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御道口鎮、老窩鋪鄉御道河谷組團:以皇家御道文化爲主題,整合御道河谷、小灤河國家溼地公園、飛天小鎮等景區景點資源和康熙飲馬驛站、觀景平臺等服務設施資源,打造集峽谷觀景、影視基地、低空飛行體驗爲一體的旅遊產業扶貧組團。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圍場把旅遊產業作爲全縣第一主導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全域旅遊,全力做好後旅發時代鄉村旅遊文章,打造“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旅遊度假區、綠色塞罕壩、醉美御道口”等國際國內知名旅遊品牌,創新推行景區帶園區、企業帶貧困村、客棧帶貧困戶旅遊扶貧“三帶模式”,延伸旅遊扶貧產業鏈條,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帶動3000餘名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頭條新聞承德訊(門乃成)廣袤的壩上草原北端,有一片令人驚豔的森林,它就是姜家店鄉廟子溝原始森林,來到這裏,林中樹葉與銀白的樹幹,湛藍的天空交相輝映,宛如一幅歐洲風格的油畫。這片原始森林圍繞一個小山村,這個小山村就是廟子溝村,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小山村猶如在仙境一般。

廟子溝村是一個山區深度貧困村。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爲主。平均土地相對較多,但沒有一分水澆地,靠天喫飯,廣種薄收。

“旅遊興、產業旺、人民富。我們駐村工作組把旅遊扶貧當作脫貧攻堅的‘突破口’‘着力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扶貧項目帶動,讓鄉村旅遊成爲村民脫貧致富的‘幸福引擎’。”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廟子溝村工作組第一書記楊瑞傑說。工作組經過深入的走訪後發現,該村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擁有較豐富的旅遊資源。工作組決定利用該村毗鄰紅松窪自然保護區、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優勢,圍繞旅遊資源,打造鄉村旅遊扶貧新路子。爲村裏拆除了違章建築,修建文化牆,實施環境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安裝雙翁式旱廁115個、水衝式廁所6個,修建140立方米牲畜糞便池1個,小型垃圾填埋場1個,極大的改善了髒亂差的村居環境。

經工作組多次拜訪,誠心邀請,廟子溝村去年引入旅遊開發商,投資成立“圍場縣花香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主營特色農業種植、農產品和土特產品加工,開發鄉村旅遊。在村內遊客集散地和重要旅遊節點投資建設4000平方米左右的陰河河谷溼地和椽子溝門兩個遊客服務區,區內建設38個攤位、2個停車場、2個旅遊廁所,能爲38戶貧困家庭提供山貨銷售場地。深入挖掘滿蒙文化資源,做好村旅遊節點建設,重點做好從廟子溝至塞罕壩林場場部公路沿線、灤河源頭、神龍潭等景點連點成線,形成旅遊環線,廟子溝村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旅遊線路產品。

“想想以前的日子,真是苦啊!那時,這裏是一片荒涼。如今咱們在山上採摘的蘑菇、金蓮花、蕨菜等山野菜,也有了售賣的好地方。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廟子溝村貧困戶馬振國說。

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圍場把旅遊產業作爲全縣第一主導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全域旅遊,全力做好後旅發時代鄉村旅遊文章,打造“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旅遊度假區、綠色塞罕壩、醉美御道口”等國際國內知名旅遊品牌,創新推行景區帶園區、企業帶貧困村、客棧帶貧困戶旅遊扶貧“三帶模式”,延伸旅遊扶貧產業鏈條,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帶動3000餘名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大力發展森林旅遊產業,促進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依託“塞罕壩”“紅松窪”“御道口”等國內外知名生態旅遊品牌,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休閒度假。發展“林下間作”模式,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林下經濟發展潛力,積極引導幫助貧困戶利用林間空地、森林邊緣地帶,發展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經濟,將林下資源變成菜籃子、藥園子,有力促進貧困農戶增收。貧困農戶還可通過在林地內採摘蘑菇、藥材、蕨菜等山野資源,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按照“一環、兩線、四組團”的空間佈局,打造哈里哈鄉獵苑滿鄉組團、御道口鎮、老窩鋪鄉御道河谷組團(御道口村、樺樹林村、一復興地村、三複興地村、石人梁村、上窩鋪村)、西龍頭鄉花田香谷組團(西龍頭村、東城子村、大院村、下窩鋪村、甘溝口村)、城子鎮柳塘人家組團4個組團。其中,御道口鎮、老窩鋪鄉御道河谷組團:以皇家御道文化爲主題,整合御道河谷、小灤河國家溼地公園、飛天小鎮等景區景點資源和康熙飲馬驛站、觀景平臺等服務設施資源,打造集峽谷觀景、影視基地、低空飛行體驗爲一體的旅遊產業扶貧組團。花田香谷組團(西龍頭鄉),以花海和大地藝術景觀爲主題,整合五道溝景區、花海長廊等景區景點資源和乾隆行圍驛站、觀景平臺等服務設施資源,打造集花海景觀、農耕體驗等於一體的旅遊產業扶貧組團。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場縣找準發展優勢與脫貧攻堅的最佳結合點,探索出一條生態脫貧的小康新路,讓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