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魯菜、川菜、浙菜、蘇菜

徽菜、粵菜、湘菜、閩菜

湊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這八大菜系裏有的菜名

更是讓人摸不着頭腦

可以說是名不副實

比如說:

老婆餅裏沒有老婆

夫妻肺片裏沒有夫妻更沒有肺

驢打滾裏沒有驢

螞蟻上樹裏面沒有螞蟻

今天一起來盤點那些名不副實的菜品吧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驢打滾——太監“小驢”失手把面糕掉入麪缸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喫之一

原名叫豆麪糕

相傳1888年

慈禧遊玩頤和園後頓感飢餓

責令總管李蓮英通知御膳房趕快備餐

慌忙中太監小驢兒

不慎將豆麪糕掉入麪缸

不知所措的小驢兒撿起來

就跟着李總管送了過去

慈禧見後就問李蓮英:

這個沒喫過,叫什麼名

李蓮英敏想片刻後機智回答:

這個叫驢打滾

從此以後,北京便有了驢打滾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驢打滾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老婆餅——潮州老婆做的餅

相傳在廣州茶樓裏

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

帶了店裏各式各樣的

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喫

他老婆喫後嫌棄地說:

沒一樣比得上我孃家的冬瓜角!

這位‍師傅聽了就叫他老婆‍

做出"冬瓜角"給他嚐嚐!

隔日師傅將"冬瓜角"

帶回茶樓請大家品嚐

結果大受好評

被問到是誰做的時候

師傅說:"是潮州老婆做的"

於是,"老婆餅"因而得名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老婆餅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夫妻肺片——由於夫妻倆默契配合

20世紀30年代在四川成都

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

因製作的涼拌牛雜

精細講究,風味獨特

加之他夫婦倆配合默契、和諧

一個製作,一個出售

一時顧客雲集,供不應求

由於夫妻倆總是默契配合

所以被稱作"夫妻肺片"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夫妻肺片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過橋米線——爲紀念一位過橋送米線的秀才之妻

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

城外有一湖心小島

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

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喫的米線

送去給他當飯

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

米線已不熱了

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

秀才娘子發現

雞湯的那層雞油可以讓湯保溫

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喫時再放

還能更加爽口

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

因爲到島上要過一座橋

也爲紀念這位賢妻

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過橋米線

雲南米線一定要做到“四燙”

即雞油沸燙,雞湯滾燙

米線現燙,盛碗要沸水燙

只有保證四燙

才能保證雞湯的溫度能將所有食材燙熟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螞蟻上樹——竇娥婆婆的眼誤

據說與元代劇作家關漢卿

筆下的人物竇娥有關

竇娥與丈夫成親後不久

丈夫便患疾而亡

婆婆因此病倒在牀

有次竇娥把肉切成碎末混合粉條炒熟

老花眼的婆婆卻問她

“這上面怎麼這麼多螞蟻”

當她知道其中原委

並動筷子嚐了一口後

不由連連誇讚,還說

這道菜乾脆就叫"螞蟻上樹"吧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螞蟻上樹

菜品火爆的原因

和美食的偶然性創意息息相關

一道心意滿滿的菜餚

更多的是需要廚師們

不斷大開腦洞

不斷的創新菜品

做出讓食客喫到驚豔的菜餚

讓食客永遠對食物充滿新鮮感

驢打滾、過橋米線,那些“名不副實”食物的由來你知道嗎?

巴蜀職校給你這樣的一個大舞臺

讓你在名師的指導下盡情發揮創意

做出色香味俱全且廣受好評的菜餚

還在等什麼?

巴蜀職校等你來學藝

在這裏成就高薪又有趣的廚師職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