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名魏延字文長,義陽人,深受劉備重用,劉備入川時,因多次征戰有功,魏延被封爲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之後,又封魏延爲鎮遠將軍,鎮守漢中,魏延鎮守漢中十年左右,曹魏從未敢來飯。龐統嫌棄孫權心胸狹窄,於是匿名去投靠劉備,劉備便讓龐統做了縣令,龐統嫌棄官銜太小,終日不問正事,劉備派張飛前去責問,龐統一口氣將百日公文全部搞定,張飛稟報劉備,劉備知道龐統有大才,飛馬來見,龐統嫌棄自己被冷落,讓劉備打酒,又讓劉備送自己離開,走的時候還要索取劉備的馬,劉備一一答應,龐統被感動最終留下來。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東漢末年了羣雄並起,逐鹿中原,拉開了三國序幕。三國中人才輩出,有地位顯赫位列三公的袁紹和袁術、一代梟雄曹操、江東小霸王孫策、漢室宗親劉備等等,他們的部將勇猛過人,驍勇善戰,軍師更是通天徹地、謀略過人,三國中人才濟濟,都爲着自己的志向相互廝殺、算計。亂世造就英雄,有很多人至今被傳頌,但也有人孤芳自賞、不可一世,因自己的一意孤行、不自量力也鬧出了很多笑話、付出慘痛代價,以下筆者簡要分析因不可一世、桀驁不馴慘死的五大名將。

第五名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自幼聰明好學,精通兵法謀略,與潁川水鏡先生稱兄道弟,水鏡先生也曾言,南州士子,無人可與龐統相提並論。徐庶也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赤壁之戰之所以東吳能夠取勝,也是得益於龐統進獻給曹操的連環計,讓曹操把所有戰船用鐵鏈綁在一起,結果被周瑜一把大火燒個精光。

赤壁之戰之後,龐統在周瑜追悼會上口出狂言:赤壁之戰,跟周公瑾一點關係沒有,若不是我龐統獻的連環計,你們都將成爲刀下之鬼。魯肅命令左右將龐統趕出去,諸葛亮知道龐統有大才便跟在後面,請龐統喫酒。但龐統嫌棄劉備沒家底,最終還是跟着魯肅去見吳侯孫權,但孫權因龐統辱罵周瑜不肯見。

龐統嫌棄孫權心胸狹窄,於是匿名去投靠劉備,劉備便讓龐統做了縣令,龐統嫌棄官銜太小,終日不問正事,劉備派張飛前去責問,龐統一口氣將百日公文全部搞定,張飛稟報劉備,劉備知道龐統有大才,飛馬來見,龐統嫌棄自己被冷落,讓劉備打酒,又讓劉備送自己離開,走的時候還要索取劉備的馬,劉備一一答應,龐統被感動最終留下來。

後來跟隨劉備入川,設計挑撥劉備與益州劉璋的矛盾,劉璋因害怕劉備奪取益州,在落鳳坡埋下伏兵,龐統因看出劉璋有詐故意與劉備換馬騎,剛到落鳳坡,就聽到敵軍狂喊:騎白馬的就是劉備,於是亂箭齊發,將龐統射成了馬蜂窩。龐統之死都是因爲他夜郎自大,若是他看出什麼問題,完全可以與劉備協商,或者採取其他策略,但龐統自恃能力非凡,最終慘死。

第四名王朗,本名王嚴,字景興。三國曹魏重臣,曹丕繼位時,王朗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睿繼位後,王朗取代華歆,被任命爲司徒、蘭陵侯。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命趙雲佯攻郿城,諸葛亮本人率大軍直取祁山,魏軍中計,諸葛亮連克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軍,蜀軍所向披靡。曹睿大驚,急忙派曹真爲大將軍,司徒王朗爲軍事,前去抵禦諸葛亮。

諸葛亮與曹真兩軍對峙,曹真本想率軍直接攻殺,被王朗制止,王朗要求親自會叫諸葛亮,揚言要說服諸葛亮,即使不能也要罵一罵諸葛村夫。於是諸葛亮與王朗相見:

王朗說:久聞先生大名,幸得相見,你既然知道天明不可爲爲何要興無名之師。

孔明說:我封招討賊,何爲無名?

王朗說:天數有變神奇更易,而歸有德之人,今我大魏皇帝,坐擁三分之二天下,帶甲百萬,萬民歸心,你爲何要逆天而行?

