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日前,劉德華做客《魯豫有約一日行》中說道自己有一個夢想,希望昔日的四大天王能合體做個唱歌的節目,推廣一下粵語歌。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從未參加過音樂選秀節目的劉天王,此刻是真的動了“凡心”,他盤算着黎明和郭富城都比較好搞定,就是擔心“歌神”張學友會不給面子。

坐在一旁的魯豫慫恿道,“如果你們3個都願意的話,他不好意思不願意了”,劉天王斬釘截鐵的說:我願意!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對比粵語歌壇的盛世與現狀,大概就能明白劉德華對於廣東歌英雄遲暮般的焦慮與落寞。

老一代歌神許冠傑、歌聖羅文、歌隱林子祥等人拉開粵語歌壇的大幕,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讓粵語歌壇更上一層樓。

90年代,伴隨着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香港歌壇迎來黃金盛世。

1993年,張學友唱片銷量超過300萬,成爲世界十大暢銷歌星的唯一亞洲歌手;

劉德華的白金唱片達到了60張;

郭富城被譽爲“亞洲舞王”,風行東南亞;

黎明憑藉《今生無悔》成爲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

時人評價他們四位:分則各自爲王,合則天下無雙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然而如今,粵語歌如同煙花散盡的夜空,寂靜無聲,四大天王也成了“四大岳父”。

在年輕人的心中,譚詠麟、葉倩文、許冠傑早已不如周杰倫、林俊杰、五月天的名字熟悉響亮,除了陳奕迅還在勉強支撐外,粵語歌壇後繼乏力,鮮有能挑起大梁的後來人。

甚至有人斷言,“80、90後,可能是最後一批聽粵語歌的人”。

回望前塵,香港歌壇與四大天王就像一根藤上的葫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那麼,盛世不再的香港娛樂圈,劉德華即便把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全都拉過來幫忙,一檔音樂選秀節目能否再造粵語歌壇的巔峯,真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01

1992年,全港發行量最高的報紙,將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稱爲四大天王,拉開了香港造星巔峯的序幕。

彼時,粵語歌早已是香港歌壇的主流,“浪奔、浪流”的旋律更是早早的席捲了整個亞洲。

然而,在1970年以前,粵語歌還處於香港樂壇鄙視鏈的最底端。

70年代的香港流行的是英國樂隊,街頭巷尾播放的是披頭士、滾石、貓王,外語歌纔是年輕人追捧的對象。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作爲流傳並不廣的地方方言,粵語歌總被貼上“低等”、“俗”的標籤。當時的港人聽粵語歌,只覺得又奇怪又彆扭,還散發着一股濃濃的土氣。

這種情況,直到香港樂壇的第一代天王——許冠傑的出現,纔有所扭轉。

1972年,許冠傑的《鐵塔凌雲》成爲粵語歌的開山之作。此後,他創作的電影主題曲《鬼馬雙星》正式將粵語歌拉上了檯面,這張專輯僅在東南亞就狂賣35萬張,《鬼馬雙星》也成爲英國BBC電臺播放的第一首中文歌曲。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自此,粵語歌開啓了一路狂奔的逆襲模式。後人將1974年界定爲粵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年。

而此時,張學友和劉德華年僅13歲,郭富城9歲,黎明8歲。

02

在粵語歌曲風靡之際,爲了給日益繁盛的歌壇輸送新鮮力量,香港舉辦了各式各樣的選秀比賽。

1977年,一位剛從英國留學歸來的男生,在選秀舞臺上以一首美國民謠斬獲亞軍,他就是香港樂壇“第二代頂樑柱”之一——張國榮。

與此同時,粵語歌壇上的史詩對決“譚張爭霸”也正式開始。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80年代,香港樂壇的大小獎項基本被譚詠麟、張國榮承包,兩家粉絲掐架愈加嚴重。

那時的唱片店老闆會在門口放個小黑板,記錄兩人的專輯銷量,以此刺激粉絲狂買唱片。

彼時的粵語歌,乘着偶像的東風,進一步開疆拓土。

然而,身處爭鬥漩渦中心的譚詠麟、張國榮卻已然不堪重負。

1986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現場,正當張國榮演唱時,臺下譚迷噓聲一片,直接蓋過了張國榮的歌聲。

