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曝光16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网络图)

由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多次检查不达标,北京市某公司前后共被环境部门处以210万元罚款,成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曝光的2018年16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中,罚处金额最高的案例。

为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2月25日,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通报会曝光了2018年涉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其他四大类共10起固定源环境违法典型案例,曝光移动污染源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为5类共6起。

据市环境监察总队综合科科长王延奎通报,在大气类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中,2018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北京美通印刷有限公司多次进行现场检查和检测,对于该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超标的违法行为,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其前后共处以210万元罚款。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固定源生态环境执法共立案4929起,处罚金额22956.2万元。其中,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2279起,处罚金额6241.6万元;水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407起,处罚金额9201.5万元;固废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987起,处罚金额1467.5万元。

在移动源罚处上,据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副主任刘金福通报,北京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将近45万元的罚款,占据移动源环境违法六大典型案例之首。据介绍,2018年6月4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北京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检查,通过现场配置核查,发现销售的三款机型未在北京市环保目录内。依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超过13万元,并处货值金额0.5倍罚款近45元,共计超过58万元。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此前数据,2018年全市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16.8万辆次,立案处罚排放超标车32.5万辆次,处罚量是2017年的5.6倍;检查非道路机械15868台次,立案处罚排放超标机械1851台次,处罚量是2017年的3倍。

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队长赵志威指出,在2019年环境执法工作上,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转变,同时围绕大气、水和土壤三个重点,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在重点时间采取重点措施,开展执法工作。

“移动源特别是以重型柴油车为代表的移动源在污染来源中占比依然较高,为加强闭环管理,我们已经在黑名单库内重点记录了15万辆超标排放车辆,后续将将进行入户检查,对反复、多次超标的车辆加大打击力度。”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主任刘子建表示。同时还要消灭“双高”执法模式。他指出,“双高”即违法率高的运输类企业、重复超标次数高的车辆,今后的移动源执法将重点瞄准双高执法,加大对机动车氮氧化物和OBD的检查,利用遥测筛查提高执法精准性和效率。

此外,京津冀区域联动治理走向纵深也成为必答题。市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李斌指出,2019年将在2018年区域联动的基础上,将京津冀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动省级之间的联动执法走向区域之间相邻的市区共同执法,同时联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