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即中央一號文件。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涉棉部分解讀

第二大部分“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第二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其中提及“恢復啓動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筆者認爲,新疆的自然和政策條件有利於優質棉花生產,新疆棉的機械化生產規模、田間管理水平、單產情況已達世界一流水平,進一步鞏固新疆棉優質生產基地建設對於保障國內優質棉花供應有重要意義。預計2018/19年度新疆棉產量約511萬噸,約佔全國總量的92%(調研數據)。筆者基於此預測,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在2019/20年度到期後繼續延期的概率偏大。

第二大部分“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第五條“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其中提及“在提質增效基礎上,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加快推進並支持農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筆者認爲,受制於環境、政策和產業格局客觀限制,國內棉花產需缺口約300萬噸/年,此前主要靠89.4萬噸的進口配額和儲備棉輪出平抑產需缺口,目前國儲棉去庫存任務已經完成,儲備棉庫存僅剩約275萬噸,長期來看棉花就屬於國內緊缺的農產品,預計2019年增發棉花進口配額的概率很大。這對國際棉花市場來說是出口需求增加的利好,國際貿易流的改變可能使得內外價差縮窄。目前,市場既無儲備棉輪入輪出信息,也無增發進口配額消息,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大背景下,產業政策充滿了不確定性,筆者預計這些政策大概率會在中美談判結束後才能出臺。

以往歷年中央一號文件涉棉部分回顧

2018年1月2日,一號文件《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其中未提及棉花。

2017年2月5日,一號文件發佈:1.經濟作物要優化品種品質和區域佈局,鞏固主產區棉花生產;2.以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佈局規劃爲依託,可續合理劃定棉花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3.調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改進補貼方式;4.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糧棉油糖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

2016年1月28日,一號文件發佈:1.制定劃定棉花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2.深入推進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2015年2月1日,一號文件發佈:1.完善棉花等重要農產品進出口和關稅配額管理,嚴格執行棉花滑準稅政策;2.總結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戶;3.合理確定棉花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

2014年1月19日,一號文件發佈:1.2014年啓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2.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3.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攻機採棉等薄弱環節。

2013年2月1日,一號文件發佈:1.支持優勢產區棉花生產基地建設,擴大糧棉油糖高產創建規模,在重點產區實行整建制推進;2.加快糧棉油糖等農機裝備研發;3.適時啓動棉花等農產品臨時收儲;4.完善糧棉油糖進口轉儲制度。

2012年2月2日,一號文件發佈:1.支持優勢產區加強棉花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優化佈局、主攻單產、提高效益;2.在糧棉油生產大縣建設新品種引進示範場;3.着力解決棉花機收等突出難題,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4.繼續推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5.適時啓動棉花等臨時收儲,健全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儲備制度。

(轉自中糧期貨,作者/付斌

第二部分:

2019年一號文件涉棉部分進行解讀:

1、“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向“兩區”安排。恢復啓動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將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範圍覆蓋到劃定的所有保護區”、“在提質增效基礎上,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

數據顯示,2018年度全國棉花種植面積4723萬畝,其中新疆面積3165萬畝。全國棉花產量586萬噸,其中新疆產量495萬噸。2018年全國棉花生產保護區的面積劃定爲3500萬畝(其中新疆地方1600萬畝,兵團800萬畝)。實行目標價格制度開始,國家政策在新疆棉花種植方面的傾斜,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由2015年的2871萬畝增加至2018年的3165萬畝,增幅10.2%。一號文件和目標價格制度的政策利好,2019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將繼續小幅增加。而棉花實行三年一定價格的目標價格制度在2019年到期,2020年開始目標價格制度是否會發生優化調整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或有消息出現。

2、“加快推進並支持農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通過每年的產銷數據來看,近幾年我國棉花產銷缺口大約在250萬噸上下。不足部分通過每年的國儲棉拍賣、進口棉來補充。截至2018年9月30日,國儲棉庫存剩餘數量大約在276萬噸上下,已處於安全線附近,不足以支撐2019年的出庫拍賣(遲遲沒有公佈2019年的拍賣政策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時在2018年6月國家增發滑準稅配額棉花80萬噸, 2019年1月份進口棉配額已經下發(按季度下發),另外有消息稱2019年滑準稅配額將擴量增發。

因此2019年上半年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國儲棉輪入輪出政策、棉花進口情況。

另外一個影響因素是:正在進行的中美華盛頓第七輪和談,此前有消息稱中國要大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這個不確定性的因素,將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的棉花供需格局,需要重點關注。

3、“調整改進“黃箱”政策,擴大“綠箱”政策使用範圍。按照擴面增品提標的要求,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期貨”試點。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

2018年棉花“保險+期貨”在新疆阿瓦提、沙雅縣、博樂市、柯坪縣、葉城縣,山東武城縣,河北廣宗縣等地區試點。2019年1月28日棉花期權正式上市交易。

筆者認爲,尤其是伴隨着棉花期權的上市交易,將有利於穩步擴大“保險+期貨”的試點範圍,可以在政策保障之外,進一步提供市場化的保障。也是一種對新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新探索,也符合向“綠箱”政策靠攏的方向。

(來源:卓創資訊 王書童)

編輯:小陳

來源:合信種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