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曝光16起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網絡圖)

由於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多次檢查不達標,北京市某公司前後共被環境部門處以210萬元罰款,成爲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曝光的2018年16起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中,罰處金額最高的案例。

爲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行爲,對違法行爲形成震懾,2月25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新聞通報會曝光了2018年涉及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以及其他四大類共10起固定源環境違法典型案例,曝光移動污染源環境違法典型案例爲5類共6起。

據市環境監察總隊綜合科科長王延奎通報,在大氣類環境違法典型案件中,2018年,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對北京美通印刷有限公司多次進行現場檢查和檢測,對於該公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超標的違法行爲,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對其前後共處以210萬元罰款。

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固定源生態環境執法共立案4929起,處罰金額22956.2萬元。其中,大氣環境類違法行爲立案處罰2279起,處罰金額6241.6萬元;水環境類違法行爲立案處罰407起,處罰金額9201.5萬元;固廢環境類違法行爲立案處罰987起,處罰金額1467.5萬元。

在移動源罰處上,據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副主任劉金福通報,北京小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將近45萬元的罰款,佔據移動源環境違法六大典型案例之首。據介紹,2018年6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對北京小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進行檢查,通過現場配置覈查,發現銷售的三款機型未在北京市環保目錄內。依據《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責令停止違法行爲,沒收違法所得超過13萬元,並處貨值金額0.5倍罰款近45元,共計超過58萬元。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此前數據,2018年全市人工檢查重型柴油車216.8萬輛次,立案處罰排放超標車32.5萬輛次,處罰量是2017年的5.6倍;檢查非道路機械15868臺次,立案處罰排放超標機械1851臺次,處罰量是2017年的3倍。

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隊長趙志威指出,在2019年環境執法工作上,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加強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爲的查處力度,促進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方式綠色化的轉變,同時圍繞大氣、水和土壤三個重點,突出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在重點時間採取重點措施,開展執法工作。

“移動源特別是以重型柴油車爲代表的移動源在污染來源中佔比依然較高,爲加強閉環管理,我們已經在黑名單庫內重點記錄了15萬輛超標排放車輛,後續將將進行入戶檢查,對反覆、多次超標的車輛加大打擊力度。”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主任劉子建表示。同時還要消滅“雙高”執法模式。他指出,“雙高”即違法率高的運輸類企業、重複超標次數高的車輛,今後的移動源執法將重點瞄準雙高執法,加大對機動車氮氧化物和OBD的檢查,利用遙測篩查提高執法精準性和效率。

此外,京津冀區域聯動治理走向縱深也成爲必答題。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李斌指出,2019年將在2018年區域聯動的基礎上,將京津冀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推動省級之間的聯動執法走向區域之間相鄰的市區共同執法,同時聯合打擊違法犯罪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