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 牧溪 鸟荷图 藏于日本。牧溪《老子图》 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史书并不会记住所有伟大的灵魂,至少在中国绘画史上,遗漏于流派与声名之外的,就有这么一个画家。

在日本人眼里,对中国画的审美有个标杆——牧溪。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牧溪《老子图》 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也许你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在中国滚滚历史尘埃中,几乎销声匿迹。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说得较多,可是,这本书在中国已亡佚,仅有日本保存手抄本,也不记载生卒年月,寥寥数语,不到两百字:

“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一日造语伤贾似道,广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帐为之绝品,后世变事释,圆寂于至元间。江南士大夫家今存遗迹,竹差少,芦雁木多赝本。今存遗像在武林长相寺中,有云:爱于此山。”

除此之外,在古代画论和如今有关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科普类书籍中,几乎都看不到他的名字。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再多一些的资料,都是对他画作的批评。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宋 牧溪 鸟荷图 藏于日本



但到了日本,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牧溪是中国画家里,最受日本重视和喜爱的,他们把牧溪视作最伟大的画家,称他是“整个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唐朝末年,随着遣唐使制度的废止,中日往来曾暂时告一段落。10世纪开始,宋日之间恢复贸易,到牧溪生活的南宋时,宋日贸易日益繁荣,大量的中国陶瓷、织物、香料和绘画流入日本。

虽然彼时牧溪在中国的评价并不高,但颇得日本人的喜欢,大部分画作都被他们带回日本。后来,日本幕府将收藏的中国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牧溪的画被归为上上品。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日本京都大徳寺藏牧溪画作

如今,除故宫一卷《写生蔬果图》,台北故宫一卷《花果翎毛图》外,牧溪传世的一百多幅真迹都收藏在日本。

这是牧溪最受世人推崇的一幅画,《六柿图》,极富禅宗意味。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六柿图》,牧溪(传),南宋



墨色单纯透明,造型厚实圆满而又不失空灵,充满禅意。柿子六只,两旁两只用墨线画成,一如白描;中间用阔笔蘸墨抹扫,成两斜置,两平放,斜放者墨稍淡,平放者墨稍浓,墨色浓淡表现阴阳明暗。笔墨变幻无穷,隐藏不少玄妙。

在西方艺评人看来,“有一种介于自觉与即兴之间的关系”,同时并存,却表现得很自然。虽寥寥数笔,却贯注了对生命的深刻体验,而不是仅仅关注于物象的外在特征,这也是真正的东方艺术的精髓——画面空阔明净,六个柿子有聚有散,错落有致但并不凌乱。造型中流露出了简约,朴拙,静远,淡泊的禅思。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正如艺术学者李霖灿所说:“宇宙可以过去,但牧溪笔下的这几枚柿子却会万古长存。每一个观众都会一见不忘,留下永不泯灭的印象,这正是‘人生短、艺术长’的最好注脚。”

除了《六柿图》,牧溪的《潇湘八景图》还影响了日本的庭园设计。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牧溪《潇湘八景图》部分


此图描绘了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的八种风景。八幅图中虽有四卷散佚,但留存于世的四卷都被珍藏供奉了起来。其一为《烟寺晚钟图》,被列为“国宝”,藏于东京白金台的富山纪念馆明月轩中;其二为《渔村夕照图》,亦为“国宝”,藏于东京青山的根津美术馆;其三为《远浦归帆图》,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院;其四为《平沙落雁图》,也是“重要文化财”,藏于出光美术馆。

琵琶湖畔著名的近江八景,和神奈川县内的金泽八景都是典型的模仿《潇湘八景图》的作品。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金泽八景



可是,这么受邻国推崇的牧溪,在国内为什么就是不红?甚至有人因而感慨“日本远比中国识货”。

其实不是的。

在习惯了翻着白眼的八大,见多了齐白石笔下各种瓜果蔬菜、昆虫家禽,再返回头来看牧溪的画,自然不觉得奇怪,反而会生出悠远超然的感觉。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齐白石笔下的白菜



但宋代主流的绘画风格,是工致的工笔,是风格华丽细腻的院体,讲究法度、追求逼真,重视形神兼备,牧溪的路子自然不被看重。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局部



随后的元代,失意的知识份子们寄情书画,文人画达到高峰,成为社会主流审美。文人画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

文人画多表现山水,入画的花木也是松柏、梅兰竹菊这些有“高贵品格”的品种,反观牧溪的画作,蜻蜓、萝卜、柿子……文人画家们自然也要将他拒之门外,再顺带斥责一声“诚非雅玩”。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栗图》(部分),牧溪(传),南宋



但到了日本以后,就不一样了。当时的日本,需要牧溪的画。

日本的12世纪到14世纪,佛教的禅宗在权力之争、精神需求以及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日本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牧溪《莲燕图》



镰仓幕府的将军夺取了政权,在争夺政治权力的过程中也急于掌控宗教权力。而日本原有的旧佛教实际上是一种贵族佛教,代表着朝廷公家的势力。这样,来自中国的与日本旧佛教没有直接关系的禅宗,便具有了极大的利用价值,对急于摆脱旧的佛教势力的幕府统治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牧溪《虎》



此外,由于长年的社会动荡和持续战乱,带来了生灵涂炭和人们内心的惶惑不安。世家公卿满怀着盛世难再的悲哀;武士们驰骋沙场,生死茫茫;百姓们面对山河破碎、政权更迭,更是无所适从。整个社会心态呈现为皇室贵族的末世思想、武士阶级的信仰渴求以及平民百姓的无常观念。不同阶级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需求某种精神的安慰和支撑,寻找某种超乎自然而又神秘强大的力量。这时,烂熟于中国南宋的禅宗思想,终于在日本找到了发展和普及的最为适宜的土壤。

所以,牧溪在邻国火了。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牧溪《老虎图》



虽然牧溪的画作不为南宋人所欣赏,于中国艺术史来说诚然有沧海遗珠之憾,但受到邻国东瀛的推崇备至与悉心保护,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正是因为有了在日本的地位,牧溪的画作才能得以流传下来,并在今天让更多人不分国籍、民族或肤色,都能欣赏到触动人心的永恒之美。

被日本人“奉若神明”的中国宋画大师,其实是他

牧溪《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