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參觀完特別策劃的《富嶽三十六景》下樓,一層和二層是美術館的常設展,展出了浮世繪所用的各種工具以及印製的全部過程,還有北齋其他時期創作的不同作品。美術館的三層和四層主要展示了葛飾北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這些作品尺寸都不大,是一系列彩色木刻版畫作品,描繪了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遠眺富士山看到的景色。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耕香偶記·東京葛飾北齋美術館

文/呂歡呼


來東京,住在墨田區兩國東京第一酒店。

一進酒店大堂,就看到電梯邊一張豎在畫架上熟悉的精緻小海報,是美術史上非常著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裏》。仔細看了介紹,得知葛飾北齋美術館正在舉辦葛飾北齋的特別展。

在地圖上看,葛飾北齋美術館和我們住的地方非常近,就抽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一家人慢慢地溜達過去。

東京葛飾北齋美術館設在地鐵兩國車站附近的一個區立公園內,它的周圍是一些普通的住宅,非常幽靜。

建築背對着的是一條高架鐵路,時不時會有電車通過,高架鐵路下面有一些賣水果和雜物的小店鋪,可能是上班時間,並沒有多少顧客。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北齋本人出生於墨田,並且在這裏生活了大半輩子。

公園裏有兒童滑梯、蹦牀、沙子還有戲水池,戲水池不大,上面還有座小小的石板橋,幾個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靜靜地玩耍,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美術館和周圍環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沒有一點的不和諧。

日本共有三個葛飾北齋美術館,另外兩個在長野縣和島根縣。墨田的葛飾北齋美術館是東京地區唯一一個葛飾北齋的個人美術館。

葛飾北齋美術館外觀非常現代,看起來像一個大寫的“M”形,外立面用的是可以反光的鋁製板材,但是並不刺眼。

這座建築是由日本普利茲克獎獲得者、SANAA 建築事務所的創始人之一妹島和世設計的。設計者別具匠心,在整個大的“M”形之中,留出了幾條三角錐形的縫隙。這些位於各個不同方向的縫隙被設計成美術館的出入口,對於豐富建築外立面的光影變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一個如此大體量的建築顯得不是那麼笨重,設計十分巧妙。

還有一點非常有趣,就是當你在建築內部觀展的時候,可以隨着折面的角度轉換和視點遊離,透過這些縫隙看到位於附近的東京街景,使美術館的展示空間變得更加生動,可以移步換景,不再是一個無趣的封閉觀展空間。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在這些玻璃旁邊,還擺上了和展覽相關的人物的剪影,渲染展覽的氣氛。

葛飾北齋美術館佔地七百多平米,一共四層。

我們去時正好趕上海報上宣傳的專門策劃的特別展。我們買了通票,乘電梯直接上到四層,然後從上到下一層層觀看。

我們上次來東京時曾參觀過中村不折書道博物館,那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日式小院。而葛飾北齋美術館則是一個完全西式的現代美術館。

美術館的三層和四層主要展示了葛飾北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這些作品尺寸都不大,是一系列彩色木刻版畫作品,描繪了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遠眺富士山看到的景色。

北齋一生創作了大量和富士山相關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的初版只有三十六景,當時因其色彩明亮和受歐式畫風的影響而大受歡迎,於是後來又追加了十景,最終整個系列包括了四十六景。很幸運的是,這次特別展這個系列的作品全部展出。

這組作品是他七十歲時創作的,其中多數作品富士山並不作爲重點刻畫的對象,而往往是在後景中若隱若現,作爲一種精神性或象徵性的存在。

北齋主要描繪的是江戶時代富士山下人們的生活場景,有的是捕魚,有的是行旅,有的是造屋,有的是賞雪、觀海、登山,對酒當歌,反映了當時普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這組作品構圖簡潔,極其富有裝飾性,運刀如筆,線條非常流暢。所用顏色也不復雜,基本以花青、淺赭爲主,部分輔以淺黃、墨綠等色,有一種靜謐、清新的美感。

此次展出的《富嶽三十六景》中最著名的有《凱風快晴》《神奈川衝浪裏》《駿州江尻》等作品。

《凱風快晴》作於1830年到1831年,放在展廳入口的最中間,畫面呈三角形構圖,一反其他作品以富士山爲背景的做法,反以富士山爲主要表現對象,佔據了畫面近一半的面積,赭紅色的山體穩穩地矗立在畫面上,近處是密密的樹木,遠處是廣闊的大海,海的顏色越往遠處越深,整張作品非常簡潔,近乎抽象,只有山、海、樹、浪四個元素,卻有無限的張力。

《神奈川衝浪裏》更爲普通大衆所熟知,反覆被印刷和選入畫冊,幾乎可以說是浮世繪的象徵。前面提到的此次展覽的海報也正是用的這幅作品。此作以神奈川的浪爲主要表現對象,用俯視的感覺畫出大海中的巨浪翻卷而起,激起無數的浪花,那一瞬間的力量洶湧而來,兩隻狹長的小船被裹挾在浪中,船上的人在奮力前行,遠處是隱隱的富士山,展現了自然和人類的另一種關係。我們一家爲了這幅作品曾經專門去過神奈川,去的時候也是冬天,當時海風極大,吹在臉上生疼生疼的,衣服在翻飛,浪花不斷擊打着海岸,的確是有畫面上那種極強的衝擊感覺。