隨後,數千粉絲在場外開啓羣毆模式,張國榮被困停車場長達6小時。

終於,1987年,譚詠麟宣佈不再參加任何音樂歌曲比賽的節目。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兩年之後,張國榮更絕一步,宣佈徹底閉麥。

此時,香港樂壇譚張爭霸的時代正式結束。

然而,熱心的張國榮,無意間已經爲後繼者鋪好了道路。

03

2003年,張國榮逝世,成就了他的一世風華,也成爲了萬衆心中的“意難平”。

在悼詞中,一個人如此寫道:“沒有了他,我好像失去了明燈,前路少了指引,黑暗中不再有人照明。

他就是四大天王中的歌神——張學友。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原來此前,隱退歌壇的張國榮,把張學友介紹給了自己的經紀人,一手鋪好了其通往“寶麗金一哥”的道路。

事實證明,張國榮不僅唱演俱佳,眼光也十分獨到。

在譚張的激流勇退之後,臺灣流行樂迅速崛起。此時一向自傲的港樂不堪落後,立即隆重推出“四大天王”,其中最早在歌壇打響名頭的便是張學友。

可以說,四大天王是時代的幸運產物。

那一時期,香港娛樂事業發展至巔峯時期,兩代殿堂歌手爲粵語歌開拓了廣闊市場,偶像工業逐漸成熟。

四大天王出現在了粵語歌壇的全盛期,也開啓了史無前例的追星狂潮。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1993年春晚上,著名演員趙麗蓉出演的小品《追星族》,背景牆上就貼着黎明、張學友的海報。

彼時,年輕人們的口頭禪是:

牀前劉德華疑是張學友舉頭望黎明低頭郭富城

港臺、內地、東南亞的大小街道都播放着《忘情水》和《吻別》,香港流行音樂輸出量到達頂峯。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然而,在持續了十年的屠榜之後,港樂忽如一夜狂風暴雨,傾瀉之後便一蹶不振。

在距離粵語流行元年的26年之後,張學友和黎明宣佈不再領取任何樂壇獎項;

劉德華雖然依舊堅持,卻在舞臺上聲音嘶啞;

王菲北上返京,結婚生子,淡出歌壇。

2000年,被稱爲港樂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04

有人將粵語歌的衰亡歸因爲後繼無人,其實裏面暗藏玄機。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就在四大天王時代過去之後,謝霆鋒依舊能在兩岸三地的流行歌壇上大殺四方,陳奕迅也一躍成爲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

不甘寂寞的譚詠麟更是“敕封”李克勤、古巨基、許志安和梁漢文爲“新一代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然而粵語歌壇如同一艘駛往灰燼的大航船,早已積重難返。

有人曾評價道:“並不是陳奕迅不夠天王,而是他沒有趕上香港的黃金時代。縱然異軍突起,也早已無力迴天,只留下繁華盛世之後的孤獨背影。”

在才人輩出的樂壇,粵語歌的衰亡緣故還需從興盛中尋找。

在粵語歌的黃金盛世,香港已經歷經了多年的經濟騰飛,發達的經濟環境吸引了衆多世界各地的人才。

那時香港不但有菲律賓的樂師,英國的經紀人,優秀的作曲人、歌手也願意到香港謀求發展。王菲和黎明都是北京人,在香港出道。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譚詠麟在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道內地流行樂壇是否已經超越香港,作爲曾經的代表人物,他直言

“絕對是,根本不能相比,因爲市場大。香港歌壇在華語樂壇中,曾經風光一時,直至資訊開始發達。從前內地市場還沒開放,很多臥虎藏龍,很多。他們只是欠缺包裝,以及有系統的推廣。”

也就是說,粵語歌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風靡亞洲,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香港經濟的繁榮。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但這次未免太天真

另一方面,當時的偶像工業屬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資本和追星族的目光集中在少數幾個人身上。

如今,熒屏上的偶像組合層出不窮,早已供過於求,四大天王早已分散成無數流星,散落其間。

可以說,四大天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由此看來,隨着香港盛世的遠去,全民偶像時代的衰落,即使劉德華能集齊昔日的四大天王,也難以重振盛極轉衰的粵語歌壇。劉天王英明一世,這一次未免想得太天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