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楊柏至殺牛坪盤旋而上的人行大道上,有兩株相隔5公尺的古老黃粱大樹,蒼翠挺立,樹高約15公尺,樹圍5.9公尺,樹下有明永樂十七年(1419)奉官命修禁碑一座,上寫“嚴禁偷竊,如有砍伐,撤示衆牌執官呈官。“榜眼及第”字樣,造碑刻字,人稱“神道碑”。

舊時通江縣楊柏(鄉)鎮古蹟

一、古 跡

從楊柏至殺牛坪盤旋而上的人行大道上,有兩株相隔5公尺的古老黃粱大樹,蒼翠挺立,樹高約15公尺,樹圍5.9公尺,樹下有明永樂十七年(1419)奉官命修禁碑一座,上寫“嚴禁偷竊,如有砍伐,撤示衆牌執官呈官。”(現禁碑不知所蹤)看來樹齡已逾千年。樹枝茂密,貌似兩把捧張的大綠傘。立其樹下,楊柏全景,盡收眼底。現尚存一根,此樹根分四面,扎入石縫,根於根之間形成可睡一人的深漕,五名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樹一圈,樹已全部空心,上世紀80年代還保護完好。

舊時通江縣楊柏(鄉)鎮古蹟

古樹現狀

二、古塔陵

楊柏河街咀躁有一石塔,系明代所建。塔身6層,高15丈,八卦形,每方寬5尺,塔壁厚2.5尺,堅實牢固,規模雄偉,造型美觀。1955年拆毀,擴建通江至巴中人行大道,用爲石梯。

三、神道碑

楊柏河兩面,古塔上邊有三座大石碑,每座相隔20公尺,聳立在大道上。清代,李承恩中“榜眼”。慈禧太后親題; “榜眼及第”字樣,造碑刻字,人稱“神道碑”。

四、李雲程之墓

李雲程之墓,系清代光緒年間建造,墓地約半畝。條石砌,拱圈形,瓷碗、瓷罐拱棺木。墳前石碑投地而起,迴廊環繞,高約10丈。人工雕刻滾龍抱柱,龍風呈祥,奇鳥異獸。文官武將。正中立有高2.5丈、寬5尺的石碑,碑文上端有一顆斗大的皇宮官印,浮金調色。印下劉有“誥授昭武都尉,李雲程武功將軍之墓”。碑前是天井院壩,兩旁石塑文武戰將及石馬,石獅,高8尺,神態逼真。左右高聳一對雙掛斗的桅杆,離約3丈。1958年,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之一。1966年 “文革”中動用百餘人將其桅杆等全部拉倒。現部分文武戰將、石馬、石獅雖打倒在地,尚完整無損。

舊時通江縣楊柏(鄉)鎮古蹟

李雲程墓 上世紀80年代尚存的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