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2017年的夏天,第四次走上邀请展舞台的以色列盖谢尔剧院,用一部《我,堂吉诃德》讲述了一个白日梦想家的伟大和失落。那个充满欢笑与泪水,掌声与喝彩的夜晚今天依旧历历在目。关于这位邀请展“老朋友”的故事,恐怕讲上许久也未必能讲完。今夏,第五年回归首都剧场之“家”的盖谢尔,将在舞台上演伊凡•屠格涅夫最伟大的小说《父与子》。导演耶海兹克尔·拉扎罗夫将带领从《唐璜》、《耶路撒冷之歌》、《乡村》、《我是堂吉诃德》一路走来的盖谢尔大胆剖析横亘在父辈与子辈、过往与现实、传统与革命之间的巨大鸿沟。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著名导演叶甫根尼·阿尔耶带领一群勇敢的俄罗斯演员移民到以色列,并在一番辗转后创建了盖谢尔剧院。这家由移民组成的剧院在伊拉克的导弹攻击下演出,穿着戏服从舞台跑向防空洞。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怀揣着戏剧梦想和对艺术的执着,用近三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戏剧品牌——既饱含俄罗斯戏剧的传统,又具备当代艺术的革新创造。“盖谢尔”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桥梁”,而盖谢尔剧院已然成为了以色列与俄罗斯文化交流的桥梁。《纽约时报》曾称赞它为“世界上最伟大也最重要的剧团之一。”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2013年的《唐璜》拉开了盖谢尔在首都剧场演出的序幕。放荡不羁又桀骜迷人的“唐璜”在舞台上成为了嘲讽虚伪社会的反抗英雄。白色的幕布在他身后瞬间变成蔚蓝大海,红与黑的色彩冲突中古典与现代的元素交错登场,为这个家喻户晓的古典故事赋予了深刻的当代意义。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2014年的《耶路撒冷之鸽》讲述了一个中东战火中由信鸽传递爱与信念的动人故事。临死前放飞的信鸽、送给爱人最后的礼物,简洁的舞台布景用黑暗与光明的冲突让真挚的情感在战争的硝烟中如白鸽般圣洁可贵。当温暖的光晕透过白色绸缎在舞台上幻化出振翅欲飞的“鸽子”时,那份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如同鸽哨在剧场里久久回荡。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超高的人气让盖谢尔连续三年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2015年的《乡村》通过一个“孩子”的天真视角,再现了以色列一个小村庄在战争中的喜怒哀乐,从细微之处窥见整个犹太民族的动荡和苦难史。诗意的舞台、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民族历史和苦难中仍旧热爱生活的民族性格是盖谢尔自始至终打动人心的宝藏。《乡村》在邀请展演出后的巨大反响促成了之后2016年这部作品在中国的巡演。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时隔一年之后的2017年,盖谢尔和导演叶甫根尼·阿尔耶以一部《我,堂吉诃德》再度点燃了京城戏剧圈。一个充满疯癫和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用不可动摇的信仰和纵使被世界嘲笑为疯子也绝不改变的精神气力展现出了对于伟大境界的毕生追求。从冰冷的牢房到青葱的草原,风车化作巨人,绵羊幻作军队,旅店变身城堡,妓女化身圣女,舞台构建出的奇幻空间让人仿佛置身堂吉诃德的梦境之中,度过一个与世隔绝夜晚。演出大获成功,并获得由2018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北京2017年最佳引进话剧奖”。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当我们谈及盖谢尔剧院七年间给中国观众留下的难忘记忆时,就不得不谈到盖谢尔当之无愧的男主人公萨沙•德米多夫。他是《唐璜》里的反叛世俗的情圣“唐璜”,是《乡村》中的智商只有10岁的小男孩“尤西”,也《我是堂吉诃德》中终其一生梦想成为英雄的“堂吉诃德”。他是盖谢尔剧院的元老,也是建院以来从未改变的“台柱子”,台下腼腆安静的他在戏剧的一方天地里爆发着无限的能量,演绎的众多角色真正成为了转动整个舞台的核心,为首都剧场的观众留下一个个迷人的身影。毕业于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萨沙,除戏剧之外,还出演了众多电视电影作品,在以色列有着极大的票房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年过60的萨沙在舞台上依旧风流倜傥,当被问道如何保持年轻时,他的回答异常简单——“演戏”。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这个7月,萨沙将再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在《父与子》中代表捍卫传统根基和道德观的“父辈”,与强硬拒绝过时权威、陷入虚无主义的“子辈”展开讨论,探究深层次的代际冲突。两代人在亲情的牵绊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中将面临怎样的风暴?盖谢尔剧院将用一部戏的时间,给出自己的答案。

#发现以色列##戏剧# | 七月,我们在北京看《父与子》

剧情梗概

改编自伊凡·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话剧《父与子》,着力以现代的方式展现两代人间的冲突:父辈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尊崇的价值观与文化,但子辈推崇无信仰、无艺术,无家庭、无情感的虚无主义,两代人间的冲突象征着19世纪青年心中涌动的革命情怀。作品在探寻过往与当下、虚无与保守、万物与皆空的共通点中,探究更深层次的代际冲突。

演职人员

原著:伊凡·屠格涅夫

编剧、导演、舞美设计:耶海兹克尔·拉扎罗夫

中文剧本翻译:尚晓蕾

舞美执行:祖海尔·斯赫费尔

灯光设计:纳达瓦·巴尔内亚

服装设计:阿林·拉扎罗夫

歌曲《女人》音乐创作:弗里德里克·肖邦、奥拉维尔·阿德纳尔斯

音效设计:迈克尔·韦斯伯德

台词副指导:约尼·卢卡

视频指导:耶海兹克尔·拉扎罗夫

视频设计:拉恩·斯拉温

视频播放:斯坦尼斯拉夫·莱沃

导演助理:伊连娜·奥尔洛夫

演 员:莱昂·米基、艾伦·弗里德曼、以色列(萨沙)·德米多夫、多伦·塔维瑞、鲍里斯·

哈诺夫、菲拉·坎特、内塔·施皮格尔曼、露尼·伊娜夫、塔利亚·奥萨奇、莉莲·露丝、叶夫根

·泰莱茨基、保罗·毛拉

演出时间

演出时间:2019年7月18日—20日 19:30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希伯来语演出,配有中英双语字幕

有兴趣的朋友可通过人艺票务中心订票


版权与创作声明

1. 本文原标题为:“濮哥”偶像再登邀请展 不容错过的“盖谢尔”|《父与子》今日开票

2. 文章转自北京人艺,文案版权归人艺所有

3. 文章所用照片由人艺提供,版权归人艺所有

4. 配图制作版权归以色列大使馆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