黃俊通過強軍網的“爲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平臺”訴說“委屈”。醫院收到這一反饋後,專門在軍人門診增加專家出診人數,並明確規定,軍隊傷病員住院必須由資深醫生首診,讓普通官兵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那天,黃俊接到醫院爲兵服務辦公室打來的電話,聽說自己提出的建議被採納,他既激動又高興。

還有一次,駐地偏遠的海軍某部上士陳建因左腳跟腱損傷,一大早從部隊請假到醫院骨科問診。由於往返路途較遠,等不到核磁檢查結果出來,他就又趕回了部隊。

在分析滿意度測評報告時,醫院發現不少像陳建一樣的偏遠部隊官兵都有類似的就醫煩惱。他們提出,偏遠部隊官兵來院就診“最多跑一次”倡議——不需要二次檢查治療的官兵,由值班護士登記官兵聯繫方式,負責代取報告,送至相對應科室醫生診斷;再根據醫囑開好藥品,統一寄給部隊官兵。

“真正搞好爲兵服務,先要學會傾聽。”聯勤保障部隊衛勤局領導說,官兵的就診需求,就是我們提升保障品質的努力方向。

權威解讀

做好暖兵心穩軍心醫療服務

——聯勤保障部隊衛勤局負責人答記者問

■ 呂興鋒 郭靖 記者賴瑜鴻

■ 官兵少跑腿,服務全優先

記者:請介紹一下軍隊醫院門診就醫“一站通”新模式。

負責人:從今年開始,聯勤部隊所屬醫院全面推行軍人門診就醫“一站通”服務新模式。戰友們在掛號就醫後,可以直接進行治療、檢查、取藥,取消人工劃價環節,所有項目在後臺自動劃價。這個小舉措,將讓廣大官兵就醫更加方便快捷。

記者:請介紹一下軍人及其家屬優先政策。

負責人:我們率先提出“軍人及其家屬優先”,保證做到凡是有軍人就診的醫療區域就有優先標識,確保軍人看病始終優先。主動破解軍人家屬身份識別政策瓶頸,做到凡是軍人本人陪同就醫的一律予以優先,凡是能證明軍人家屬身份的(軍人配偶、子女、父母、配偶父母)一律予以優先,切實提升軍人獲得感和職業榮譽感。有條件的醫院要對退役殘疾軍人予以優先,並視情推廣到全部退役軍人。

■ 大病直接轉,網上隨時看

記者:請介紹一下大病專科診療政策。

負責人:聯勤衛勤已全面建立大病優質專科診療機制,打破“體系轉、逐層轉”等傳統轉診模式,開闢大病專科診療綠色通道,對軍隊傷病員根據病情和治療需要,採取“一站式”定向直接轉診。如有特殊情況需跨聯勤保障中心的,由聯勤保障部隊向相關醫院下達任務組織實施。

記者:請介紹一下虛擬聯勤醫院的情況。

負責人:爲集中優質醫療資源服務官兵,解決小遠散部隊官兵看病難,我們已開展虛擬聯勤醫院試點,進一步整合聯勤衛勤的優質醫療資源,構建覆蓋聯勤醫院、小遠散單位、幹休所的一體化服務保障網絡,採取線上診斷、治療指導與線下檢查、治療實施相結合的方式,向聯勤保障區域軍隊人員提供優質、高效、及時的遠程醫療服務,打造聯勤保障部隊“醫療方舟”服務品牌。

■ 看病不滿意,意見及時提

記者:請介紹一下“醫療服務保障熱線”。

負責人:官兵滿意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2017年以來,我們在所有聯勤醫院的院區、派駐門診部公佈了“醫療服務保障熱線”,全面覆蓋門診大廳、掛號窗口、導醫臺、取藥窗口、輔診科室登記室、臨牀科室護士站等位置。

官兵在就診過程中的想法、需求、疑問,都可以直通醫院機關、聯勤保障中心衛勤處和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聯勤保障部隊衛勤局。當然,還是建議逐級反映問題。

記者:就診官兵意見如何通過網絡渠道反映?

