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日本奈良西郊的唐招提寺,於759年(天寶字三年)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所創,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如今,唐招提寺依舊在那,給人一種安靜、平和之感。每天都有日本及外國遊客前往參觀、祈福。

鑑真和尚成爲了日本律宗的始祖。但其後不久,律宗宗風消沉,戒壇不振。鎌倉幕府初期,實範、貞慶和覺盛等人大振宗門,又一度呈復興景象,後逐漸衰微。

這其中,覺盛(Kakujo)上人是日本鎌倉時代中期(12世紀~13世紀)的律宗僧侶,寬元二年(1244)入奈良唐招提寺,致力於律學的復興,被認爲是唐招提寺和戒律的復興之祖,諡號大悲菩薩。直到今天,唐招提寺也在每年的覺盛上人忌日(五月十九日)舉辦中興忌梵綱會。

大悲菩薩(覺盛)坐像,奈良唐招提寺藏

2019年是覺盛上人逝世770週年。唐招提寺代代相傳的珍貴藏品則在市中心的奈良國立博物館展示,呈現覺盛上人生平及活動;介紹了活躍在他前後的幾位高僧,呈現鎌倉時代的唐招提寺與戒律復興。

在奈良路邊,隨處可見此次展覽的海報,吸引着愛好者們前去參觀。

展覽的面積並非很大,只是小小的一個展廳,被分爲了3個章節。在第一章中着重呈現日本鎌倉時代的開幕——“貞慶”和釋迦唸佛會的創始。觀衆除了可以看到“貞慶”的肖像繪畫外,還能看到當時唸佛會願文手抄本;在第二章中,通過呈現“覺盛”上人的自筆寫經手抄本,以及應永二年(1395年)雕刻的肖像,來懷念其一生的生平事蹟。在展廳內,可以看到當時的經文刻版、“覺盛”上人所穿袈裟等;而在第三章中,則呈現了“覺盛”之後的高僧們是如何承接復興戒律的。

覺盛願經,《梵網經》

縱觀展覽,不得不說,展覽規模與宣傳力度相比,小了些,與之相對的展品也少。但細細品來,依然有亮點,例如,在展廳內的木造《釋迦如來立像》,古樸氣息迎面而來,彷彿立即帶你回到西郊安靜的唐招提寺內;而展覽展示的鎌倉時代創作的《法華曼茶羅》以及展廳最後的《東征伝繪卷》,則爲觀衆呈現出一派曾經的唐招提寺景象;手抄的經文、既能看出虔誠,也能欣賞古代日本高僧的書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