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富裕和贫穷家庭儿童的词汇量落差(vocabulary gap)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Anne Fernald指出,美国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儿童的词汇量在2岁之前已经十分明显,到5岁差距拉开到2年之长。

2019年1月,美国Renaissance公司公布了最新的年度大数据报告,孩子们在阅读什么?(What Kids Are Reading ),数据来自于美国50个州,2.8万所学校。每天阅读时间超过30分钟和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5分钟的学生,词汇量差距以剪刀差拉开,到了12年级:词汇量差距竟然是7倍,约1.2万个单词!

词汇量就是财富的象征?富裕家庭孩子词汇量远超低收入家庭孩子!

芝加哥大学的Dana Suskind博士发起“3000万单词”倡议(30 million Words Initiative)——大量研究发现中产以上家庭孩子听到的单词量比低收入家庭多1500万,比福利家庭高出3000万。苏格兰一项针对14000名学生的调查结论类似:大学学历富裕家庭的孩子到5岁时词汇量领先18个月。(注:词汇量是指孩子听到的总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重要性永远不能低估,词汇量是学生智力、理解力、记忆力、专注力、阅读量以及他从学校和家庭得到的输入和滋养——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词汇量和学术能力呈完美正相关的曲线。

通过英语阅读来扩大词汇量是词汇学习的最高效方法之一,脱离了语境的死记硬背单词就是在自我安慰,孩子其实并没有理解单词的真正用法。

以前学习英语都是把英语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来学,但是有效的方法是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就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不同科目、阅读不同体裁。(之前天天乐学发过一篇介绍CLIL的文章, )

在国内长大的孩子缺乏在欧美长期生活的常识和通识,因此系统性、针对性的非虚构阅读补充特别重要。欧美有无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文明史和通识类书籍和音像资料,根据美国通用大纲CCSS,到美国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故事类读物和非虚构类读物达到五五分。可见国外学校对非虚构类读物的重视。

词汇量就是财富的象征?富裕家庭孩子词汇量远超低收入家庭孩子!

“虚构”和“非虚构”是欧美国家对书籍的一种主要分类方法,国内使用不多,许多家长此概念了解不多。

虚构类(Fiction),从字面理解,就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不真实的,是靠想象创作的内容。虚构类以小说为主,也包括诗歌、戏剧等作品。童书中的儿童文学、童话、寓言、绘本故事也属于虚构类。虚构类作品可以依据现实题材来演绎,但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更多的则是天马行空的科幻、奇幻故事。

非虚构(Non-fiction)使用的是排除法,即除虚构以外的都是非虚构。这类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题材,国内多称之为“知识性读物”,包括自然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历史文化等。

词汇量就是财富的象征?富裕家庭孩子词汇量远超低收入家庭孩子!

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过于强调文学性,注重修辞、审美和情感表达,弱化阅读作为信息获取、思维拓展和自我反思的作用。语文课本和各种课外阅读材料,大多数都是故事,相反知识性作品偏少。

阅读的“营养不均衡”,从小的方面说,是个人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知识的匮缺,对生活基本常识的无知。

非虚构阅读能够帮助孩子更多的积累词汇,奠定专业学科学习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同事件或现象的成因,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功利角度来说,如果家长对孩子有出国深造的未来计划,那么,各种英语考试 如 SAT、TOEFL、GRE、GMAT、IELTS等等,阅读理解的大部分都属于非虚构范畴。

家长在开始给孩子引入非虚构阅读之前,可以先和孩子来一次book walk。Book Walk是把书先整体浏览一遍,就像散步遛弯儿一样,先走马观花把书溜一遍。给孩子介绍接下来要读的书籍是非虚构类,这类书是提供基于事实的信息。每本书都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主题。然后带着孩子浏览前后封面、目录、索引、词汇表以及粗体字和斜体字等这些非虚构类书籍的常见组成部分。

这些浏览会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非虚构类书籍和虚构类故事书的区别,也会对接下来阅读开始期待。

从虚构到非虚构也需要一个耐心的过渡和转化,一定要找到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引发非虚构阅读的兴趣点,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主题,都会让孩子读得有兴致。

阅读之后和孩子讨论,总结回顾整本书的内容,而且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或者实地旅游考察。因为非虚构阅读多与现实和历史有关,阅读更具有场景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