負責人:手機掃碼、填寫問卷、點評服務……成了如今官兵就診結束後的常規操作。

去年,聯勤衛勤探索爲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模式,運用強軍網和互聯網,以網絡問卷調查形式,遠程採集官兵在聯勤醫院的真實就醫體驗,深入分析查找漏洞短板,持續改進爲部隊服務工作質量。

自運行以來,先後有20多萬人次參加網絡測評。官兵的一次次意見反饋,使得醫療服務工作更有針對性。現已在軍人住院待牀、“一卡通”執行不力等重點問題方面持續發力改進,創新服務措施,推動政策落地。從數據觀察角度,分析評價官兵的意見建議。

記者:請介紹一下各醫院創新優化溝通反饋平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的情況。

負責人:基層官兵一直是我們最關注的服務保障人羣。近年來,我們探索建立醫院對旅團、科室對營連、科室骨幹對基層軍醫的對口幫帶和溝通反饋平臺。

醫院爲部隊服務機構與部隊衛生機構建立精準精確、直接直達的溝通協調渠道,逐步爲基層部隊官兵提供電話預約、諮詢、複診、慢病管理等遠程醫療服務,突發應急事件響應更加迅速,官兵就醫難題正在得到解決。

■ 巡診到基層,官兵更暖心

記者:請介紹一下醫療巡迴服務情況。

負責人:2018年,聯勤衛勤已派出2500餘支醫療隊、1.5萬人次專家,深入保障區域內邊防、海島、高山等小遠散單位和基層一線部隊,走訪2700餘個獨立營區部隊,巡診官兵34萬人次。今年,我們繼續組織所屬醫院醫務人員深入基層部隊、駐訓部隊開展醫療巡診服務活動,爲部隊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提供優質高效醫療保障。

記者:請介紹一下心理巡迴服務情況。

負責人:讓官兵擁有一顆“勇敢的心”是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因素。

去年,我們精心遴選人員組成6支心理服務專家隊,分赴29個基層單位,先後開展心理輔導70餘次,直接服務官兵7000餘人次,打通了心理服務工作的“最後一公里”。今年,我們在開展日常心理巡迴服務的同時,將建成完善集心理門診、網絡諮詢、視頻宣教、骨幹培訓、巡迴服務和檔案管理於一體的經常性心理服務體系。

高效保障“面面觀”

“智慧醫療”就診不出島

宋德寶記者 孫興維

“我們駐守遠離陸地的廟子湖島,是‘智慧醫療’讓我們實現看病不出島……”近日,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醫院收到一封感謝信。信中,某部官兵的話語真切感人。

該部官兵常年駐守舟山廟子湖島,每天只有一個班次的輪渡往返小島,官兵外出就醫極爲不便。

爲此,醫院爲兵服務辦公室與信息科派出骨幹力量,梳理分析體系部隊官兵近5年就診數據,歸納各類病種病情和治療方案。針對官兵所患病多爲常見病、慢性病的實際,他們與專家形成共識:在確保安全保密的情況下,常見病、慢性病通過網絡進行線上診治,再郵遞藥品上山進島;多發病、急性病症,通過專家網上視頻指導,協助基層醫療單位進行診斷治療。

網上開展診療服務,可增加基層醫務人員與醫院同行網上業務交流機會,帶動基層醫療水平共同提高。在體系部隊設立前置藥房,由醫院針對部隊用藥情況定期進行補充,不僅能確保藥品的精準配備,還能避免藥品過期浪費,部分解決偏遠部隊看病難問題,提高保障質量水準。

高效保障“面面觀”

“電子傷票”升級保障力

■郝東紅 記者孫興維

救護車疾馳、信息流穿梭、保障線逐級建立……近日,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醫院一場信息化衛勤保障演練悄然展開。“傷員”轉運至野戰醫院後,接診護士方燕手持平板電腦,根據軍醫孫軍戰口述,快速錄入病歷,同步分檢送至各醫療模塊。

演練“中軍帳”內,指揮組通過網絡終端獲取接治信息、調配力量編成,向各組下達檢查、收容和手術準備命令。

救治收容組內,“傷員”未到,傷情已彙集。軍醫甘朝兵根據傷情展開會診、做好接治準備;護士長李俊快速分配牀位。“傷員”到達後,護士王豔掃描腕帶即刻獲取“傷員”信息,將“傷員”安排至指定牀位,通知醫護人員展開救治。

“戰傷救治,時間就是生命。被稱爲‘電子傷票’的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優化了救治流程,提升了救治效率。”醫療隊隊長繩慧峯介紹,他們注重發揮信息化手段在衛勤保障能力建設中的作用,從而縮短了野外傷情檢查時間和手術準備時間。

新聞鏈接一

軍人軍屬醫療福利詳解

問:哪些軍人的子女可以納入軍隊免費醫療保障對象?

答:現役軍官、文職幹部,以及軍隊管理的離休、退休幹部;士官(含軍隊管理的退休士官)、義務兵、有軍籍的院校學員;改革期間現役幹部轉改的文職人員參照現役軍人執行。

與上述人員具有法定父母與子女關係的未滿18週歲的子女,以及已滿18週歲、經鑑定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仍在中學、中專就讀的子女,均納入軍隊醫療保障對象,在軍隊醫療機構就醫,合理醫療範圍內免費。

問:已滿18週歲、經鑑定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仍在中學、中專就讀的軍人子女如何就醫?

