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2017年的夏天,第四次走上邀請展舞臺的以色列蓋謝爾劇院,用一部《我,堂吉訶德》講述了一個白日夢想家的偉大和失落。那個充滿歡笑與淚水,掌聲與喝彩的夜晚今天依舊曆歷在目。關於這位邀請展“老朋友”的故事,恐怕講上許久也未必能講完。今夏,第五年迴歸首都劇場之“家”的蓋謝爾,將在舞臺上演伊凡•屠格涅夫最偉大的小說《父與子》。導演耶海茲克爾·拉扎羅夫將帶領從《唐璜》、《耶路撒冷之歌》、《鄉村》、《我是堂吉訶德》一路走來的蓋謝爾大膽剖析橫亙在父輩與子輩、過往與現實、傳統與革命之間的巨大鴻溝。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著名導演葉甫根尼·阿爾耶帶領一羣勇敢的俄羅斯演員移民到以色列,並在一番輾轉後創建了蓋謝爾劇院。這家由移民組成的劇院在伊拉克的導彈攻擊下演出,穿着戲服從舞臺跑向防空洞。他們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中,懷揣着戲劇夢想和對藝術的執着,用近三十年時間打造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戲劇品牌——既飽含俄羅斯戲劇的傳統,又具備當代藝術的革新創造。“蓋謝爾”一詞在希伯來語中意爲“橋樑”,而蓋謝爾劇院已然成爲了以色列與俄羅斯文化交流的橋樑。《紐約時報》曾稱讚它爲“世界上最偉大也最重要的劇團之一。”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2013年的《唐璜》拉開了蓋謝爾在首都劇場演出的序幕。放蕩不羈又桀驁迷人的“唐璜”在舞臺上成爲了嘲諷虛僞社會的反抗英雄。白色的幕布在他身後瞬間變成蔚藍大海,紅與黑的色彩衝突中古典與現代的元素交錯登場,爲這個家喻戶曉的古典故事賦予了深刻的當代意義。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2014年的《耶路撒冷之鴿》講述了一箇中東戰火中由信鴿傳遞愛與信念的動人故事。臨死前放飛的信鴿、送給愛人最後的禮物,簡潔的舞臺佈景用黑暗與光明的衝突讓真摯的情感在戰爭的硝煙中如白鴿般聖潔可貴。當溫暖的光暈透過白色綢緞在舞臺上幻化出振翅欲飛的“鴿子”時,那份對和平與幸福的嚮往如同鴿哨在劇場裏久久迴盪。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超高的人氣讓蓋謝爾連續三年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2015年的《鄉村》通過一個“孩子”的天真視角,再現了以色列一個小村莊在戰爭中的喜怒哀樂,從細微之處窺見整個猶太民族的動盪和苦難史。詩意的舞臺、真摯的情感、深沉的民族歷史和苦難中仍舊熱愛生活的民族性格是蓋謝爾自始至終打動人心的寶藏。《鄉村》在邀請展演出後的巨大反響促成了之後2016年這部作品在中國的巡演。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時隔一年之後的2017年,蓋謝爾和導演葉甫根尼·阿爾耶以一部《我,堂吉訶德》再度點燃了京城戲劇圈。一個充滿瘋癲和悲劇色彩的英雄形象,用不可動搖的信仰和縱使被世界嘲笑爲瘋子也絕不改變的精神氣力展現出了對於偉大境界的畢生追求。從冰冷的牢房到青蔥的草原,風車化作巨人,綿羊幻作軍隊,旅店變身城堡,妓女化身聖女,舞臺構建出的奇幻空間讓人彷彿置身堂吉訶德的夢境之中,度過一個與世隔絕夜晚。演出大獲成功,並獲得由2018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組委會頒發的“北京2017年最佳引進話劇獎”。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當我們談及蓋謝爾劇院七年間給中國觀衆留下的難忘記憶時,就不得不談到蓋謝爾當之無愧的男主人公薩沙•德米多夫。他是《唐璜》裏的反叛世俗的情聖“唐璜”,是《鄉村》中的智商只有10歲的小男孩“尤西”,也《我是堂吉訶德》中終其一生夢想成爲英雄的“堂吉訶德”。他是蓋謝爾劇院的元老,也是建院以來從未改變的“臺柱子”,臺下靦腆安靜的他在戲劇的一方天地裏爆發着無限的能量,演繹的衆多角色真正成爲了轉動整個舞臺的核心,爲首都劇場的觀衆留下一個個迷人的身影。畢業於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薩沙,除戲劇之外,還出演了衆多電視電影作品,在以色列有着極大的票房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年過60的薩沙在舞臺上依舊風流倜儻,當被問道如何保持年輕時,他的回答異常簡單——“演戲”。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這個7月,薩沙將再次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在《父與子》中代表捍衛傳統根基和道德觀的“父輩”,與強硬拒絕過時權威、陷入虛無主義的“子輩”展開討論,探究深層次的代際衝突。兩代人在親情的牽絆和價值觀的激烈衝突中將面臨怎樣的風暴?蓋謝爾劇院將用一部戲的時間,給出自己的答案。

#發現以色列##戲劇# | 七月,我們在北京看《父與子》

劇情梗概

改編自伊凡·屠格涅夫同名小說的話劇《父與子》,着力以現代的方式展現兩代人間的衝突:父輩竭盡全力保護自己尊崇的價值觀與文化,但子輩推崇無信仰、無藝術,無家庭、無情感的虛無主義,兩代人間的衝突象徵着19世紀青年心中湧動的革命情懷。作品在探尋過往與當下、虛無與保守、萬物與皆空的共通點中,探究更深層次的代際衝突。

演職人員

原著:伊凡·屠格涅夫

編劇、導演、舞美設計:耶海茲克爾·拉扎羅夫

中文劇本翻譯:尚曉蕾

舞美執行:祖海爾·斯赫費爾

燈光設計:納達瓦·巴爾內亞

服裝設計:阿林·拉扎羅夫

歌曲《女人》音樂創作:弗裏德里克·肖邦、奧拉維爾·阿德納爾斯

音效設計:邁克爾·韋斯伯德

臺詞副指導:約尼·盧卡

視頻指導:耶海茲克爾·拉扎羅夫

視頻設計:拉恩·斯拉溫

視頻播放:斯坦尼斯拉夫·萊沃

導演助理:伊連娜·奧爾洛夫

演 員:萊昂·米基、艾倫·弗裏德曼、以色列(薩沙)·德米多夫、多倫·塔維瑞、鮑里斯·

哈諾夫、菲拉·坎特、內塔·施皮格爾曼、露尼·伊娜夫、塔利亞·奧薩奇、莉蓮·露絲、葉夫根

·泰萊茨基、保羅·毛拉

演出時間

演出時間:2019年7月18日—20日 19:30

演出地點:首都劇場

希伯來語演出,配有中英雙語字幕

有興趣的朋友可通過人藝票務中心訂票


版權與創作聲明

1. 本文原標題爲:“濮哥”偶像再登邀請展 不容錯過的“蓋謝爾”|《父與子》今日開票

2. 文章轉自北京人藝,文案版權歸人藝所有

3. 文章所用照片由人藝提供,版權歸人藝所有

4. 配圖製作版權歸以色列大使館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