孔明大笑曰:你身爲漢室老臣,本以爲必有高論,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嚴諸位靜聽:

“吾素知汝所行:世據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應匡君扶國,安漢興劉,爲何反助曹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都欲食你肉,今幸天意不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汝既爲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五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叫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聽後,急火攻心,怒不打一處來,怒滿胸膛,大叫一聲,死於馬前。王朗不自量力,不做作不會死的那麼快,因此凡事要量力而行。

第三名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蜀國名將,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一起四處征戰。溫酒斬華雄一戰出名,關羽也是相當有實力的戰將,從來不畏懼任何人,在白馬坡斬顏良文丑時,都說他們是插標賣首,後來爲追隨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又讓關羽威聲大震。赤壁之戰後,劉備封關羽爲襄陽太守,劉備入川時,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雖然戰功赫赫,但相當孤芳自賞,桀驁不馴,孫權爲了和關羽結盟,願意同關羽聯姻,迎娶關羽之女賊兒媳,關羽大怒道:虎女焉能嫁給犬子,於是把使者趕出去,東吳從此痛恨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樊城之戰,率軍北伐,樊城被爲曹仁根本不是對手,於是曹操急忙派于禁、龐德前去支援,關羽趁着江南雨季,放水淹于禁大軍,于禁一敗塗地,後來投靠關羽,龐德被抓後寧死不屈,被關羽斬殺。曹操驚慌失措,急忙修書東吳,要求建立盟約,承諾把江南賞賜給孫權,與是東吳見利忘義,派呂蒙爲大都督,偷襲荊州,荊州失陷,關羽仍然夜郎自大,認爲荊州不可能丟,知道關平親自回去查看。於是不可一世的關羽因腹背受敵,最終敗走麥城,呂蒙窮追不捨,最終將關羽斬殺。關羽之死完全是他的不可一世、桀驁不馴造成的,如果關羽不四面樹敵,虛心與人交往,不會大意失荊州。可憐一代名將就此殞沒。

第二名魏延字文長,義陽人,深受劉備重用,劉備入川時,因多次征戰有功,魏延被封爲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之後,又封魏延爲鎮遠將軍,鎮守漢中,魏延鎮守漢中十年左右,曹魏從未敢來飯。但諸葛亮認爲魏延腦後有反骨,早晚必反,因此不敢重用,魏延也曾建議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但諸葛亮因道路崎嶇不宜行軍爲由拒絕。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爲先鋒。同年秋天,諸葛亮病重,因害怕魏延謀反,祕密召見楊儀馬代等,商議若魏延不聽調遣,要依計殺了他。

諸葛亮死後,祕不發喪,魏延果然不聽調遣,並且口出狂言:丞相雖死,還有我魏延,豈能因爲丞相一人而荒廢天下大事。於是魏延沿途燒燬橋樑,阻礙撤軍,楊儀見到魏延對他說:你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嗎?”,魏延大笑,軍中還有誰比我的功勞大,還有誰比我的武藝高強,於是大喊三聲:誰敢殺我。不料被後馬代大呵道:我敢殺你!一到砍下魏延頭顱。魏延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最終死於非命,飛揚跋扈沒有好下場吧。

第一名鄧艾,字士載,義陽人,曹魏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鄧艾可謂是文武全才,精通兵法,對曹魏也有很大建樹,對內興修水利,屯田養兵,對外多次抵禦姜維的北伐,鄧艾因功被封爲關內侯、討寇將軍,後來又升任爲陽城太守。 公元263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命鍾會率軍進攻姜維兩軍在劍閣相遇。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地區擊殺諸葛瞻父子,於是鄧艾一路暢通無阻,直逼成都,劉禪因兵微將寡,率文武百官想鄧艾投降,蜀國滅亡。

鄧艾也成了滅蜀第一人,但此任自恃功高,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蜀中官吏,未經許可又任命劉禪爲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爲奉車督尉,蜀漢羣臣幾乎都被任命。鄧艾還在綿竹地區修築高臺,以此宣揚自己的功勞,並且對蜀中的官員說:幸虧遇到我鄧艾,否則你們都會成爲刀下鬼。鄧艾居然說姜維是一時的英雄豪傑,遇到我之後就只能窮途末路。

鍾會早就看鄧艾不順眼,又怕鄧艾搶了頭功,因此向司馬昭稟報鄧艾在蜀中所作所爲,並揚言鄧艾意圖謀反,擴建軍隊。司馬昭對鄧艾鍾會都有提防之心,也害怕鄧艾功高蓋主,因此派監軍衛灌前去捉拿鄧艾父子,並在綿竹地區斬殺鄧艾父子,鄧艾在洛陽的家眷也一起被殺。鄧艾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最終招致殺身之禍。由此可見,驕傲裝蒜必然會有禍端,《三國志》記載:

鄧艾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懸馬市,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嘆息。

你是如何看待不可一世、孤芳自賞的五位將軍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