答:經指定的軍隊醫院鑑定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由軍人所在師以上單位政治工作部門證明仍在中學、中專就讀,並按照規定程序辦理軍人保障卡。

問:在軍人保障卡辦理期間,符合保障範圍的軍人子女如何就醫?

答:持通過審覈的《保障卡個人信息登記表》或團以上單位相關證明、身份證(出生醫學證明)複印件,可以在體系醫院就診、住院,並通過體系醫院逐級轉診住院就醫。

問:在軍人保障卡辦理期間,保障範圍內的軍人子女可以到非體系醫院門診“一卡通”就醫嗎?

答:可以。按照軍隊醫院門診就醫“一卡通”政策執行,持通過審覈的《保障卡個人信息登記表》或團以上單位相關證明、身份證(出生醫學證明)複印件,可以在非體系醫院門診就醫。

問:師職以下官兵在軍隊醫院修復牙齒,如何享受相關待遇?

答:由軍隊醫院按照義齒修復收費標準(非單純耗材費),在報銷標準內的費用免收,報銷標準外的費用由個人自付,不再回單位報銷。各省物價標準不同,個人選擇義齒材料不同,需要自費的金額不同。

問:師職以下官兵可以到非體系醫院修復牙齒嗎?

答:可以。按照軍隊醫院門診就醫“一卡通”政策執行,在報銷標準內的費用免收,報銷標準外的費用由個人自付,不再回單位報銷。

問:師職以下官兵如何享受配鏡和裝配助聽器待遇?

答:經檢查符合配鏡和裝配助聽器條件的,履行報批手續後,可以自願選擇任何機構配鏡和裝配助聽器。實行派駐醫療保障的單位,由派駐醫療保障機構批准,並在標準內審覈報銷費用;未實行派駐醫療保障的單位,由所在單位批准,並在標準內審覈報銷費用。

問:軍人家屬享受修復牙齒、配鏡和裝配助聽器的新標準嗎?

答:不享受。新標準是對原《軍人及其家屬醫療費用管理規定》明確的報銷標準予以提高,只面向現役軍人和軍隊管理的離休、退休幹部、退休士官。

問:政策自2019年4月13日起施行,4月13日至軍隊醫院信息系統調整完畢前,軍隊醫院收取的合理醫療費用,可以退還嗎?

答:可以。師職以下官兵和18歲以下軍人子女可以持軍人保障卡或團以上單位相關證明和相關發票,直接到醫療機構收費窗口辦理退費手續。

新聞鏈接二

醫療“一卡通”到底該咋用

問:士官、義務兵、學員、軍屬持保障卡門診就醫,是否需要轉診介紹信?

答:不再需要轉診介紹信。

問:軍人及家屬持保障卡門診就醫,是否需要攜帶相關證件?

答:持保障卡門診就醫,不需要提供其他證件。醫院根據保障卡信息對持卡人身份進行審覈。

問:保障卡丟失或者忘記攜帶保障卡如何就醫?

答:提供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證明、介紹信等,通過軍人保障卡信息衛生服務平臺提供的醫療賬號等信息掛號;未攜帶任何證件、證明、介紹信的,急診可使用身份證號在衛生服務平臺覈實身份,進行保障。

問:新兵沒有保障卡、士兵證如何就醫?

答:體系內新兵就醫,由部隊衛生機構開具介紹信或證明,醫院以身份證號作爲醫療賬號就醫。非體系內新兵就醫,急診只要能證明軍人身份,一律予以保障;普通門診,根據衛生服務平臺數據查驗結果進行保障;經醫院轉診的,正常接診收治。

問:幹部年度健康體檢、婚前體檢、孕期保健、待產分娩保障如何實施?

答:按照現行規定由體系醫院負責實施。女軍人可以憑軍人身份證明到配偶、父母、公婆所在地的軍隊醫院分娩。

問:非體系傷病員住院如何實施?

答:傷病情危急需緊急住院治療的,接診醫院應當及時安排收住院,達到臨牀治癒標準後辦理出院,其後續治療原則上應當回體系醫院實施。其他情況需住非體系醫院的,仍按照現行轉診辦法實施。

猜你喜歡

  • “捐款千萬”的老兵馬旭重返家鄉!一生節儉,自己最好的鞋15元

  • 《軍隊院校聘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管理暫行辦法》頒發

  • 走進朱日和訓練基地 我軍首支數字化部隊戰鬥力爆棚

  • 中組部、中宣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印發《關於開展向張富清同志學習的通知》

  • 防彈頭盔真的能夠抵禦子彈嗎?揭祕防彈頭盔被子彈擊中的瞬間


聲明:來源於學習軍團、34號軍事室,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張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戰友們,這些軍隊醫療福利要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