在神祕的大海上,感覺人類的力量無奈又渺小。

和《凱風快晴》《神奈川衝浪裏》並稱的《山下白雨》則更加幾何化、抽象化,畫面上的富士山面積更大,顏色更深,看起來也更加莊嚴雄偉,遠處的白雲作了圖案化的處理,與黑褐色的山形成強烈的對比。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有研究者認爲,《富嶽三十六景》中的《駿州江尻》更有代表性。

這幅畫刻畫比較具體,北齋先用最簡單的幾何線條勾勒出美麗的富士山,畫面的主要表現對象是在大風天氣中趕路的人們。有的人頭上的斗笠被吹走,而有的人手中的紙被吹得漫天飛舞。風是沒有固定形態的,但他的畫通過其他元素的運用和氣氛渲染,卻能形象生動地表現風的猛烈。北齋這種對瞬間感的藝術表現,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這次展覽不僅全部展出了《富嶽三十六景》,還有它的姊妹篇,以繪本形式出版的《富嶽百景》。

《富嶽百景》就其整體的藝術性而言,在江戶時代所有繪本中也是翹楚。

北齋在《富嶽百景》的跋文中,寫下他那段舉世聞名的話:“七十歲以前的作品其實都不值一提。到七十三歲時,我對鳥類、昆蟲、魚類的結構及草木的形態充滿靈感。八十六歲時,我將在藝術上略有成就。九十歲時,我不再將情感隱藏起來。百歲之際也許能達到神妙的境界。百十歲時,僅僅一個點或一條線都被賦予了生命。請掌握長壽之神確認我所言。”

我們參觀完特別策劃的《富嶽三十六景》下樓,一層和二層是美術館的常設展,展出了浮世繪所用的各種工具以及印製的全部過程,還有北齋其他時期創作的不同作品。

女兒朱灣對印製浮世繪的種種工具甚是喜歡,看到那麼多刀很是羨慕。

葛飾北齋十四歲就開始學習雕版印刷,活了九十多歲,他一生的創作時間長達七十餘年,涉獵的繪畫題材多種多樣,鳥獸魚蟲、佛像人物、山川草木、田漢村姑等都有描繪。有小幅作品,也有數塊大板拼起來的宏幅鉅製,其中以《北齋漫畫》最有影響。

在《北齋漫畫》中,北齋描繪各種形體時,根據情況不同,分別使用不同的表現方法,特別是人物的各種姿勢和表情。在描繪的內容上,既有人們的喜怒哀樂,也有鳥獸蟲魚、山川草木,甚至還有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器物,可以稱的上是一部繪畫版的百科全書。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這部叢書共有十五卷,直到北齋去世以後纔出版完,對後世影響很大,很多人認爲《北齋漫畫》是日本現代漫畫作品的鼻祖。

葛飾北齋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使用過的名號極多,尤其是早期,過一段時間就會換一個名號。

據說當時浮世繪名家的名號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商號,是可以轉讓的。

其簽名的手法也有一個轉換的過程,他運用中國古代“一筆”畫的方法,署名“北齋改爲一筆”“前北齋爲一筆”,以區分不同時期風格不同的作品。

天曙在詩中寫道:“北齋興到凱風來,色簡平塗雅意賅。浮世深情求一筆,富山百景墨田裁。”

葛飾北齋一生都在潛心創作,名噪一時,但浮世繪是一種商業繪畫,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時會有新的畫家湧現出來,更受大衆歡迎,所以他的晚年境況並不太好。

那個時候,隨着新的浮世繪畫家被逐漸推崇,他的作品在當時的市場上已經不受歡迎。

儘管如此,葛飾北齋在世界美術史上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與喜多川歌麿、安藤廣重被後世尊爲“浮世繪三大家”。

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凡·高、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其實,許多西方畫家對東方藝術的理解,是間接地“從浮世繪開始的”。


呂歡呼:神奈川的巨浪·葛氏北齋美術館



在展廳的出口,有一個房間專門做了表現他晚年生活的電子蠟像,可以展示簡單的動作,邊上是他的女兒在服侍他作畫。

他的家中陳設簡單,在寒冷的冬天,他披着一牀被子在作畫,地上全是廢棄的紙團。

朱灣被這個雕塑深深感動,覺得老年的葛飾北齋和他的女兒很可憐,又佩服老人作畫的毅力。

從展廳出來,一層有一個房間循環播放着浮世繪的製作過程,不少人在耐心觀看。

我們也坐下來,完整地學習了一遍。

邊上另有一處開放式的紀念品店,都是根據北齋浮世繪作品設計的衍生品。有巧克力、筆記本、衣服、水杯等,精緻又美觀。

(本文作者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雜誌書畫院創作部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