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過程中,在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主持下,有關部門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多年來衆多高級將領進行了全面、客觀、公正和實事求是的歷史評價,正式確認了33位軍事家。這36位軍事家大致可分爲三種類型:一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有5人,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和兩位國家主席楊尚昆、李先念。

文章摘自:《今古傳奇·紀實版》, 作者:徐平。

核心提示:“中國當代軍事家”的評定是以“大將資格”爲基線的,這從沒有一位上將進入36人名單的事實可以印證。當然,“大將資格”不是唯一標準,不是所有夠“大將資格”的都能評爲軍事家,還要結合其他條件,最主要的是軍事實踐和實際軍職。

揭祕三十六位“中國當代軍事家”評定始末

“中國當代軍事家”的評定是以“大將資格”爲基線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是當代軍事家的主體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八一”南昌起義建軍以來,在革命的洪流中湧現出了多位文韜武略、運籌帷幄的統帥,更有許多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在衆多將帥中,享有“軍事家”稱號的僅有36人,可謂鳳毛麟角。那麼,究竟誰有資格成爲軍事家呢?

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過程中,在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主持下,有關部門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多年來衆多高級將領進行了全面、客觀、公正和實事求是的歷史評價,正式確認了33位軍事家。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一篇文章--《中央軍委確定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名列其中》,引人關注。文章寫道: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多少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載入最近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物分冊》。

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有8位軍事家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身,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葉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左權,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彭雪楓、羅炳輝。還有林彪。

在編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過程中,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3人爲軍事家: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這樣,被稱爲軍事家的共計36人。

這36位軍事家大致可分爲三種類型:一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有5人,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和兩位國家主席楊尚昆、李先念。二是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共20人。也就是說1955年被授予大將以上軍銜的20名將帥全部入選。三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獻身的高級將領,有11人。

可見,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是當代軍事家的主體,而作爲統帥和領袖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當屬元帥級人物。1955年評銜時,毛澤東任黨的主席、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是全國人民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在領導全國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中居功至偉,是大元帥銜的唯一人選,這也是衆望所歸。只是由於他本人的意見,大元帥銜最終沒有授。而周恩來、鄧小平當時則是元帥候選人。元帥軍銜的評授條件非常高,1955年2月8日通過的《軍官服役條例》中規定:“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戰爭時期,周恩來曾任南昌起義前委書記、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總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是百色起義領導人,曾任劉鄧大軍政委、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兩人在革命戰爭時期,對創建人民軍隊,領導武裝力量對敵作戰,參與戰略決策等方面功勳彪炳,授予元帥軍銜當之無愧。李先念1955年評銜時曾是大將人選,與周、鄧一樣,都已在政府工作。毛澤東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評銜了,所以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等已在政府任職的原高級將領就沒有參加評銜。楊尚昆在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祕書長,以這樣的任職,授大將銜是不成問題的,但他解放後即不擔任軍職,1955年也沒有參加評銜。

在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11位高級將領中,葉挺將軍是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和新四軍首任軍長,僅此兩條便足以有資格評爲元帥。另外10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黃公略是紅軍初創時期的軍長(政委),方誌敏、劉志丹、羅炳輝爲土地革命中後期的軍團領導,左權、彭雪楓爲八路軍、新四軍師以上高級將領,他們對於創建和領導人民革命武裝、指揮軍團和兵團作戰功勳卓著,比照1955年的評銜條件也都基本夠“大將資格”。

可見,“中國當代軍事家”的評定是以“大將資格”爲基線的,這從沒有一位上將進入36人名單的事實可以印證。當然,“大將資格”不是唯一標準,不是所有夠“大將資格”的都能評爲軍事家,還要結合其他條件,最主要的是軍事實踐和實際軍職。比如,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幾位新四軍高級將領,1955年與李先念一樣曾被列爲大將人選;滕代遠、程子華等,按戰爭時期的軍事履歷,也夠“大將資格”。但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後長期不搞軍事工作。而李先念則不同,“九一三”事件後擔任軍委辦公會議成員,1977年任中央軍委常委,位居軍隊領導中樞,參與軍隊和國防建設決策,因而被列入軍事家之列。

36位中國當代軍事家的排名有講究。林彪被評定爲36位軍事家之列,體現了對他軍事才能的客觀評價。

36位軍事家是怎樣排名的?根據中國軍網公佈的軍事家名單,是按以下順序:1.統帥級人物;2.元帥;3.大將;4.犧牲的先烈。

毛澤東以其無可爭議的地位名列榜首。周恩來是人民軍隊創建人之一,戰爭時期任軍委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國務院總理,對軍隊和國防建設貢獻極大,因而位列次席。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長期擔任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被列入統帥級人物,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鄧小平。1955年中央曾考慮給當時的軍委委員11人均授予元帥軍銜,鄧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陳毅之後,羅榮桓之前;而在軍事家排名中,他以軍委主席的身份列爲統帥級人物,排在朱德之後,在其他9位元帥之前。

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帥排名是按1955年授銜時的順序,8位元帥依次爲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葉挺排在元帥之後、大將之前,顯然他是被當元帥看待的。如果1955年授銜時葉挺健在,他在元帥中排名肯定比較靠前,但遺憾的是他英年早逝。爲了不打亂元帥們的順序,葉挺排在最後一名元帥--葉劍英元帥之後。

葉挺之後,是楊尚昆和李先念。李先念如果當年授了大將銜,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但在軍事家中,楊、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將之前,與他倆都擔任過國家主席不無關係。楊尚昆1982年後曾任10年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軍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來是十位大將,排名也是按授銜時的順序: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大將之後是10位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將領(葉挺已列入元帥級)。這10人又分爲兩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佈的,後3位是1994年增補的。可以看出,這兩部分分別按他們犧牲的前後次序排名的,即犧牲得越早排名越靠前。前7位:許繼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權(1942年)、彭雪楓(1944年)、羅炳輝(1946年);後3位:黃公略(1931年)、方誌敏(1935年)、劉志丹(1936年)。黃公略雖然犧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補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後。

林彪在十大元帥中名列第三,僅次於朱德、彭德懷,只不過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給放到最後了。不過,他被評定爲36位軍事家之列,體現了對他的軍事才能的客觀評價,同時也說明中央軍委對他評價的歷史公正性。

除了以上中央軍委正式確認的36位軍事家,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一些去世的開國上將在新華社正式刊發的訃告或悼詞中也被稱爲“軍事家”。根據有關資料不完全統計,在悼詞中被稱之爲軍事家的開國上將有董其武、王震、李達、楊得志、李聚奎、王平、葉飛、陳錫聯、張愛萍、楊成武、洪學智、蕭克、呂正操等13人。

開國中將、1988年上將、國防部長秦基偉在悼詞中也被稱爲“軍事家”。

悼詞中稱爲軍事家的還有幾位“無銜將軍”:邵式平、何長工、伍修權、耿飈。這4人按戰爭時期的資歷,1955年可評爲上將。但他們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就離開軍隊,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沒有參加評銜。何長工、伍修權、耿飈後來回到軍隊,正處於兩次軍銜制之間,因此被稱爲“無銜將軍”。

我軍高級將領的悼詞是經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審定的,是蓋棺論定的權威評價。因此,從這種角度看,中國當代軍事家的範圍不僅限於36人。

相關文章